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大面積違約,金融機構有倒閉風險。(圖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7年4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自去年所謂的權威人士在中共官媒提出「L形」經濟走勢的說法以來,有關中國經濟到底處在何種階段的爭論就從未停歇。
日前結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要高度重視及防範風險。近十年來,中國信貸狂潮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讓中國經濟承受了世界上最為沈重的債務負擔之一。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債務增長速度是整體經濟增速的兩倍。
中國的非金融部門債務自2008年以來快速增長,債務/GDP(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8年150%上漲到2016年的278%。債務/GDP之比上漲過程當中,不具有償還能力的債務增長是未來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風險來源。
以中共政府提出的經濟增長率的目標來看,需要迅速提高債務與GDP之比。這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然而,由於中共政府控制著金融體系,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債務與GDP之比仍未有好轉的跡象。可是拖得越久,發生危機、增長大幅放緩或兩者同時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共政府宣稱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應對金融危機。但一些經濟學家擔心,隱藏的債務炸彈可能會暴露出這個問題的廣泛性和嚴重性。
4月26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等人發布報告,從企業、居民、政府和金融機構四大部門的運行情況,分析了中國經濟存在的主要風險,特別是債務風險,以及未來可能的演進路徑。
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經濟桿桿率快速上升。從國際經驗來看,桿桿率快速上升是經濟運行風險進一步積累的重要標誌,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結合中國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某些部門的槓桿率快速上升的背後隱藏著不合理的資源配置格局,為未來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分部門來看,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和國有企業債務償付能力較差,且面臨更高的流動性風險。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和國有企業債務快速擴張,是對接著銀行表外業務擴張和非銀行金融部門擴張。一旦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大面積違約,隨之而來的是大量非銀機構破產,商業銀行也會面臨嚴重損失和倒閉風險。
如果償付能力差的地方政府項目和國有企業不能退出甚至繼續擴張,將帶來一系列惡果。該報告認為有三點:第一,投資效率下降和資源配置扭曲,整體經濟運行效率和增長活力逐漸喪失;第二,經濟運行更加脆弱,大量事實上資不抵債的企業和項目的存在使得國內外投資者信心嚴重惡化,同時還助長金融部門投機行為並積累更大的風險;第三,收入分配惡化,金融投機大獲其利,居民部門最終買單。
中國債務問題的一個悖論是,雖然債務包袱沈重,但上市公司和私營企業仍然難以借到錢。政府控制的銀行體系主要把錢借給國有企業,因為它們理論上有政府做擔保,信用風險比較小。
而私營公司就經常為彼此的借款做擔保,讓銀行信貸人員對它們償還貸款的能力更有信心。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如果一家企業陷入困境,那麼它可能就會拖累為自己擔保的企業。
3月底,中國山東齊星集團被曝資金鏈斷裂,牽出西王集團等當地多家公司互保鏈條;天信集團負債超百億;山東魏橋下屬的中國宏橋亦陷入財務造假指控……與以往零散分布的債務違約案例不同,目前風險的爆發罕見呈現區域化的特點。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