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民國的俊男美女有何不同(組圖)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15-10-14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民國男人很俊,女人也很美。最近從一大套《老新聞·民國舊事》(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偶然翻到幾則徵婚廣告,玩味一番,覺得其價值遠未磨滅,若與今日各報夾縫裡的徵婚啟事相互映照著讀,竟能生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趣味來。

先是載於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國日報》上的那則《墮坑妓女登報征夫》攪渾了一潭池水。當時的評論認為,世風日下,才生出如此怪現象。一位21歲的香港妓女姓黃名雪花,真是人如其名,不僅「雪膚花貌」,還「頗通詞翰」,擺明瞭,是個不幸墮入火坑的「美女」加「才女」,只因厭棄煙花生涯,她才生出從良的意願。真正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她的廣告語寫得夠水平,要是風流俠客柳永在世,準定會感動得淚濕青衫。以下便是絕妙好詞:

自維陋質,少墮煙花。柳絮萍輕,長途浪遙。茫茫恨海,誰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俠士。孽緣已滿,夙債堪償。無奈未遇知音,難奏求鳳之曲。每念紅粉飄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好景無多,名花易謝。雅不欲托報章而擇配,登告白以求凰。翻覺紅粉顏羞,難免文人譏諷;奈何東皇力薄。可恨護花無方。章臺作客,大半征逐風塵;惜玉憐香,總之花叢稀見。嘆年華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棄花叢賤質,請速惠臨。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黃雪花一點也不藏掖,大大方方地登出了真實地址,有意者盡可以前往洽談。在90多年前,這勇氣並不算小。時至今日,我們又何嘗見到哪位三陪小姐徵婚,肯曝光自己的醜史?她們倒是極有可能會偷偷地去醫院做個處女膜修補手術,然後再閃亮登場。而1931年7月6日的上海《民國日報》就登出了《一般女士徵求如意郎君的標準》,如今稍加理會,竟不免有隔世之感。當年的「標準」如下: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莊嚴,親之甚和藹;二、學不在博而在有專長;三、高尚的人格;四、風姿瀟灑,身體壯健。精神飽滿,服飾潔樸;五、對於女子的情愛,專而不濫。誠而不欺;六、經濟有相當的獨立;七、沒有菸酒等不良嗜好;八、有創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換在今日,男人在經濟方面僅有「相當的獨立」顯然是很難令人滿意的,自視甚高的上海姑娘早就在大眾媒體上公開聲明,非高薪者不嫁,非有車族與有房族不嫁,其他方面,諸如「學不在博而在有專長」、「高尚的人格」之類,倒是可以盡量「放水」。由此可見,70年前的上海女子對如意郎君的要求太低,也太瑣細,遠不如現如今的上海姑娘目標明確和立場堅定。

再看一則登於1931年9月16日《大公報》上的徵婚啟事,其詞有不可思議處:余二十七歲。現中校職,世界主義之泛東方者。欲聘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革命思想。長政治、外交,不尚虛榮,年在十七上、二十五歲下者為內助。有意者請函濟南按察司街馬子貞轉劉海濤。

那個年代的特色竟從一則徵婚廣告中泄露出若干信息。徵婚者劉海濤除了向女方提出能力、容貌和性格的要求外,還十分突兀地責成對方「富革命思想」。時至21世紀初,縱然是跌傷了腦袋的男人,也斷然不會徵求這樣的女將,以謀強強組合了。正因為時代的隔膜,便顯現出令人發噱的詼諧意味。

自從「熱愛文學」的這一條目早在數年前就從見怪不怪的徵婚廣告中蒸發之後,整個的拜金時代就只剩下一片坎坎伐錢的聲音,今日的種種無趣和惡俗,在數十年後的子孫看來,很可能也是不大不小的笑料。

從老照片裡,可以看到民國的日常生活。1935年攝於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幅照片,刊登在《老照片》第6輯裡,照片定格了一位幼兒園女教師帶著一群孩子在草坪上做遊戲的瞬間。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年輕女教師娟秀的面龐和孩子們歡快的笑臉上,溫馨而祥和。從攝影的角度來說,這張照片無論其勻稱的構圖、妙曼的動感還是對人物神情恰到好處的捕捉,都堪為經典之作。但是僅憑這些,這張照片還不足以從幾千張照片裡脫穎而出,給我留下那麼深刻的印象。這幅照片如此地觸動我,還因為照片以其獨有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特定的時代——抗戰前的民國社會的日常生活。

通常,提起民國社會,大陸的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是紅軍的偉大長征,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鬥爭,是國統區的腐敗以及埋葬蔣家王朝的戰爭。而對於民國社會的各項事業、戰爭以外各階層民眾的庸常生活,則所知甚少,與此相關的照片更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這幅照片,是臺灣的老照片收藏與研究者秦風先生提供的。毋庸諱言,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1949年以後大陸這邊官方對民國社會的記述是有所選擇的。秦風先生以其獨有的地緣優勢,為《老照片》提供了大量的民國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彌補了大陸民眾對民國社會的認識,尤其是通過許多記錄民眾日常生活的老照片,向人們呈現了民國社會作為近代中國文明階段性進程的另一面。

這張照片定格的雖只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瞬間,但所折射的時代意涵也是顯而易見的。北伐結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到了1935年,社會尚稱安定,各項建設逐次展開,如果沒有兩年後日本人的大舉入侵,和平發展的局面得以延續,中國的社會進程完全會是另外一種樣子。而這張記錄民國首都民眾尋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畫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寧與祥和,正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與通常印象裡的「萬惡舊社會」,至少是大相逕庭。

一張攝於1936年的江蘇鎮江民眾教育館的宣傳櫥窗前的照片,一位身著碎花旗袍的年輕女子,帶著兩個女孩,在鎮江民眾教育館的宣傳櫥窗前駐足觀望,一邊在向孩子講解著什麼。而寫在櫥窗玻璃上那條宣傳口號「養護兒童是父母與教師的責任」,則表達了社會對於兒童教養的共同認知。

照片的提供者黃詠梅在隨文中回憶道:那是1936年秋,七歲的我是二年級小學生。父親在我四歲時因急病死於執教的外地,母親守著我和妹妹們在鎮江東門老家深宅裡相依為命。我六歲入民眾教育館辦的小學,校舍設在孔廟裡,離我老家不出一百米。年輕新潮的王校長是出國留學生的留守夫人,她在講台上給我們示範刷牙,給我們講述日本軍國主義者向日本小學生灌輸侵華思想的故事。還有好幾位關愛我如同父母的老師,孜孜不倦地傳授知識。孔廟正殿陳列著「頭懸樑」、「錐刺股」、「孟母三遷」等故事的小泥人塑像,還有衛生常識方面的模型、圖片,教師設在正殿後西院落的平房裡。更使我感興趣的是,遇到週末,民眾教育館為附近居民放映電影,我們小學生是必去的觀眾。那年代,能看到卓別林誇張的滑稽表演,雖然無聲,也是莫大的享受。大舅父一人在外地工作,那年回鎮江探家時,星期天和大舅母唐思萱帶著表妹吳碧霞來看望我們,我高興地陪他們去我心愛的學校參觀。走近櫥窗前,那張宣傳畫吸引了我和表妹。我們駐足細看,大舅母邊看邊給我們講解,我入神聆聽,表妹目不轉睛地看著畫上的小朋友。大舅父見此情此景,即興抓拍下來,當時我們一點不知道。……

作者結合這張照片的回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一位幼年喪父、與母親和妹妹們相依為命的女孩,並沒有因生活困頓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民眾教育館及其創辦的小學奉行的是「中西合璧」的施教方針,既承繼傳統倫理文化,又傳播現代衛生科學常識,還放映西方電影……。從上面的敘述裡,足以看出民眾教育館所承載的一般社會功能,和為普及教育、傳播文明所做的種種努力。

尤其可貴的,這不是一張為了宣傳而刻意擺拍的照片,而是一位民間攝影愛好者對身邊生活的不經意的記錄,其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

還有兩幅照片,一張拍自當時的首都,一張拍自當時的江蘇省會,或為首善之區,或為經濟文化發達之域。還有一張1937年1月在山西文水縣拍攝的照片是文水縣裡村一所女子初級小學的師生合影。文水縣是毛澤東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的家鄉,1947年十七歲的劉胡蘭被國民黨軍處死,成為中共革命史上家喻戶曉的著名「烈士」。而這張照片中所透露的寧靜與祥和,與十年後劉胡蘭死時腥風血雨的社會氛圍,卻迥然有別。端坐中間的那位女子應是這所小學的校長,從穿著、氣質上看,當是一位受過現代教育的女子,神情中透著自信與幹練。照片上的女學生也都穿戴整齊,相貌端正,讓人感覺很舒服。背景中雕樑畫棟的校舍也著實讓人羨慕,可見那時的人們已經實踐了後人雖信誓旦旦卻行有未逮的承諾——「把最好的房子讓給學校用」。這張照片裡,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端坐在中間的那位年輕女子。中國既有論資排輩傳統,更不乏男尊女卑的習俗,而那位女子,年紀輕輕,列坐於幾個大老爺們之中,卻未遑多讓。

大概是受了法國年鑑派的影響,胡適先生曾經慨嘆過:「《史記》裡偶然記著一句‘奴婢與牛馬同闌’,或者一句女子‘躡利屐’,這種事實在我們眼裡比楚、漢戰爭重要的多了。」在他看來,「朝代的興亡,君主的廢立,經年的戰事,這些‘大事’在我們眼裡」反而「漸漸變成‘小事’了」。從這張尋常的鄉村小學的師生合影裡,則不難看出民國年間婦女解放的種種端倪和時代前行的迥然步伐。在許多時候,時代的變遷與進步,並不體現在轟轟烈烈的運動裡,往往是一些瑣屑的生活細節,更能反映社會的深刻變化。歷史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那些轟轟烈烈的「運動」不過是表面的熱鬧而已,並且換來的不僅不是社會的進步,反而可能是空前的倒退。

1949年以後,民國的一切都成了「前朝舊事」。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對民國年代的日常生活細節的誤讀也在所難免,對同樣一張照片,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觀感。一張拍攝於1940年代的照片,是天津東亞公司公教信友協進會的唱詩班在排練的情形。在用葦席臨時搭成的草台上,唱詩班的信眾們個個闊袖重袍,手捧展開的樂譜,伴隨著台下鋼琴的伴奏,唱得專注而投入。整個畫面於黑白相間中,瀰漫著幾分肅穆與莊嚴。照片系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得,夾在一本1940年代印製的東亞公司的企業宣傳冊裡。宣傳冊用道林紙印製,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東亞公司的產品和經營管理的情況。天津東亞毛呢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國年間的著名企業家宋棐卿於1930年代所創辦,其生產的「抵羊牌」毛線的總銷量,一度佔據了國內市場87%的份額,並向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出口。宋棐卿的企業經營理念,也不乏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施行了許多保障和增進職工利益的做法,向職工發放年終獎金、生活津貼、傷病津貼、婚喪補貼和子弟獎學金等,還設立了職工宿舍、夜校、國劇社、合唱團、醫院……。在1943年更以「贈股」的辦法,將公司股份配發到每位職工,使企業員工都成為公司的股東。因宋本人出身於篤信基督教的家庭,還在企業內部建立了公教信友協進會,將宗教教義融入企業管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這張照片記錄的,便是信友協進會唱詩班的一次排練。

宋棐卿的上述舉措,說到底無非是為了化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人際矛盾,以增加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從而獲得最大化的效益。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宋棐卿堪為企業經營者的楷模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功臣了,當個「政協委員」、「人民代表」什麼的,應在情理中吧。然而,就是這樣一些頗具超前性的現代企業管理舉措,在後來的歲月裡卻一度成了宋棐卿「調和階級矛盾」、「統治工人階級」的罪行。這張照片則在1960年代的「階級教育展覽會上」,被當做「用宗教麻痺工人階級」的罪證,被公開展示。

民國幾十年,除了抗戰前有過幾年的相對和平時期以外,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動盪與戰亂之中,這無疑給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但戰亂與動盪並不就是民眾生活的全部,即使身處戰亂中,老百姓的日子照常得過。戰爭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百姓的生活,卻無法使它中斷。

有兩幅拍攝於1948年長春的照片,一是豎立在長春街頭的大幅新片上映廣告畫,一是在長春一間酒吧登臺表演的鼓手。此時國共內戰方酣,長春已處在紅軍幾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不僅十幾萬國民黨守軍與外界的聯繫逐漸中斷,一般百姓的出入,也受到嚴格的限制,一場空前的飢饉正一步步逼向這座城市。生活在長春城裡的人們,已不止一次地聽到遠處傳來的隆隆炮聲,但這並不妨礙最新的美國大片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架子鼓手一旦登臺演出,還是那麼西裝革履,頭髮依舊梳理得絲毫不亂,專注地沉浸在自己敲出的鼓點裡……。從照片上看,架子鼓手的家什似乎過於簡陋了,只有一面大鼓、一面小鼓,外加一個立鑔,然而相對於遠處隱隱傳來的炮聲,這裡發出的卻是屬於市井的、民間的音符,傳遞著平民大眾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與期盼。

民國時期,風雲際會,誕生多少英雄豪傑名流紳士。追捧他們的人不僅有普通大眾,更因為上流社會千金小姐,她們獨具慧眼,情傾俊郎,以與美男子有段情緣甚至一晤都為艷事,從而形成一定的輿論氛圍,才子佳人、英雄美人,在民國時期演繹得最為美好。

民國時期公認的美男子有──

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軍銜的將領,史稱抗日第一將領,英氣逼人。彌留之際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血染的風采永留青史。

張靈甫,是北大才子,投筆從戎,為蔣介石的嫡系將領。長得俊美剛毅,玉樹臨風。不僅精通兵書,愛好馬術,還擅長書法,能詩善詞。

胡適,新文化運動史不能繞開的人物,清秀俊逸,溫文儒雅,令無數女子折腰,連一個美國女人都為他終身未嫁。

袁克文,袁世凱的次子,1890年7月出生於朝鮮漢城,與父親的秉性大不相同,瀟灑風流,十分熱衷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政治漠不關心。

梅蘭芳,江蘇泰州人。聞名世界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以旦角表演而成「梅派」,年逾60尚能粉墨登場,迷倒整個民國的女人。……

英雄配美人,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美麗走過了美麗一百年。在那曾動亂的時代,她是當年美麗、風度、地位的化身,端莊優雅,一口流利的英語,兼具東西方氣質的魅力曾經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為國軍縫戰衣,包紮傷口及關懷戰爭遺孤的模樣,更閃耀著母性的光輝!

對美麗的追求,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女性努力的方向。在民國時期,女性主體意識的增強,那時期的女性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喜歡留駐自己鮮活的一面,她們拍攝照片,留住她們的倩影。除了攝影外,雜誌、畫報、廣告設計、電影等媒介的活躍,也讓一幅幅民國美女的圖像流傳至今。民國女子是那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有著一種特有的風韻。追求時尚,學化妝、穿旗袍、照靚照,但也充滿內在美,可謂內外兼具,才貌雙全。她們精緻溫婉的容顏在輕顰淺笑間顧盼生輝。她們沉靜優雅,卻又堅定執著,她們端莊賢淑,卻又風情萬種。

林徽因曾為徐志摩寫詩,說他是人間的四月天。事實上,在當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們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憐惜的小性情,這一切都讓人心動不已。林徽因是一個有著卓越才華卻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個傑出而優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麗。


林徽因

胡適曾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劉海粟說她「美艷絕倫,光彩照人」。據說是看照片不覺得什麼,但面對真人相當驚艷。她是那種風情萬種的女人,美艷皆在舉手投足盈盈一笑的風韻中。她不僅嬌艷美麗,而且多才多藝,她是畫家,也懂詩詞,還擅長音樂、舞蹈和戲曲,她是詩人徐志摩的妻子,那個年代又一個眾說紛紜的精彩人物。

胡蝶儀態萬方、雍容華貴的氣質和亦貴亦貧的扮相,讓她在30年代銀幕上風光無限。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召開全國性的體育運動,女性形象在體育運動中展現出健康、時尚、性感的一面。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她要是出現在今日,其美麗的容顏、高貴的氣質與端莊的儀態必可瞬間打敗多位女星。

老照片中美女形象或行或立、或俯或坐,彈琴、賞花、運動等。廣告畫的時興不僅是為了商業文化的需要,更是那個時代人們對女性形象美的理想追求。……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