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和社會福利是最該補償的兩個欠債

發表:2013-10-22 11: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22日訊】習近平主席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發言中表示,改革之路從無坦途,無論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都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習近平的「改革成本論」告訴我們,改革有收益是一個或然結果,而改革有成本則是一個必然事實。

在歷經30餘年後,我們現在到了必須為改革支付更多成本的時候。所謂成本,是指做一件事情或達成一定目標所投入的資源與資本,或造成的損失。就改革來說,一些學者曾把改革成本分解為實施成本、摩擦成本和適應成本。實施成本指的是實施改革而投入的資源,摩擦成本指的是利益集團反對和牴觸改革造成的損失,適應成本指的是新體制確立後為適應新體制而付出的努力。不管哪種成本,都表明改革是有代價的,其中,有些代價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不付出改革就不能推進,可稱之為「必要」成本;有些代價則是可以避免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避免,可稱為「額外」成本。

我們的問題是在前30年的改革中,支付的成本尤其是不必要的額外成本過大。像資源的過度浪費、環境的過度破壞、貪污腐敗的過度橫行,等等,就是這樣的額外成本。一個原因在於,改革是一個伴隨著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舊體制向新體制轉變,會產生巨大的摩擦成本,雖然一些摩擦成本是不可避免的,或必要的,但額外就在於「過度」上。另一方面,這些改革成本,大都是由改革中的弱勢群體承擔的,從而造成這部分社會成員經濟利益的損失和福利的相對降低。此乃今天社會矛盾多發並激化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必要成本尤其是額外成本盡量降低,另外,就是提高人們對成本的承受力。如果選擇前者,需要我們找到一種正確的改革方法,所謂正確的改革方法,就是社會最有共識的改革。

這一點在下一階段的改革中特別重要。因為接下來的改革已經進入利益深水區,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前期總體收益大於成本的普惠性改革在這一階段不會出現,對一部分人來說,很可能是絕對負收益;二是這一階段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等在內,都要支付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避免的是改革的無謂耗損而產生的成本,以及防止一些腐敗官員和既得利益者利用制度不完善進行的最後大反撲,瘋狂掠財全民財產,導致整個社會為此支付額外的過高成本。最需要做的是為前期的利益受損者進行適當補償。因為他們承擔了前期改革的大部分代價,不能再讓他們為為深水區的改革繼續承擔代價,否則,鑒於他們人數眾多,會影響到深水區階段的改革推進,而且,從道義上也講不過去,這是為什麼必須對他們進行利益補償的原因。

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最應該補償的是兩方面欠債:環境和社會福利保障。環境是一種基本的公共必需品,然這些年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以霧霾為例,它就是環境日益嚴峻的一個表現。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北京遭遇了秋季很少出現的霧霾天氣,且程度嚴重。霧霾的頻頻光顧說明我們必須對環境償債,不僅政府和企業,我們每個人也應該為環境的改善盡一份責。近年來在治理北京的大氣污染中,採取了諸如尾號限行、搖號購車、停車費漲價、開闢公交專用線、發展軌道交通等措施,其中一些措施涉及到個人,為環境需要對個人的某些權利進行限制,這就是我們必須支付的成本。

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共福利制度和網路,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國企改革中的下崗工人,和城市化中的廣大農民所作的利益補償。這兩個群體是前期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犧牲,但所得甚少,所以必須建立一個覆蓋他們的全民保障網,以保障其晚年生活無後顧之憂,同時確保他們的後代不因各種因素而陷入貧困之中。

解決中國的問題需要靠改革,而改革需要成本,要減少成本,必須講究改革的方式和方法,確定恰當的改革目標。方式錯誤,目標不當,不但實現不了改革的意圖,還會使成本付出的更多。對下一階段的改革來說,如習近平所言,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特別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一鼓作氣,而不是瞻前顧後、畏葸不前。改革如果畏首畏尾,將會失去大好機會,把整個社會拖入泥潭,這樣無疑代價太大,所以,改革只能進,不能退。

来源:和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