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是甚麼?(圖)

作者:林南 發表:2016-09-14 1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是甚麼?(網路圖片)

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不是鯊魚,也不是狼,而是最不起眼的蚊子。

從2014年比爾·蓋茨的博客的圖形表中,人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的排名。事實證明,最易致人於死地的不是動物本身,而是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傳播的病毒

鯊魚攻擊人是非常罕見的。2014年,全球只有3人因鯊魚襲擊而死,而2015年則有6個死亡案例,這大約是平均水平。狼攻擊人也不常見。狼群生活在世界許多地方,過去50年來直到2002年,在歐洲和北美發生過極少數的狼襲人致死案例。在過去20年來,印度的一些地區有幾百個案例,平均每年接近10人。200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90年以來,獅子在坦尚尼亞殺死563人,每年有約22人的平均值。其他死亡案例在坦尚尼亞之外也可能發生,但很難找到一個具體的全球數字。

以下是最致命動物前十名的排行榜:

並列第十名:河馬和大象,每年500人死亡

河馬積極向人攻擊是出了名的,包括掀翻船隻。河馬每年致死500人左右。據2005年國家地理雜誌文章稱,每年有500人被大象殺害。

第九名:絛蟲,每年700人死亡

絛蟲也被稱為囊蟲,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普通成蟲的體長可以達到72英尺(21.9456米)。每年殺死約700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條蟲病/囊蟲病主要影響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

第八名:鱷魚,每年1,000人死亡

現在鱷魚被認為是非洲最致命的大型動物,每年約1,000人死亡。但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說,很難收集到具體的數字。

第七名:蛔蟲,每年4,500人死亡

蛔蟲引起的感染,每年殺死大約4,500人。根據2013年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感染發生在人的小腸內,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被感染。

第六名:採採蠅,每年10,000人死亡

採採蠅會帶來寄生蟲感染,名為昏睡病,起初會導致頭痛、發熱、關節痛、發痒等症狀,但以後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神經系統的問題。死亡人數一直在減少。現在每年報告約10,000個新病例,每年死亡人數估計可能是在下降。

第五名:親吻蟲,每年12,000人死亡

親吻蟲通過亂咬人的臉,帶來了寄生蟲感染──美洲錐蟲病(Chagas disease,又稱查加斯病),每年平均殺害約12,000人。

第四名:淡水螺/淡水蝸牛,每年超過20,000人死亡

淡水蝸牛攜帶著感染人類的血吸蟲病,可引起劇烈的腹痛、便血或便尿。數以百萬計的人曾受感染。每年超過20,000人死亡。

第三名:狗,每年35,000人死亡

狗則通過狂犬病毒感染人類,是最致命的動物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類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防止該病毒,但每年約35,000人死亡可歸因於狂犬病。

第二名:蛇,每年100,000人死亡

毒蛇咬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截至2015年,每年有超過100,000人死亡。更糟糕的是,一個重要的抗蛇毒血清出現短缺,這是令人不安的。

第一名:蚊子,每年750,000人死亡

蚊子這個吸血蟲,在人類之間傳播病毒,導致每年最多人死亡案例。

蚊子帶來的瘧疾,佔蚊子帶來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主要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儘管病例數量在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瘧疾的發病率在2000年到2015年間下降了37%。

登革熱是由蚊子傳播的另一種疾病,已成為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的兒童住院治療和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以上大部分的統計數字只是粗略估算,有的甚至比較粗糙,也不全面,但可能可給你一個不同類型動物致多少人死亡的粗略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自相殘殺造成死亡的數量也是驚人的。按照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2012年大約有437,000個凶殺案。這使得人類接近於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責任編輯:陳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