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鳳凰可能真實存在(圖)

發表:2017-04-26 22: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像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學術界觀點多傾向於否定歷史中確實曾有過鳳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甲骨文中,「風」通「鳳」。殷墟曾出土過一片甲骨,「甲寅卜,呼鳴網,獲風。丙辰,獲五。」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系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有:「……歸生風於王。」文中所提到的「生風」一詞,郭沫若曾斷定指活鳳凰。鳳凰的最早的典籍記錄,是《尚書·虞書·益稷第五》篇。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責任編輯:陳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