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被稱為菜籃子裡的「冠軍菜」。
1、生紅薯去血毒,熟紅薯補氣血
紅薯是生活中特別常見的一種食物,被稱為菜籃子裡的「冠軍菜」。
白皮白心的紅薯,對皮膚特別好。皮膚粗糙的人,常吃白皮白心的紅薯,皮膚會逐漸變得潤澤。紅皮紅心的紅薯,營養就更好了。它是補氣和血的,作用可以跟大棗相提並論,且沒有大棗那麼容易生濕熱。臉色蒼白的女孩堅持長期吃這種紅薯,可以改善面部氣色。
白皮白心紅薯。
有一個妙用生紅薯的小方子:把生紅薯嚼碎後,敷在熱毒瘡的周圍,對緩解疼痛很有幫助。
這個方法用白皮白心的紅薯尤為有效。因為生紅薯本身就是消炎去毒的,如果用白皮白心的紅薯,還有促進皮膚生長的作用。你把它敷在毒瘡的四周,就能把膿給逼出來,促使毒瘡盡快收口癒合。
紅薯是健脾胃的,小孩脾胃嬌嫩,正需要紅薯來補。如果是身體健康的小孩,體內沒有痰濕,喜歡吃紅薯是很自然的。
紅薯對於腸道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便秘的人,可以常吃煮紅薯;而喝酒過多,傷了脾胃引起腹瀉的人,可以吃烤紅薯來緩解不適。
2、常吃紅薯籐可降低血糖
患有糖尿病者,吃紅薯籐可降血糖。
紅薯籐的嫩尖,炒著吃是很清香的,吃起來有點像空心菜。把紅薯籐老稈外的一層皮撕掉,把裡面的稈掐成段,用一點辣椒和花椒炒著吃,味道很香。
紅薯籐入肝經,是明目的。紅薯籐還有去熱毒的作用,可以調理腸炎和皮膚紅腫、毒瘡。如果夏天吃了不乾淨的東西,肚子不太舒服,那麼可以用紅薯籐老稈煮水喝。皮膚長瘡,可以用紅薯葉子搗碎外敷來消腫排膿。
3、帶皮吃紅薯,吃了不脹氣
紅薯肉補氣,紅薯皮通氣。
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紅薯也不例外。紅薯肉是「補」的,而紅薯皮是「泄」的,也就是排毒的。紅薯肉補脾胃,紅薯皮助消化;紅薯肉補氣,紅薯皮通氣;紅薯肉偏酸性,而紅薯皮偏鹼性。
吃紅薯容易使人脹氣,還會讓人感覺燒心,如果帶著皮吃,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特別提醒一下:如果紅薯的表皮變色、發黑或有褐色的斑點,那說明它的局部腐爛了。這時就不宜食用,更不能吃它的皮。
紅薯的多種美味吃法
紅薯的吃法有很多,一般是煮著吃、烤著吃、曬乾了吃。
底下幾種特別的吃法,您不妨試試。
紅薯餡餅
紅薯餅還可以做成夾心的。
方法:
1、把紅薯帶皮蒸軟,剝去皮,趁熱搗成泥;
2、加干麵粉,一起揉勻,捏成圓餅,大小可以隨自己的喜歡;
3、在平底鍋裡放少許油,把餅放在鍋中,小火煎到餅兩面變色,紅薯餅就熟了。
加多少麵粉是根據紅薯所含澱粉的量而定的。一般來說,半斤紅薯差不多要加二兩麵粉。紅薯餅還可以做成夾心的。
紅薯饅頭
鬆軟綿密的饅頭。
方法:
1、先把紅薯煮熟,煮得軟軟的,把它的皮剝掉。
2、將一半的紅薯、一半的麵粉揉到一塊,使勁揉勻。一般不用加水,如果紅薯很乾,覺得揉起來特別費勁,也可以加一點點水,不要太多。
3、上鍋蒸熟,蒸出來的樣子和饅頭一樣。
蒸饅頭有講究:冷水上籠,中火燒開,中小火蒸15分鐘,最後大火蒸5分鐘。這樣做出的饅頭最暄軟。
紅薯湯
把蔥和姜放在湯裡,喝湯吃紅薯就不容易脹氣了。
方法:
1、把生花生切成碎末,過油稍微炸一下,炸出香味後,放一點兒蔥花和薑末爆炒;
2、爆炒幾秒鐘後,把切好的紅薯條下鍋炒一下;
3、加入適量冷水煮一會兒。
在這個湯裡,放花生是為了增添湯的香味,放蔥和薑是借用它順氣的作用。紅薯吃多了會脹氣,把蔥和姜放在湯裡,喝湯吃紅薯就不容易脹氣了,特別好消化。而且蔥薑搭配紅薯很對味,湯也好喝。
這樣煮的湯很適合給孩子吃。小孩吃烤紅薯或者烤白薯,容易噎著,喝紅薯湯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此外,還可以在這道湯中加入生薑,用生薑加上紅薯煮成的湯,相當於一道溫和的生薑大棗茶,不僅溫補而且不容易引起上火,對於感冒後引起的脾胃不和,甚至噁心嘔吐的人來說,是一道很好的保健餐。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在這個湯裡稍微多放點生薑,這樣調理脾胃的作用就會更強。
自製紅薯絲、紅薯片
紅薯絲要切得細細的,這樣炸出來又香又脆又甜。
方法:
1、把紅薯切成絲,拿澱粉和雞蛋打成漿。
2、把紅薯絲挂一點兒漿,下油鍋輕輕炸一下。
紅薯絲要切得細細的,這樣炸出來又香又脆又甜,比土豆炸的薯條好吃多了。一個紅薯就可以炸出一大盤來,看上去很壯觀,但實際上量並不多。紅薯炸的薯條什麼都不用加,口味也很好,小孩吃起來很開心。
把紅薯烤成薯片來吃,具體的做法跟烤土豆片差不多。(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方法:
1、把紅薯連著皮一起切成很薄很薄的片。
2、在紅薯皮上抹一點點油,放烤箱裡烤十幾分鐘,烤到半焦的時候取出來。
這種薯片又脆又甜,而且好消化,吃了也不容易脹氣。
責任編輯:李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