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老天沒長眼,就怕行善心不堅!


一、祖逖遵行仁義,深得民心

晉朝時代,有個叫祖逖的人,生性豁達,視錢財如糞土,為人特別講義氣。每次他到農民家裡,看到他們生活困苦,就非常同情憐憫,常假托別人的好意,把自己並不寬裕的糧食和布匹,拿出來分給他們。

後來京城發生了戰亂,祖逖就帶領親戚和同鄉幾百戶人,到淮泗地方去避難。在艱苦的逃難歷程中,他處處為別人著想,把車子和馬匹,都讓給那些年老多病的人,自己徒步行走。他所帶的藥物和糧食,也總是毫無保留的分給那些需要的人。正因為祖逖為大家做了這麼多事情,那些人才能順利度過難關。大家都把他當作救命恩人,非常敬佩他的人品。

祖逖的俠義行為,簡直是不勝枚舉:為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帶頭種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無人安葬,他不僅埋葬他們,還祭奠一番。當地百姓,為他的種種仁義之舉,深深感動,舉行盛大的酒宴感謝他,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哽嚥著說:「我已是個快入土的人了,沒想到臨死之前,卻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啊!」

祖逖死的時候,百姓悲痛至極,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這都是他一直按照仁義行事的結果。

【小辭典】

祖逖(266∼321年)東晉將。字士稚,範陽遒縣(河北淶水)人。《晉書》載其「性豁蕩」。「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建興元年(313年),上書要求北伐,被司馬睿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擊楫,宣誓要收復中原。數年間.盡復河南失地。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東晉內部迭起糾紛,對他不加支持,終憂憤病卒。

二、張進之散財濟民,連盜匪都敬佩他

南北朝時的宋國,有個人,名叫張進之,家庭殷實富足。有一年鬧飢荒,張進之把自己的全部家財,都分給那些受難的百姓了。由於毫無保留,全心全意救濟百姓,從此張家,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受他救濟並因此活下來的人,卻不可勝數。

當時有個叫王味之的太守,由於得罪朝廷權貴,遭到追捕,避難到了張進之家裡。張進之知道他是無罪的,就誠心誠意對待他,盡心週到又盡禮。一次,王味之不小心跌到水裡,大喊救命,張進之聽到了,奮不顧身,跳到水裡,可他水性不好,結果兩個人都沉了下去,過了好一會兒,他們二人,才被別人救上來。

那個時候,社會動亂不堪,強盜盛行,但強盜們都景仰張進之的仁義,從不到他家偷東西。

張進之散財救濟百姓,收留遇難的人,並舍命相救,實在是仁義之至,就連盜匪都敬佩他,不到他家偷東西。可見他仁義的名聲,是流傳得多麼遠了。

三、十個美女白白送來也不要,還派人送其回家

南北朝時的北魏,有個叫魏蘭根的人,學問淵博,才情極高,對父母非常孝順。父親死後,他在墳邊搭了個茅棚,每日哀傷悲痛,傷心哭泣,整整守了三年孝。

後來,他做了岐州刺史,在任期間,有個叫蕭寶寅的軍官,帶兵攻破了宛川,這個軍官聽說魏蘭根很有仁德,十分感佩,他就從俘虜來的一批漂亮女子中,挑選出十個姿色出眾的女人,送給魏蘭根,但卻被魏蘭根拒絕了,魏蘭根說:「以前這個縣城強盜盤踞,百姓們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過日,現在終於盼得官兵進了城,怎麼這些官兵也像那些強盜一樣,虐待百姓呢?」此後,魏蘭根還組織人員,找到那些女孩的父母,派了人把她們一一送回家去。

孔子說:「食色性也」,喜歡美麗容顏是人的本性,更何況那些美貌女子,是別人白送的呢? 魏蘭根不但拒絕了,還親自把女孩們送回家去,真是個仁義之人啊!

四、大義救病人,刺史勝慈母!

隋朝時代,有個叫辛公義的人,在岷州做刺史。當地有個不好的風俗:只要有人生了疫病,不管會不會傳染,全家的人都躲避開,沒有人去看他一眼,一點都不講孝義。因此,多數生了疫病的人,都因缺乏照顧,最後自生自滅,孤獨死去。

辛公義刺史,到任後,決心改掉這個地方的壞風氣,就下了這樣一個命令:「凡是得了病的人,一律派人用轎子抬到衙門裡,然後由官府請醫生精心醫治。」等病人醫好了,辛公義就叫他們的家人和親族接回去,並意味深長地對他們說:「假若這個病真會傳染,那我早就死了,我怎麼還會站在這裡跟你們說話呢?」那些人都很信服他的話,對他感激涕零。從此以後,那種不顧病人的壞風俗,也不攻自破,慢慢銷聲匿跡。因為他救活了很多人,全縣的百姓,都感激地叫他「辛慈母」。

疾病固然有傳染的可能,但是把得病的親人棄之不顧,不講孝道,就是沒有良心的做法。對病人,我們應盡到看護照顧的責任,即使最終不能挽回他們的生命,但是至少我們的良心會得到安寧。

五、十六歲學生傾囊濟貧,實在可貴難能!

唐朝時,有個叫郭元振的人。他十六歲時在太學讀書,一天,家裡剛給他送來四十萬錢做學費,就聽見一個穿著喪服的人,跪在門口哀哀淒哭著,請求救濟,說他家裡五代的靈柩都沒安葬好,現在想遷到一起安葬,但沒有足夠的錢。那人邊說邊哭,悲傷欲絕,惹人落淚。

郭元振聽了,問都沒問他姓甚名誰,就毫無保留地把家裡剛剛送來的學費,全部都給了那人。並且臉色平靜,沒有半點捨不得的神色。

這個故事,很快傳遍了京城,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譽。後來,郭元振做了官,他體恤百姓疾苦,善於駕御下屬,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他的事跡傳到了外國),都非常敬畏、景仰他。

其實,即使那個穿喪服的人,真的需要安葬祖墳,也用不了四十萬文那麼多的錢,並且他也沒有希望郭元振一個人就把他所需的費用,都給夠。而當時只有十六歲的郭元振,卻能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給他,並且不問姓名,不圖回報,實在難能可貴。

六、查道太守一生都樂善好施

宋朝有個叫查道的人,還在幼年時,就很有愛心。一次,他在地上畫了一所漂亮的房子,並認真地對小夥伴說:「這是畫給那些收養孤兒和婦女的好心人,是他們,讓那些孤苦的人,在寒冷的冬天不受凍,在炎熱的夏天有地方避暑。」

成年後,他打算進京趕考,可家裡很窮,支付不起這筆費用。親戚和族裡人,敬重他的為人,自願湊了三萬文錢,送給他做路費。在趕考途中,路過他父親的朋友呂翁家時,正趕上呂翁去世,呂翁家裡也很窮困,竟至於人死了都無法安葬。在萬般無奈之下,呂妻打算把女兒賣了,換了錢來辦喪事。查道見到這種情況,毫不猶豫,就把身上的盤纏,都送給了呂家,還替呂家的女兒,選了一個不錯的女婿,風風光光地把她嫁了出去。

後來,查道又有一個朋友死了,同樣也因為家貧,無奈中只好把女兒賣給人家做丫環。查道知道後,二話沒說,就替他把女兒贖了回來。

查道後來做了官。在虢州任知州時(知州:即知府,又稱「太守」,宋代時由中央機關的官到州裡去做州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有一年鬧飢荒,他開倉賑災,還親自煮了粥給災民喝,使許多百姓,在災荒之年,活了下來。平時他所得的俸祿,也常用來救助那些貧困的人。他一生都樂善好施,急人所急,雪中送炭,實在是很難得。

七、「不怕老天沒長眼,就怕行善心不堅!」

宋朝有個叫袁升的人,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他妻子也很仁厚大度,準備好銀錢,讓他到臨安,去買個小妾回來,以續香火。

袁升在臨安買了一個女子,就要把她帶回來時,見那女子臉上愁雲密佈,十分憂愁的樣子,袁升覺得蹊蹺,就問女子何故?

那女子傷心痛哭,抽抽噎噎,述說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她是本州趙知府的千金,因為父親死後,無錢安葬,母親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她賣掉,換了錢,好安葬父親。袁升聽了,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就把她送回家去,不但沒有討回聘錢,還把自己口袋裡所有的錢,都送給了她們。

袁升回到家。妻子已經站在門口,等候多時了,見他孤零零一人回來,問他買的小妾在哪兒?袁升把事情講清楚以後,妻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安慰他說:「你做了一件大善事,好人有好報,上天會眷顧我們,我們一定會有兒子的。」

果然,第二年,袁升的妻子,就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取名叫袁韶,後來還做了大官。

撇開袁升的仁義不說,光是他妻子的大度賢惠,也是很難得的。袁升的妻子,理解支持丈夫的仗義舉動,這樣賢惠的妻子,再加上這樣仁義的丈夫,老年喜得貴子,也是上天對他們的賞賜!所以,有一位哲人說:「不怕老天沒長眼(神目如電,明察秋毫,這是肯定可信的!),就怕行善心不堅!」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