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修煉,達到無物、無我。(網路圖片)
道家養生之道源遠流長,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而成為道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道教的「十養」,即:養身、養神、養體、養氣、養心、養智、養德、養品、養福、養壽十個方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運動養身
道教講究「性命雙修」。「養身」之法應以動為綱,量力而行,持之以恆。通過經常運動,既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更可使筋骨強健,氣血順暢,解鬱散滯,增強免疫力,防病於未然。
二、靜坐養神
道教修煉養生學講究「形神並練」,養生之道認為「以動養身,以靜養神」,靜則天地寬,情緒穩定,心靜神明。一般人在生活中,養神重在絕視聽,除雜念,通過靜坐修煉,達到無物、無我。
三、少食養體
這裡所說的養體,與「養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體的胖瘦適中,保持標準體重。道教修煉者認為,「神清才能體健」,「養體」與「養神」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一般人來說,提倡「進食八分飽」。
四、寡言養氣
道教修煉強調「三圓」。即:節慾者精圓,少言者氣圓,息慮者神圓。一般人閱歷較豐富,有些人容易多話,甚至「仗義執言」,這樣不好。須知「開口神氣散」,話多不利於養氣,該言則言,可言可不言者,則不言或少言為好。若因言語不當而與人引起爭執,就不好了。
五、讀書養智
從小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合理用腦,博覽群書,既可豐富知識,開闊眼界,不斷更新觀念,接受新鮮事物,又能培養和保持智力,防止腦力衰退,這也是自娛妙法。
六、詩詞書畫養性
詩詞書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項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養性作用。因為在進行詩詞書畫創作(或練習)時,要求專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這樣才能構思、創作出好作品。古今有很多書畫、詩詞大師,都是長壽百歲的人。
七、勞作養德
人切忌「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應該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這樣既能在勞作中得到鍛鍊,又能愉悅心情,發揮餘熱,從而贏得社會的敬重和家庭成員的愛戴,促進家庭的和諧。
八、誠樸養品
「誠實」、「樸素」和「檢樸」,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現代的人也應該重視品德修養,並以此影響和教育子孫後代,教育他們樹立愛國情懷,並懂得尊重農民的勞動,千萬不要浪費糧食。
九、寬厚養福
「寬」就是寬容,「有容乃大,能容則人和,人和生百福」。在不觸犯原則的小事上,寬以待人,忍讓為貴,吃虧是福,更不要議論別人的長短……則福樂無邊,福壽綿長,終生受益。
十、仁慈養壽
仁慈之心即是善良之心。道教要求信徒(不論是在廟道人,還是俗家弟子)都是「與人為善」,「心中常存善念」。每做一件善事,心中必能感到無比愉悅,久而久之,可少生疾病,更能壽享天年。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