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示威反核電 臺灣政府讓步(圖)

日本島核災教訓 太陽花成功經驗

作者:李明 發表:2014-05-02 0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響應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4月22日反核四絕食,臺灣數萬反核人士從切爾諾貝利核災28週年紀念的26日起,在總統府前示威。國民黨27日讓步稱,暫緩興建核電廠。

【看中國2014年05月0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明綜合報導)響應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4月22日反核四絕食,臺灣數萬反核人士從切爾諾貝利核災28週年紀念的26日起,在總統府前示威。國民黨27日讓步稱,暫緩興建核電廠。世界媒體和社交網跟蹤報導了警方28日以高壓水龍和警力驅散示威者的過程。國際自由聯盟在荷蘭會議通過決議,對臺灣警方「過度使用武力」深表關切。示威者29日在立法院與警方多次衝突。

林義雄絕食呼喚「珍惜生命」

反核四運動是由政界、民間都有口碑的林義雄,以絕食發起。從政早期曾遭遇屠門之禍的林義雄,1998年任民進黨主席,於2000年輔選陳水扁獲選總統後,以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詩「The Road Not Taken(未竟之路)」明志,辭去黨主席,2006年退出民進黨。林義雄絕食期間,既不會見前往探視的總統馬英九,也拒絕民進黨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

林義雄從1991年開始,以千里苦行、社區苦行、靜坐、禁食、傳單等方式,推動「非武力原則」的核四抗爭,被一些民眾稱作「臺灣甘地」。他在自己的博客文章《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中,提及兩種生存觀:「擁有」需求的模式,以物為中心,即集中物質、財富、權力擁有的生命,導致個人、政治、經濟貪婪的罪惡,全球生態破壞,暴力戰爭的橫行,對個人、社會是破壞、剝削、壓迫性的;「珍惜生命」需求的模式,以人為中心,活在愛、心靈、知性經驗的分享,和諧、愛意、喜悅、繽紛的。

日本福島核災的教訓

2011年日本外海9級地震引發海嘯,摧毀福島核電廠,釀成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以來最嚴重的核子事故,令所有太平洋接壤國家恐慌。福島核災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2013年赴臺參觀核電廠時說,核電廠事故影響範圍可達250公里,臺北與新北市人口佔臺灣1/3,「臺北距離核一、二、四廠不到三十公里,這是臺灣核電廠的致命性問題。一旦發生核災,居民如何疏散?如何安置?」

他表示:「電力公司不會把核廢處理列入發電成本,那是全體國民的成本,一旦發生核災,成本更高;對人民來說,核電絕對是貴的。」「說核電是乾淨能源是錯的!因為廢棄物長期輻射;核電廠更不可能安全,除了隔離的技術難度,還面臨天災與恐怖攻擊等威脅。」「面對危險核電廠,最好的對策就是:廢核!」「一旦決定廢核,政府自然會拿出對策;短期可用天然氣或石化燃料替代,再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既不缺電,成本也會下降。誰說廢核就要調漲電價?」福島核災後,日本54座核子反應爐全部停止運作,日本沒有因此缺電。菅直人建議臺灣參考國土同樣小而美的丹麥,「丹麥不要核能,不代表不發展經濟」,丹麥VESTA風力發電公司世界頂尖,也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他擔任首相期間致力推動「固定價格購買再生能源法案」,使日本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及生質能源都大幅增長。

政治vs政客:太陽花的智慧

本計畫於3月舉行的反核四示威,因為太陽花學運而推遲到4月。太陽花學運,目前也介入了持續中的反核示威。「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臉書聲明,將原本「退回服貿」的訴求,加上了「停建核四,還權於民」。

林義雄博客中說:「你們看到臺灣從獨裁專制、軍事戒嚴改變成初級的民主自由。這不是小事耶!努力了半個世紀耶!犧牲了不少人耶!但你們也看到臺灣民主自由也在短時間內逐漸瀋淪。民主自由,還是要像老鷹護蛋一樣,一刻都不能懈怠。政治不可怕,政客才可怕。」

目前在總統府和立法院前佔據馬路口與警察對抗的民眾,或許能從太陽花從容退出立法院,走向社會之擧中,學到民主的智慧。政府駐地不過是些政治地標,尤其當追名逐利的政客多於民主自由的政治時,其象徵性更多於實質。政客或許不珍惜他人生命,但絕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而在民主社會,政治生命來自百姓選民的投票。選民不必到廣場和議院,就可以知道選區中哪些政客支持你反對核四,哪些候選人支持核四反對你。選民也有機會一對一向選區的每一個政客表達你的投票意向。當政客們看清真正的民主在自己的政治生命中佔多大份量時,就不會再做出那些不明智的選擇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