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嫦娥抱玉兔,孤身一人待在月宮,內心飽受孤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李商隱有一首七言絕句《嫦娥》,絕對是家喻戶曉的詩詞,那就是《嫦娥》。說你沒有讀過,那真會讓人大吃一驚。這似乎是人人在童年時期,就得必備的唐詩知識。
嫦娥享大名李商隱善用典故
《嫦娥》是一首與神話傳說有關的詩詞,這亦是作者的專長。李商隱的詩不僅華麗晦澀,他還善用歷史典故,藉物烘托,傳遞心緒。只是,因為李商隱在《嫦娥》中,運用了眾所周知的嫦娥偷藥後奔月的傳說,因此倒不令人覺得解讀此詩會產生什麼大問題。雖說中秋已過,雖說小時已讀過,但,還是來溫習一下吧!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深沉的燭影映照在以雲母裝飾的屏風上,天河逐漸稀落,明亮星兒已經沉沒。
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長生不死藥,如今只徒留望著碧綠青空,逐夜逐夜的心魄。
閱讀這首詩,大家幾乎都對最後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印象最深,認為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后羿自王母娘娘那兒得來的仙藥,所以現在只能獨自一人在月宮上忍受寂寞,懊悔不已。但為何大家多遺漏了前兩句?擺除只是書寫簡單明瞭的景物外,多半是因為覺得裡頭似乎還有些什麼未解之境。其實前兩句,還能看出李商隱借由描繪所見之景,輾轉透發含蓄不顯的心情。
含蓄詩句令人思,揣摩詩句染心緒
李商隱為何先描寫古人用來遮蔽的用具「屏風」呢?而且上頭還綴有珍貴且半透明的雲母?雲母屏風既能隔開兩邊,即代表有一邊是隱而未明的,那種能讓人有無限揣摩的狀態,與第三句「嫦娥應悔偷靈藥」中的「應」好似有所呼應。然而,第二句的「長河漸落曉星沉」似乎只是告知著:能綴飾黯淡夜空的發亮星系、星兒都稀微了。夜漸漸深了……
然而,這兩句從近景描寫到遠景,從能被燭光照的半透亮,又能投射出幽深燭影的室內的雲母屏風,寫到只能遠觀的天際長河,這般的描繪就彷彿是我們在探看明月上的嫦娥那般難以確定:自身非嫦娥,焉知嫦娥是苦或樂?
我們只能端看她孤身一人在月宮,而臆測她應該悔恨偷了夫婿的長生藥,於是在每天的漫漫長夜中,只剩她獨享自己那無邊無際的心緒,任憑念想、情緒緩緩蔓延,緩緩深沉。
當然,解詩有多角度!羅鳳珠認為:「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因為李商隱遭遇了政治與情感上的失落與傷痛,所以他藉著嫦娥偷藥離開后羿的這個淒涼又美麗的神話典故,來抒發感懷。劉學鍇則認為,李商隱運用了藝術概括的技巧,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也就是說作者、孤棲無伴的嫦娥與寂處道觀的女冠,三者能相融的共通點,即是都有著清高而孤獨的心志。
由於《嫦娥》詩意過於含蓄,又太有名了,歷史上自然有多種品評:
清人何義門表示,這是李商隱「自比有才調,翻致流落不遇」;紀曉嵐則認為,「意思藏在第一句,卻從嫦娥對面寫來,十分蘊籍,此悼亡之詩,非詠嫦娥」﹔俞陛雲在《詩境淺說續編》中說道:「嫦娥偷藥,本屬寓言。更懸揣其有悔心,且萬古悠悠,此心不變,更屬幽玄之思。詞人之戲筆耳。」……
正因為《嫦娥》如此含蓄,如此蘊聚諸意,因此令眾多文人琢磨許久,聯想浮翩。即使各家揣摩之後,各執己論,但仍未必能解釋清晰,未必能盡如人意。但詩詞不正是因為在言未明,在意未顯之間,在融合了詩人與解讀者的情感與思緒之間,能更加呈顯了它的美感,它的詩意,甚至是突顯它的戲劇性。文化底蘊所積釀的深廣也因為這些高妙,而被縫織得更加明亮耀眼。
參考資料
陳友冰〈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與表達》之九〉(國學網)
劉學鍇〈嫦娥〉《唐詩鑑賞辭典》
羅鳳珠〈唐詩裡的神話與傳說故事〉(唐詩世界)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2000)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