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茶香!《紅樓夢》裡的飲茶文化(組圖)

發表:2016-09-07 0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紅樓夢》,清代孫溫所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葉的文明古國。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

據茶史專家們考證,相傳遠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農氏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茶的藥用價值,即「神農嘗百草」之說。後來,茶葉逐漸演化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料,故有「粗茶淡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醋茶」之俗語。今天,茶已成為「國飲」,可見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它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也非常密切。

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是從品茗飲茶開始的。早在唐宋時代之前,茶已成為文人學者的描寫對象,諸如借茶寫人事,抒發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們不僅可以讀到茶聖陸羽的名著《茶經》[1]而且還可以讀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蘇東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詩詞宗師們的詠茶佳什。仔細翻閱古代的文學藝術作品,我們還可以看到,茶還是繪畫家、音樂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題材。小說的興起,為茶文化的發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紅樓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也是研究和瞭解中國十八世紀中葉的風俗畫卷。因此,今天我們不論從文化學角度、純文學藝術的角度,或從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統地探討一下《紅樓夢》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焙茗:一個與茶史有關的小人物


《紅樓夢》時常出現飲茶橋段。《紅樓夢》,清代孫溫所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們常稱《紅樓夢》為「奇書」、「迷書」、「百科全書」,這均非戲語。就以小說所寫的幾百個人物的命名來說,就別具一格。當我們探討《紅樓夢》中的茶文化時,很自然就先想到了一個小人物──賈寶玉身邊那個刁鑽古怪的小廝──焙茗。

「焙茗」,這個名字初見於小說的第9回,本稱「茗煙」,直到了第24回方改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後,到了第39回時又忽然改為茗煙。這究竟是版本問題呢?還是曹雪芹的疏忽?讓紅學專家們去考證好了。我這裡只想說,將「茗煙」改為「焙茗」是對的。小說第24回寫寶玉身邊共有五個小廝,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掃花、四曰挑雲、五曰伴鶴。後來幾個小廝的名字不見了,只剩了「焙茗」了。這五個小廝的名字都很雅緻,有茗、泉、花、雲、鶴,非曹雪芹又有誰能想得如此之妙呢?

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這五個人名字中──焙、引、掃、挑、伴,都是「動詞」。顯然這不是隨便用的。《紅樓夢》中的丫鬟皆以琴棋書畫命名,可見寫小廝有泉、花、雲、鶴,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與「茗」合作一人名,則與前四位小廝的名字就諧合。因為「茗煙」雖是有出典,但是《紅樓夢》中根本沒有在「煙」字上作什麼特殊的描寫和渲染。因此,我認為曹雪芹改茗煙為焙茗,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焙茗與飲茶文化


《紅樓夢》滿紙茶香,這除與當時社會風氣和家庭生活習慣、個人嗜好等原因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具有特殊功效。(圖片來源:Fotolia)

「焙茗」這個名字與飲茶文化關係十分密切,這只要懂得一點茶文化史的知識就清楚了。茶,古書上所載其名很多,諸如荈、蔎、葭萌、荈詫、檟、茶、茗,這可能與地域不同、方言有別有關。唐代始將「荼」字去一筆,定為「茶」字。「茗」字出現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說茶樹上的葉子「早採者為茶,晚採者為茗」,茶與茗並列流傳於後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稱茶為茗,特別是在書畫家和詩詞中用茗者甚多。

茗,南方人對茶的較早稱號,吳國人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有云:「蜀作茶,吳人作茗。」茗的別名又作「荈」,東晉左思《嬌女》詩:「心為茶荈據,吹噓對鼎[左金右歷]」,這是「茶茗」連稱。後世上層社會裏多稱飲茶為「品茗」、「茗飲」,可見「茗」即是「茶」。

再說「焙」。在制茶工藝中,有採、蒸、搗、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據陸羽《茶經》所記,焙就是烘焙茶餅的意思。通過「焙」把茶葉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

唐代皮日休有《茶焙》[3]詩云:

鑿彼碧岩下,恰應深二尺。

泥易帶雲根,燒難礙石脈。

初能燥金餅,漸見干瓊液。

這是描寫「焙茶」情景。

在《茶舍》[4]詩中,皮日休又寫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後,中婦拍茶歇。

詩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藝的程式。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讀者大略可知「焙」與「茗」之間的關係,就不難明白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改「茗煙」為「焙茗」的原因了。

茶的功效與價值

《紅樓夢》滿紙茶香,甚至無酒有茶,以茶代酒,這除與當時社會風氣和家庭生活習慣、個人嗜好等原因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記載茶的藥用價值的典籍是《神農本草》,其中說到茶的功效時云:「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東漢名醫華佗在《食論》中也說:「苦茶久食,益意思。」這些記載恐怕都是「飲茶養生」之道的較早的說法。明人顧元慶在《茶譜》中談的更系統全面,他說: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清人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亦說到茶的功用:

茶,微苦微甘而涼。清心神,睡醒除煩;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鮮溫,不渴者勿飲。這些記載,毫無疑問都是人們在長期飲茶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知識。

近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人們對茶的價值的認識,對茶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做了進一步的論證。科學家們在有關茶結構的報告中指出,茶葉中存在著種類繁多的化學成分,如有機化學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鹼」等化合物。它的無機化學成分,如礦質元素,包括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與營養價值。這就是茶和飲茶為歷代人民所喜愛,為文人學者推崇備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

同時,我們也可以明白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為什麼對茶的描寫有如此濃厚興趣的「理由」了。

茶,中華文明的象徵,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註釋

[1]陸羽《茶經》:陸羽(西元733─840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稱桑苧翁,別號東岡子、竟陵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於西元764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初稿,後經補充訂正,於西元789年正式出版,流傳於世。《茶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約七千餘字。上卷四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下卷六章,「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這部茶書,總結了唐以前有關茶的豐富經驗和茶文化的歷史資料,為國內外茶學研究界的經典著作。

[2]《紅樓夢》人名寓意,首先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後索隱派著作多有發明,新紅學考證派也多作考證。當代研究者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趙岡教授的《紅樓夢人名研究》一文最為全面,其後《紅樓夢學刊》等報刊也發表數篇研究文章。

[3]皮日休:《茶舍》,載《全唐詩》卷611頁,中華書局版第7054頁。

[4]皮日休:《茶舍》,同上。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