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國企改革--官方民企各有盤算(組圖)

發表:2014-09-10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高速動車試行從北京開往上海(來源:美國之音 )

【看中國2014年09月10日訊】中國經濟的主題最近已變成「國企改革」。據說內部文件已傳達到基層政府與大專院校,改革的理由是不能讓央企成為利益集團的提款機,以及官員退休的榮養之地。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推出國企改革方案並付諸行動。但由於還未達成改革共識,原定於9月出臺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與《關於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指導意見》,將延後至明年出臺。

混合所有制」內容模糊


中國國有企業東風汽車公司在上海國際工業展覽會展出小型電動汽車(來源:美國之音)

驅使中國國企私有化的動力,其實是債務。《金融時報》8月12日發表《中國發起第二輪國企私有化》,文中引述世界銀行前中國局局長David  Dollar的說法,「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是私有化的重要推手」。其實,國企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以高鐵為例,據鐵道部財報顯示,2006年到2012年一季度,鐵道部的淨資產從8623億元增至15786億元,增加到原來的1.8倍,而同期的負債則從6401億元增加到24298億元,增加到原來的3.8倍。尤其是2008年到2011年大力興建高鐵期間,總負債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1%。


有人在北京的書店裡翻閱前總理朱鎔基的講話實錄,朱鎔基當年抓大放小、重組國企(來源:美國之音 )

國企尤其是央企這類壟斷型經濟寡頭,是朱鎔基當年抓大放小、重組國企為中共留下的「經濟命脈」,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無論是佔用資源、政策扶持、銀行貸款還是壟斷特權等各種優惠,政府均毫不吝惜;為了強化國企高管的經營責任,還將「經理人持股(MBO)」作為一種獎勵。但是國企很不爭氣,除了本文開頭談到的腐敗問題之外,無論從GDP貢獻、就業貢獻、投資、稅收、利潤等方面,都比「共和國的庶子」民營企業差得多。
   
根據2012年《中國民營企業調查報告》,中國民營企業創造GDP的佔比,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發展到60%多。更有人估算,規模以上民營經濟對中國GDP的貢獻其實在66%-74.9%之間。2011年,民營企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達2.35億人,佔城鄉總就業人口之比為30.8%;國企佔比只有8.8%。民企的稅收貢獻,佔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應交增值稅中,民營工業企業的稅收貢獻佔一半左右。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仍在下降,同比降幅分別為5.1%和4.1%。因此,有論者認為,民企已無可爭議地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最大貢獻者,民企的發展事關「國祚」。  


已被移送司法機關的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潔敏(來源:美國之音)

因為以上原因,有人認為這次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國退民進」。但從中國政府公布的方案及相關部門政府官員的談話來看,本輪國企改革,重點是推進「混合所有制」。民企入股,究竟能佔多少股份,是否讓民企持有佔據有話事權的股份,至今未有明確說法。
   
民企如何看國企改革?

在官方看來,以為這是舍了個香餑餑給民企,但民企卻不怎麼領情。對於「混合所有制」,據國內媒體介紹,民營企業的反應分為「餡餅派」和「陷阱派」。「餡餅派」認為,曾經限制民企進入的行業終於可以准入,是個機會。但我並未找到有哪位民營企業家表達過類似想法;「陷阱派」則認為,進去後很可能被「招安」,最壞的可能是被「關門打狗」。以下幾位民企巨頭的想法頗有代表性。

杭州娃哈哈集團老闆宗慶後對黨一直很貼心,但他對本輪國企改革有自己的看法。9月2日-3日,2014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宗慶後受邀在論壇上發表《國企改革與全員持股》的主題演講。在談到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時,宗慶後表示,現在搞試點僅拿出少量股份讓民營資本溢價進入, 「實際上民營資本亦沒有那麼傻,以高昂的價格與代價獲取國企少量的股本,進入後既沒有話語權、決策權,亦改變不了國有企業的機制。」他認為,央企這麼大的盤子,民企、民間資本實際上也沒有能力進去,最後可能又讓國外的基金佔了國企的股權,導致國企又被外人所控制。


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來源:美國之音)

新浪財經就國企改革採訪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這位中國首富已會晤過好幾個央企一把手,都是談「混合」的。他對新浪表示,「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營企業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對控股」, 「如果國企控股,不等於我拿錢幫國企嗎?那我不是有毛病嗎?不能幹這個事。」

曾參與過20多家國企改革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雖然比上述兩位委婉,但態度實質相同。今年4月25日,他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建院30週年系列論壇上發言,談到自己的經驗是「不能作為小股東進去」,「沒有管理權,所以跟原來的國有體制還是一模一樣,這樣基本沒有什麼用了」。「我現在非常明確一點,如果混合所有制在經營方式上不能以民營企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話」,不予考慮。

各懷心思,聯姻不易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國企改革,國企高管及政府相關人員獲得「改革暴利」的教訓,不免讓許多人擔心國資流失問題,認為國企改革「其風險點即國有資產流失最可能發生的地方在「三優」:優良企業、優良資產、優良業務線。其中,國有資產流失主要有4個渠道:潛在利益、資產評估、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低估賤賣已廣為人知,而關聯交易則隱秘而多樣。」

國企高管們面對「混合」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最重要的是要看自己的權力在改制後是否受損。中國建材曾於2008年重組南方水泥。摻入許多民企股份,有人說它成了有產者的打工仔,是搞「國退民進」,爭議聲至今未息。如今,中國建材作為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樣板,成為國資委4項改革的試點之一,其董事長宋志平稱自己是「老改革」,中國建材的經歷是「以國民共進方式成功進行行業結構調整的故事」。他的說法很符合中央精神: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是三足鼎立的關係,不存在誰吃掉誰、誰掠奪誰、誰被誰同化的問題。混合所有制強調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國有、民營都作為股東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規範運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聖不可侵犯」。國企有規範的管理、規模優勢、技術實力,民企有靈活性、激勵機制、企業家精神,二者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形成了混合所有制企業強大的競爭力。

即便如此,宋志平也有不滿。他說,在中國建材的高管會議上,經常是身價上億的民企老闆、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傳統國企幹部三類人坐在一起,雖然都是企業高管,但收入相差懸殊:民企老闆有股權、職業經理人拿市場化薪水、傳統國企幹部拿體制內的薪水。從長期看,這種差距不利於企業發展。

本輪國企改革中,降低國企與國有銀行高管的薪酬是既定目標,宋志平的想法正好與之相悖。工資一項,應該是改革中相對容易的一項,都難以達成共識,遑論其他。

民企老闆們對國企改革的懷疑觀望及前述言論,已經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人民網強國論壇上有篇《李克強苦心孤詣,資本家慾壑難填》就代表了這種情緒。作者內心認為民企拿錢出來入股國企是天經地義之事,王健林等人的態度是激進的見解,智慧的做法應該是:「台面上:不要把官資和民資對立起來,大家是一條私有化統一戰線(但我官資是主導)。臺底下:用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來混合,總要勝過體制外民資的混合(還是我官資來主導)。這種既不和民資撕破臉並試圖將其納入自身戰略軌道,同時自己探索一條更加合理的漸進式私有化之路,……這才叫‘懂政治’的大智慧」。

這種「充滿智慧」的算計,要想讓民企參與國企改革,恐怕只能通過捆綁才能成夫妻。如果權力不介入,讓民企從純粹的投資效益考慮並持 完全自願原則,那些持「陷阱論」者多半不會「自願」參與。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