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只是一個忽悠眾多媒體的中國式騙局?(組圖)

發表:2016-08-05 0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6年08月05日訊】8月2日,「空中巴士」巴鐵1號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試跑,國內媒體爭相報導了這一「令人興奮」的消息。不過8月4日,有人發文表示,巴鐵只是一個忽悠眾多媒體的中國式騙局而已。

巴鐵試跑 國內媒體爭相報導

8月2日,巴鐵在秦皇島試跑,結果從晚上8點開始,折騰了4個小時,直到半夜兩點才勉強以15公里的時速前進了幾百米。而且,這還是在一段「沒有轉彎、路牌、和交通信號燈的筆直路線」下的測試。


連外媒也對中國「巴鐵」做了報導。(視頻截圖)

很快,新華社以題為《有圖有真相!不是模擬,巴鐵真的上路了!》、新浪財經以題為《超級震撼!中國造」空中巴士」真的來了,有圖有真相》、「IT 之家」以題為《中國最牛巴士「巴鐵」首秀:試跑成功》、快科技以題為《治堵神器!我國自主研發「空中巴士」上路視頻:內部驚呆》爭相報導,國人也為這「中國自行設計研製、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巴士’終於試跑了」的消息為之雀躍……

不過,8月4日,《騰訊科技》發表一篇署名文章《為什麼說「空中巴士」是一個忽悠眾多媒體的中國式騙局》,作者李賡認為,這個被全國各大媒體眾星捧月的科技發明實際上是個「大騙局」。

其實,早在5月30日和7月4日,作者便分別發表過2篇文章《前兩天刷你屏的「立體巴士」,很可能是個大騙局》、《「立體快巴」試驗車下線,更靠譜 or 繼續忽悠請二選一》,講述了自己對「巴鐵」可行性的質疑。作者「本以為在越來越多人發出質疑之後,‘立體快巴/空中巴士’和其背後的巴鐵公司能夠稍微‘消停’些,但他們卻選擇了‘逆流而上’」。8月2日巴鐵試跑報導出來後,作者「沒辦法,那只好再‘浪費’一篇文章揭開這個項目的‘真面目’了。」

文章《為什麼說「空中巴士」是一個忽悠眾多媒體的中國式騙局》​摘要內容:

作者認為,這個項目中存在以下「問題」:


巴鐵所採用的輪子和軌道存在很多問題。(網路圖片)

1、這次實驗車所採用的「輪子,軌道」問題多多

在巴鐵之前的所有宣傳中,其採用的都是一套鋼軌鋼輪系統,這種方式的工作原理與火車、地鐵並無二樣,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效交通系統的選擇。但是在本次試驗中,大家所見到的實際行進機構卻是這個——實心膠輪。(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超大號的菜市場購物籃輪子,中間再加上電機驅動)


右下角中間的水泥路面就是巴鐵的軌道。(網路圖片)

而實際的軌道更是簡單,一個重新鋪設的水泥地表面,旁邊是兩條小槽,作者認為「對車輪無任何限製作用!」

另外,作者表示,在採用了這套系統之後,隨即而來的問題也非常明顯:

「空中客車」發生「脫軌」的可能性無處不在:因為根本就不限制膠輪的方向,一個石子大小的障礙物就能讓100多噸的空中快巴不按線路行駛,瞬間變身國內尺寸、噸位最大馬路殺手。

「空中客車」的重量只能通過16個實心膠輪的接觸來傳遞,輪子能不能承受不考慮,普通的路面一定不能承受這個壓力。

穩定性問題嚴重:行駛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類似過山車高速時的劇烈震動,同時避震採用單液壓缸,無法快速響應抵消車輛行進過程的左右擺動,存在安全隱患。

也許,你還想用「這是實驗車,我們之後換鋼軌鋼輪系統」來解釋,沒問題,這個情況我們在下文繼續來分析。

2、實驗車本身的結構問題

作者另一篇相應報導《「立體快巴」試驗車下線,更靠譜or繼續忽悠請二選一》中,已經對這輛實驗車的建造過程進行了一定的曝光。從巴鐵的官網中,作者這次又多了幾張很關鍵的照片:


看上去是不是特別像一個工廠大棚?(網路圖片)

整體框架全部由焊接打造,就連「門字型」的關鍵結構也是如此,甚至很明顯看出兩邊的「腳」跟實際「客艙」之間本身並非一體。


巴鐵不是一整塊後金屬板打造,而是採用成百上千焊接點的金屬框架結構,容易「散架」。(網路圖片)

要知道,我們現在所乘坐火車的基礎都是用一整塊後金屬板打造。相比之下「空中巴士」採用的卻是一個包含成百上千焊接點的金屬框架,在顛簸、轉彎、震動帶來的金屬疲勞作用下,「散架」指日可待。

更有意思的是,有消息指出,負責建造這款實驗車的今創集團,今年剛剛被取消乘用車生產資格。

單從這兩個疑問來說,這次公開、吸睛的「路試」已經失去了其意義所在。

3、核心問題:它究竟怎麼轉彎(附嚴謹計算)?


巴鐵如何拐彎,成了實行性的最大問題。(網路圖片)

如何轉彎,一直都是人們對「空中巴士」的主要疑問,但由於「空中巴士」從未正式裝上自己的「腳」,讓整個計算無法開展,直到今天。

這次實驗車裝上了四個獨立的轉向架系統,而且實際採用的是膠輪系統,而非普通軌道交通工具常見的鋼軌鋼輪組合。前者的問題我們在上文已略作分析,那麼為什麼巴鐵最終沒有選擇鋼軌鋼輪組合呢?

原因很簡單:真的轉不過來


火車在轉彎時最容易脫軌。(網路圖片)

通過分析本次實驗車的照片和數據,我們可以推測出以下數據,車長12米;寬7米,實際前後「軸距」(兩個轉向架旋轉軸之間的距離)大約為9米。

因為四個轉向架是單獨旋轉,這也讓內外對軌道的角度不同,但轉向架的旋轉軸不變,同時還會滿足一定的幾何關係。

那麼怎麼衡量算「轉的過來」呢?這就牽扯到軌道交通的根本——盡量避免脫軌。


灰色為軌道,間距為 a;黑色為車廂,四個邊角代表輪子;當軌道曲率/轉彎半徑過小的時候就會出現紅圈內的間隙,最終導致脫軌。(網路圖片)

鋼軌系統中兩邊軌道的間距一直都是不變的,但由於轉向架機構、車廂長度的影響,車輪所接觸的軌道間距會有所增大,而一旦這個實際間距比正常間距大了太多,車輛就會脫軌。在詢問軌道交通的相關專家之後,我們得知這個差值對於火車來說最多能夠到15毫米。

在將上述幾何關係代入到坐標系,最終得到一個方程之後,我們利用在線的計算工具就能得到「空中巴士」理論上的最小轉彎半徑——65米(短半徑)、也就是說「空中巴士」外側會劃出一個半徑72米的圓。

看起來還好啊,不算多,才兩位數而已嘛。但你實際需要的是一些對比值:

72米,按國家標準「一條車道3.5米」計算,「空中巴士」如果想要做一個90度轉彎,你需要一條「雙向21/22車道」寬的十字路口。


中國有多少城市的道路如北京長安街寬敞和筆直?(網路圖片)

就算是以寬敞出名的北京長安街,實際路況也不過「雙向12車道」。既然連長安街都不行,那麼全國各大城市又有幾條道路能夠滿足這樣的轉彎需求呢?

如果這個空中巴士只能沿直線走,那麼跟部分城市相對獨立的BRT系統相比又有什麼優勢呢?

當然,你也可以不佔用那麼多馬路,轉向馬路旁邊的空間,這個數字將會達到驚人的900平方米,光「釘子戶」就夠「空中巴士」喝一壺了。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72米這個數值還是理論上的「極限」,在工程上通常慣用的做法還會將這個數字放大,從而實現更高的安全性。

最後,作者結合上下文得出一個結論:

「空中巴士」用不了鋼軌鋼輪,因為在城市轉不了彎;但同樣的「空中巴士」用不了膠輪系統,因為太危險。至此,我們可以說,「空中巴士」的腳已經「瘸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張海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