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須遵醫囑,不能亂服,否則最先傷害的就是肝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肝臟常被比喻為人體的「化工廠」,有許多藥物必須在肝臟分解,所以亂服藥物,最先傷害的就是肝臟,它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損,甚至比喝酒抽菸更傷肝。長期服藥的人,最好定期檢測肝臟功能,避免藥物所導致的肝損傷加劇。
藥物是第4大傷肝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因藥物引起的肝損害約占住院病人5%以上。目前,不合理用藥所導致的肝損傷已經排在國人肝病的第4位,僅次於乙肝、酒精肝和脂肪肝。
藥物性肝損傷主要和2個原因有關:一是某些藥物肝毒性比較大,可以直接損傷肝細胞,甚至引起其壞死。二是和患者的體質有關,一些人服藥以後出現代謝異常及過敏反應,稱為特異質性藥物性肝損傷。
前者可以加以預測,在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而後者則無法預測,大部分患者無任何不良反應,有些患者卻出現了嚴重的肝損傷。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傷甚至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細胞大面積壞死或是嚴重損害。
長期服6類藥非常傷肝
1、部分中藥
很多人認為中草藥「純天然無副作用」,錯了。數據顯示,臨床上大約15%藥物性肝炎是由於長期服用中藥所導致的。
(1)中草藥:薄荷、麻黃、番瀉葉、何首烏、金不換、關木通、雷公藤、黃藥子、天花粉等中草藥,長期服用皆可能損傷肝臟。
(2)中成藥:克銀丸、消核片、六神丸、婦康片、化瘀丸、銀翹片、復方青黛丸、疏風定痛丸、甲亢寧膠囊、雙黃連口服液、牛黃解毒片等中成藥,對肝功能的損害也較為常見。
服用上述藥物期間,本身肝臟不好者,建議1~3個月檢查一次肝功能。沒有肝病的人,建議半年檢查一次肝功能。
2、部分降糖藥
多數降糖藥是在肝臟內代謝,因此定期監測肝功很重要。其中,吡格列酮、羅格列酮是胰島素增敏劑,有活動性肝病或是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患者禁止服用。
3、降脂藥
長期服用降脂藥有副作用,可能導致血清轉氨酶升高。
經常使用的降脂藥有他汀類(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貝特類(非諾貝特、苯扎貝特、吉非羅齊)、煙酸類(煙酸、阿昔莫司),後兩類甚至可能造成肝臟損傷。
為了安全起見,在服用降脂藥前及用藥過程中,都應定期監測肝功能。
4、咪唑類抗真菌藥
常用的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藥都有肝毒性。
如持續使用伊曲康唑超過1個月的患者,和出現厭食、疲勞、噁心、嘔吐、腹痛、尿色加深的患者,應停止用藥。
氟康唑在治療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肝毒性症狀,因此,治療開始前和治療中都要定期檢查肝功能,如出現持續異常,或肝毒性臨床症狀時,均需立即停用。
5、抗精神病類藥
氯丙嗪、氯氮平片、奮乃靜等抗精神病藥物,由於使用劑量大、週期長、聯合用藥多,容易對肝臟產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但卻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定期檢測肝功才能及時發現。
6、抗結核藥物
肝功能受損是抗結核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服用利福平、異煙肼、比嗪酰胺等藥物的時候,如出現血清轉氨酶升高,並伴有肝炎或血清膽紅素升高等情況,就要停藥進行保肝治療。
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以上提到的藥物以外,服用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抗癲癇藥物,米諾環素、替加環素這種四環素抗生素及胺碘酮,也應該定期監測肝功能。
本身有肝臟病變,或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大量服藥的人群,都是藥物性肝損傷的高危人群,不可不慎。如用到上述藥物,可先諮詢醫師是否有替代藥品,如果沒有的話,服藥期間更要留意監測肝功能。
短時間內過量服用感冒藥、退燒藥也有可能引起肝損傷,若是服藥後90天內出現噁心、厭油、乏力、食慾下降、尿色深黃等症狀,應該盡早求醫就診。
吃藥5件事不得不防
如果對藥物有疑問,應該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藥物本身的毒性或使用方法不當,都可能傷肝。常見原因如下:
1、藥物本身有肝「毒性」
可損傷肝臟的藥物超過900種,尤其是降脂藥、安眠藥、抗生素、抗腫瘤藥、抗結核藥、解熱鎮痛藥等6類藥物。在肝臟代謝的過程中,其化學成分會對肝臟細胞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引起肝損傷。
服用這些藥物一定要遵醫囑,避免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
2、用藥過量
平時常見的一些止痛藥、感冒藥、安眠藥、平喘藥、抗生素等,如果服用過量,也會造成肝臟損傷。
過量服用藥物可能有2種原因:一是患者按說明書服用後,症狀沒有及時消除,於是沒有按照醫囑的間隔時間就再次服用,導致過量。二是不同名稱的藥物中可能會含有相同的成分,疊加用藥後就導致過量了,例如多種感冒藥中含有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
因此,不要同時吃多種同類的藥物,服藥以前也要仔細看說明書,如果有疑問,最好諮詢醫師或藥師。
3、多藥同用
很多藥物本身對於肝臟的損害,其實並不太明顯,但是如果和其他藥物同時使用,那麼對肝臟的影響就有可能變大。
例如:別嘌醇和巰基嘌呤合用,可增加藥物的肝毒性;乙醇也可加重藥物肝毒性,故服用傷肝藥物期間不宜飲酒。
如果需要服用2種以上藥物,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並注意忌口。
4、中藥服用不當
一些本身含有毒性的中藥,在使用上應該注意,例如:大黃、黃連、梔子等屬於苦寒性質,長期吃會傷及脾胃,帶來不良的反應。川烏、附子、草烏常用於關節炎和跌打損傷,這些藥含烏頭鹼類成分,加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易致中毒。
即使是中藥毒性較低,不分病情和體質服用,或隨意增加劑量、長期服用,都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中藥必須經中醫師嚴格辯證,把握好用量,才能盡可能降低毒性。也不可將中藥當成保健品,隨意服用。
5、兒童用成人藥
兒童的肝臟代謝能力不如成人,如果成人藥物用於兒童身上,分量較難把握,可能出現肝損傷。例如撲熱息痛、紅黴素等,都被證實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肝損傷。
因此,最好給孩子選擇兒童專用劑型。若沒有兒童劑型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診治下,按公斤體重精確計算用量,才能預防兒童肝損傷。
提醒大家,藥物肝損傷多不會馬上出現症狀,通常用藥後5~90天內最容易出現肝損傷,個別患者在24小時內,極個別患者超過90天才發生,甚至停藥後才出現。
這段時間內,如果出現噁心、厭油、乏力、食慾下降、尿色深黃等不適症狀,應該盡早就醫。而有明確肝毒性的藥物,例如抗結核藥,則從服藥開始就應該定期檢查肝功能。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