「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五千年文明並非虛言(圖)

發表:2013-10-10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從左至右依次為: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灘遺址玉龍、玉人,距今5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廟遺址泥塑女神頭像,距今4500年左右的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骨桿玉簪,夏代後期二里頭文化青銅酒器。

【看中國2013年10月10日訊】中華文明到底有沒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延續至今的文明是如何起源、何時形成的?——這是全世界關注的話題。7月12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和北京大學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共同主辦「文明探源公眾考古論壇」,第一次面對公眾講述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10年取得的初步成果。正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研究員所言,根據大量考古發掘和多學科研究的成果,可以說,中華五千年文明並非虛言。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由多個國家級科研機構、10餘個省級考古研究機構、近10所大學的數百位學者參加的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多學科的合作攻關初步構建了中華文明演進的總體脈絡和時空框架。

探源工程初步建立起在精確測年基礎上的各個地區西元前3500年—西元前1500年期間考古學文化的年代序列,對中華文明形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環境與各地區文明興衰演進的關係有了總體性的認識。

距今6000年前,在中原、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開始出現社會的分化,文明進程呈現出加速度的狀態。遼寧牛河梁、安徽凌家灘等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的遺址,發現了隨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級貴族大型墓葬和規模宏大的祭祀遺蹟,可以推測,當時已經出現了王權或其雛形,或者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

良渚、陶寺等年代在西元前2500年前後的巨型都邑、大型宮殿基址、大型墓葬的發現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區域,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進入了古國文明的階段。而在夏代後期,以二里頭遺址的宮城、具有中軸線理念的宮室為代表的宮室制度,以青銅禮器、大型玉石儀仗器具為代表的禮器制度,以青銅器和綠松石製作作坊為代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的出現為標誌,中華文明進入了王國文明的新階段。

動植物考古在探源工程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袁靖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對西元前3500年至西元前1500年西遼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進行了動物考古學研究,發現西遼河地區和黃河流域具有一種共性,都是由飼養豬和狗為主,逐步增加了牛和羊,4種家畜的興旺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認為「五穀豐登」並不只是一句歌功頌德的話,而是文明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古典文獻中記載的五穀與研究人員在大量的重要遺址中浮選出的五穀是一樣的,中原地區包括了稻、黍、稷、麥、菽5種農業作物,但在長江流域和西遼河流域農作物品種單一,種植農作物品種的多少顯示了生產力水準的高下,種植農作物的區域經濟基礎更加穩定,這也是中原崛起的原因之一。

来源:中新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