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部委發文只為一件事 但出路只有一條(圖)

作者:李正鑫 發表:2017-05-05 04: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時間5月3日晚間,大陸官方相繼有三條消息發布,涉及中共政府七個部委,內容均為金融監管,並且都強調了一個詞:風險。防控金融風險被中共當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經濟學家指出根本出路只有一條。
防控金融風險被中共當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5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北京時間5月3日晚間,大陸官方相繼有三條消息發布,涉及中共政府七個部委,內容均為金融監管,並且都強調了一個詞:風險。防控金融風險被中共當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經濟學家指出根本出路只有一條。

5月3日傍晚,中共政府的財政部、發改委、司法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聯合發文,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通知稱,「個別地區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時有發生,局部風險不容忽視,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同一天,證監會官網刊文稱,「當前要準確研判各種風險,不放過一個風險隱患。」文章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資本市場各項風險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而保監會方面表示,為防範和化解保險業涉嫌非法集資風險隱患,保監會計畫於5月至7月在保險業開展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行動。此次專項排查行動將摸清風險底數,穩妥化解風險。

金融系統對一個國家而言,其安全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國的銀行、證券、債券、信託等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其中有的業務層層嵌套,造成風險疊加。

4月底,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的信息引人關注。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提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近幾年,中國經濟逐步下行,令實體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惡化。相應地,金融體系面臨資產質量下降,壞賬風險上升的壓力。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撰文認為,維護金融安全根本出路在改革。

徐高認為,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格局之間產生矛盾。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中國傳統的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的空間。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漏洞往往對全局性產生了不良影響。

事實上,新興的金融業務已經成為不少實體企業的重要融資來源。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實體改革的欠賬,給實體轉型施加了倒逼壓力。而如果金融發展停滯,也不利於中國應對外部金融衝擊。

中國金融系統風險不斷增長,也催生了資產泡沫的出現與膨脹。習近平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也提出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房地產價格「高燒不退」,除了有市場預期的作用外,金融機構的加槓桿也是房價飆漲的「助推器」。

金融機構加槓桿風險主要表現在過去兩年委外規模和同業規模的劇增。銀行表外理財主要投資的領域就是房企信用債和非標等產品,金融監管部門不斷發文均提及資金通過通道業務流向房地產領域的問題。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銀行業的同業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達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部理財餘額的12.77%,較2014年底的0.49萬億元增幅達512%。短短一年時間,銀行同業理財規模增長了5倍多,佔比也從個位數快速拉升至15%之上。而在2016年,銀行理財委外總規模約10萬億元左右,與2015年底的7萬億元左右相比,增長了約40%。

可以看出,中共當局提出的「防控金融風險」之意,除了未來經濟增長壓力漸增背景下金融風險暴露之外,也有防資產價格泡沫,特別是房地產價格持續「高燒」下的加槓桿。當前抑制房價泡沫壓力較大,而一旦抑制房價取得成效,房價回落將可能使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風險暴露。

因此,防控金融風險與抑制房地產泡沫是平衡木的兩端。防控金融風險主要從資金端入手,抑制房地產泡沫則主要從資產端入手。利用金融改革,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也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