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財富或將迎來一次命運轉折(圖)


【看中國2015年02月16日訊】2月5日下午,知名鐘錶企業的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並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公司聲稱「終止解散」行為得到了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批復,也向人社部門提出了報備。

進入2015年,越來越多的頭牌外資企業開始加速撤離中國。外資撤離除了撤走巨額投資,這些企業龐大的海外市場也一併帶走,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改革開放後又一次命運大轉折。

2014年12月17日,微軟宣布將在春節前關閉位於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關閉中國工廠後,部分設備被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於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夏普計畫在栃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推進回遷。

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董事長井上禮之7日表示,計畫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於滋賀縣的工廠;TDK預計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

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從中國的金融市場來看,外資撤離的趨勢則更為明顯。

中國股市可謂出盡了風頭,不僅股市持續大漲,而且成交量持續創新高,並一舉創了一天成交量超萬億元的記錄。然而,在這樣大好的情形之下,卻出現了外國投資者撤離A股現象。據說,外資是被嚇跑的。

資本的嗅覺,總是靈敏的。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最近研究發現,最近這幾個星期資金的流動變化顯示出,外資在悄悄地賣出。2014年12月1號到5號,從A股市場上流出的外資達到22.5億美元。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也以《中國股市大漲引發對風險的擔憂》為題報導稱,中國股市成交量創出新高,但近期的回升也令人想起2008年股市大跌之前出現的那種狂熱。

而更多的數據也顯示,整個外資都在撤離A股。英國《金融時報》稱,來自基金跟蹤研究機構EPFR的數據顯示,目前,外國投資者從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股市,撤離了資金,儘管中國股市持續反彈。根據澳新銀行編製的圖表,僅僅2014年12月的第一週,從中國股權基金撤出的資金就有22.49億美元,是3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對於外資流出A股的原因,IIF的經濟學家Robin Koepke表示,「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信心過去幾個星期似乎明顯降低了。資金流動疲弱可能表明,俄羅斯貨幣危機和油價大跌的背景下,避險意願普遍上升。」申銀萬國研報認為,央行降息導致中美息差收窄,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降低,人民幣貶值和A股快速上漲給全球資金帶來獲利了結動機,促成了外資流出。

外資企業忍痛放棄在中國深耕多年的產業鏈,忍著解散員工需要支付巨額賠償的痛苦,斷然撤離中國,顯然是事出有因。

首先,中國的生產成本高了。近年廣東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續上揚,提高環保標準的訴求此起彼伏,稅收優惠力度越來越小,外資在華的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用工成本更漲勢驚人,次貸危機之後,全球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但中國勞動力的工資增速未曾降低,多個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即便如此,中國的工人仍有更高預期。

2001年產業工人工資五六百元,不僅低於東南亞國家,而且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工人工資的1/20-1/30。現在工資普遍達到三、四千元,五險一金更是佔到工資總額的40%-50%,企業負擔沈重。比如外企要養一名月薪10000的員工,實際上企業每個月需要為這名員工支付14628元。中國大陸不僅工資遠高於東南亞,而且社保繳費是東南亞國家的4.6倍。

同時自2012年起,人民幣相對多數貨幣有過較大幅度的升值。以日元為例,2011年底穩定在1人民幣兌12日元的匯率,到2014年底人民幣升值到可以兌近20日元,對日元匯率升水超60%。與此同時,勞動力工資上漲,而日本勞動力工資基本不變,結合勞動力的素質與工資水平,中國勞動力沒那麼物美價廉了。

其次,工人職業素養下降。上世紀90年代,外資企業之所以拋棄東南亞而選擇到中國投資,一個主要優勢在於第一代農民工特別能吃苦耐勞,而且具備老闆們非常看重的忍耐與服從精神。

加上1980-1990年中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基礎教育非常紮實的產業工人。而新一代的工人則迥然不同。

新一代工人相對於上一代工人,顯然沒他們能吃苦耐勞的,耐心和服從精神也差很多。這是整體社會富裕的一個自然的結果。同時,雖然中國現在職業教育遍佈全國,但教育制度的缺陷使得這一批工人很少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

其三,越來越重的社保繳費負擔令企業不堪重負。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社保支付危機成為各地不可迴避的壓力,政府對企業為非戶籍職工的社保繳費義務不再豁免。以西鐵城為例,據媒體報導,其工人多來自兩湖、陝貴以及粵東西北等地,企業原不用為他們繳納社保,或者繳費水平極低。但2010年前後,全國各地強制要求企業為非本地戶籍勞動力繳費,而企業繳了費,員工也享受不到直接的好處,起不到吸引、激勵員工的目的。

另外,2007年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外企稅收從15%提升到25%,也是導致外資撤離的一個因素。

外資企業的撤離對於那些為之提供配套產品或服務的中國製造業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一旦外資撤離,為這些企業提供包裝印刷、電子電器、五金模具、化工產品等產品的製造企業將面臨訂單銳減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

2010年,中國有4500萬人的就業機會來自外資企業。如果算上間接為這些外資企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外資提供的就業機會數以億計。

嚴酷的事實也正在告訴我們,外資撤離的影響大到不可想像。2014年,櫻達電器突然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兩萬多人,倒閉時3000多名員工失業。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造成7000人失業。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宣布關門停產,該公司數千名員工失業。

近來,東莞市奧思睿德老闆欠債1.35億元跑路,400員工失業。東莞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諾基亞春節前關停東莞和北京工廠,屆時又將有9000人失業。

這些外資企業的關停或倒閉,間接造成的失業人數更是不可估量。以包裝印刷業為例,東莞的快聯達包裝,2007年員工達到7000人,2013年9月突然倒閉時僅餘1700名員工皖北最大的包裝企業亨浩彩印倒閉致500多人失業,福建千帆紙業倒閉造成1000多人失業,上海力天倒閉至400人失業。

不僅外資撤離,整個中國製造業都面臨著困境。有專門研究中國製造業的人士悲觀預測,更密集更大規模的製造業倒閉潮很可能會在2015年1月至2月中旬爆發。因為在春節前夕,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曾是國人的驕傲。憑藉成本低廉等優勢,中國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資中國製造業,人口紅利也曾一度支撐了中國經濟發展。風雲變幻,現在,「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中國製造業的前景表示悲觀。

2015年的中國製造業,肯定要面臨更大挑戰。若放任倒閉潮、失業潮在神州大地肆虐,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四座大山的壓迫下,很多中國人的命運將被改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