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貫日月 大唐名相狄仁傑(圖)

發表:2019-01-24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唐名相狄仁傑。
大唐名相狄仁傑。(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狄仁傑(西元630~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舉人出身。早在為并州都督府法曹時,便有「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的盛譽。武則天執政以後,屢官至宰相。在此期間,他剛正敢言,力挫權貴,使武則天本人也為之畏服。

不問譖己者誰 只求心正無愧

狄仁傑在出任豫州刺史時,對招討越王恃功暴索的宰相張光輔,深為不滿,雙方發生爭執,狄仁傑當面指責張光輔宰相「縱使暴橫,令無辜之人,咸墜塗炭」的過錯,並表示說:「如得尚方斬馬劍,加君頸,我雖死不恨!」張光輔氣得咬牙切齒。還朝後,在武后面前,奏告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向武則天詳細呈述張光輔的過失,條分縷析。武后聽罷,默然而已。

後來,狄仁傑升遷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官職名)時,武后討好狄仁傑,說:「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譖卿者(但是有說你壞話的人),欲知之乎?(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回答道:「陛下以為過,臣當改之,以為無過,臣之幸也。譖者乃不願知。(陛下您如果認為是我有錯,我願改過;您如果認為我沒有錯,那是我的幸運。但講我壞話的人,我實在不願意知道!)」武后聽罷,十分嘆服。

冒死以匡天下 反對武后立武三思為太子

武則天為了獨斷朝權,將兒子中宗(即李顯)廢黜為廬陵王,及至改唐為周以後,又欲立娘家侄兒武三思為太子。其他的宰相和重臣,均不敢有異議。只有狄仁傑堅決反對,認為一旦匈奴犯境,讓梁王武三思去招募士卒,縱使一個月,也招不到千人;而改為以廬陵王名義,則不出幾天,即可以得到5萬人,這是因為天下的人心,仍然忠於唐室。他說:「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這種話,是直戳武后心窩、捨生冒死的直切正言。

不久,狄仁傑又與王方慶,一起冒死再勸諫武后,指出太子是「天下本」,如果「本一搖,天下危矣」!又進一步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武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附姑。」武后深思、感悟之後,遂復立廬陵王為太子。

以濟民為要務 諫止武后大興土木

武后崇敬佛事,曾經大修廟宇。後來,武后還要建造更大的佛像、廟宇,估計須錢數百萬,由於官府經費不夠,下詔要天下的和尚,每人每日「施二錢助之」。狄仁傑上疏諫諍,說:「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終由地出。不損百姓,且將何求?今邊陲未寧,宜寬征鎮之徭,省不急之務。就令顧作,以濟窮人,既失農時,是為棄本。且無官助,理不得成。既費官財,又竭人力,一方有難,何以救之?」武后終於被說服,不再建造大佛像。

狄仁傑在武則天執政期間,也曾被酷吏來俊臣等人,誣陷入獄。當時,一些朝臣,迫於酷吏的種種酷刑,只好承認自己「有罪」,而得到減刑。狄仁傑義無反顧,也不誣陷他人。來俊臣於是私下叫人寫反書,誣為狄仁傑所作。武后召見狄仁傑後,才知道是他人代署,而免其死,但卻因此被貶彭澤令。然而,當地百姓卻為他(狄仁傑)立生祠(給活著的人立祠堂,為其供奉祝福)。他改任魏州刺史期間,又因保民安民,而深受百姓愛戴,也為之立生祠。

武后為表旌狄仁傑的功勞,曾賜給他紫袍玉帶。狄仁傑在居相位期間,以國事為重,曾相繼薦引忠良正直之士多人,其中如張柬之、桓彥範、敬琿和姚崇等人,皆成為大唐王朝的一代中興名臣。

(事據《唐書》)

責任編輯:張雲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