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三觀如何改造我的中國「腦筋」(圖)

發表:2017-07-12 05: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澳洲三觀如何改造我的中國「腦筋」
澳洲建築(圖片來源:freeimages)

【看中國2017年7月12日訊】據《澳星移民澳洲紐西蘭移民》文章報導,最近定居澳洲多年的老Jack回家鄉探親,大家都很熱心的來問候,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您老在澳洲過得習慣嗎?還是中國好吧?這次回來不走了吧?」

老Jack嘆了口氣開始跟大家談心:「剛開始去的時候確實不習慣,畢竟人生地不熟,但是待了這麼多年,我早就習慣啦!說句實話,國內的很多習俗我都不適應嘍!」

移民海外每一次回國,你有沒有那麼一點感受,覺得自己的思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變化?

接著我們就讓老Jack跟我們講講那些澳洲人和中國人的「三觀不合」之處:

中國考大學的唯一目的可能是成功,在澳洲讀大學是一種個人養成。從小到大聽慣了考大學實現"鯉魚跳龍門"的故事,現在雖然不同了,但是學歷的標牌以乎依舊是身價的砝碼。

澳洲你會發現,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做普通工作並不新鮮,我見過印度的哲學博士開出租車、東歐的音樂家干裝修、地理系的研究生在找到教師工作以前在傢俱店當服務員、工科博士在售車店做銷售等。

反之,也會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清潔工旁聽拿到了古典文學的本科學位、而大貨車司機酷愛莎士比亞,長途旅行的閑暇寫下讓圈內人震驚的劇本等,澳洲受過大學或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遠高於中國,而這個教育追求的是一種養成,和出人頭地沒有關係。

哥倫比亞大學清潔工用七年旁聽了一個古典文學本科,因為喜歡。我不否認,這樣的追求,多少也與國情也有關。在澳洲10-20年經驗的藍領年薪超過常春籐畢業生的水平。而美金的購買力和人民幣的購買力……是的,國人很累……

在中國,掙錢是家庭的第一要務。在澳洲,家庭第一,哪怕金錢和工作都要給家庭讓路。

在中國,因賺錢和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家還真不少,即使家在一地也還可能為了工作夜以繼日,把物質的東西看的超過了一切,錯過了妻子生孩子、耽誤了給孩子看病,不能給老人送終等。

在澳洲,這樣做是會被別人鄙視的。在澳洲,很多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其樂融融的合影透露著澳洲人的家庭觀念,下班後和週末的時間都是屬於家庭的,所有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安靜地聚在—起。最近—位澳洲好友要做—個小手術,她丈夫取消了全部的商業會談,寧肯自己出錢支付會談方延期滯留也要去陪著她手術,這就是國外家庭觀念的典型體現。

—個真實的事。有一個隻身在澳洲餐廳打工的女人,對一個每天靠說唱謀生藝人說,你為什麼不去中國,我可以介紹你去做英語老師。何必那麼辛苦。說唱藝人說,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離開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工作不好嗎?我喜歡我的工作。每天和自己愛的人在—起,我很幸福。瞬間,在場的人都覺得那個中國女人更可憐。

在中國,職場宣傳「帶病上陣」。在澳洲,帶病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國內媒體一邊倒地宣傳某人時,常用的形容詞就是忘我工作到了"帶病堅持"的程度。

在澳洲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對自己都不能負責任的話怎麼指望你對他人或工作負責任?

再說你流感什麼的還可能有傳染性。醫生都會告訴你要呆在家裡,需要自我隔離多久之後才能去公共場所,這是公共道德,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在中國,有車有房都很難定義為成功。

在澳洲,人們很容易滿足。澳洲有3/4的人認為,還清房貸是一個里程碑,是很重要的事情,還清房貸在他們眼裡就算成功,那麼現在有很多的人正在成功的路上了。

有1/5的人認為,幫助自己的小孩子存錢買第一套房也是成功,1/4的人認為,購買自己的第一套用於投資的房產是經濟上的成功,只有1/10的人認為,購買一個度假屋才算成功。

參與調查的人中,有36%的人將海外游視為自己的經濟目標,43%的西澳人和35%的維州人將這個視為成功的標誌。各個州中,昆州將購買投資房產視為經濟目標的人最多,只有不到5%的人將購買豪華跑車視為目標。

在中國「七大姑八大姨」讓你渾身彆扭。

在澳洲,人們很注重隱私。

每次回國被問到私人問題,工資待遇,開什麼車、住什麼房、什麼時候要孩子的時候開始條件反射式的渾身不舒服。但是鑒於本人比較照顧親戚的面子,即使不舒服也會盡量回答,他們也並無惡意,有時候僅僅是好奇而已。不喜歡回答這些問題,這跟自己在哪個階層,掙多掙少,工作是否光鮮都沒有關係。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如今自己回國也自然而然不會問別人這類問題。

在和澳洲人交流當中,人們普遍有共識,一般可以問對方的職業,但不會問及工資等等,即使家人親戚也不會輕易問。

在中國,關注弱勢群體任重道遠。

在澳洲,看到了對真正弱勢群體的包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澳洲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善意,比如完善的殘疾人設施,為殘疾人提供的工作崗位。

如果你對殘疾人有歧視,那你就會被主流價值觀所鄙視。

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因為多年前車禍右腿截肢的女人,現在一直用假肢,看上去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長相很漂亮的女士,有一位愛自己的先生,有一雙兒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醫藥方面的白領),我也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自卑,她也毫不介意主動說出自己當初是什麼事故造成截肢,她的生活跟任何其他中產家庭沒有任何區別。

我只是內心感嘆她能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該是多麼的幸運,在中國的大街上不是經常看到殘疾人,更不容易看到殘疾人出現在任何工作崗位上,比如超市收銀員,酒店前臺,如果他們缺了一條腿,其實並不會影響工作,甚至缺了一隻胳膊也並不影響他們用一隻手敲打鍵盤。如果設施健全一些,他們的出行也並不是很大的困難。

在中國,我們過多關注孩子的學習。

在澳洲,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很全面。

澳洲大部分小孩都可以無憂無慮的成長,空氣水奶粉食品質量這些就不用多說。

在這邊出生的小孩也都養的很健康很結實。覺得這邊的父母也是很盡心盡力,精心為小孩準備party,不過前提是這邊的家長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較好,自然陪伴小孩的時間要多一些。在學校裡老師一句話都不能說重了,老師地位並不高(當然這也是有弊端的),整個環境都讓孩子天生培養比較充足的自信。

雖然澳洲這種教育制度也引起了澳洲人的質疑,但是我覺得初中之前的孩子還是值得擁有這樣的無憂無慮的,這個階段對兒童今後的身心健康都極其重要。

責任編輯:傅美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