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乾隆做了這件事 讓自己龍心大悅?(圖)

發表:2021-10-10 11: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乾隆
乾隆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過去的房子採光不好,但避暑一流,民宅也好,官署也罷,甚至皇帝的寢宮,都是很節能的。第一,牆體厚,曬不透,冬天暖,夏天涼;第二,屋頂大,窗戶小,既擋寒,又遮陽;第三,材料多用土木,不用水泥,溫度難變,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因為以上緣故,古人過夏天是不用開空調的,當然,那時也沒有空調,包括乾隆那麼赫赫有名的皇帝,都不可能讓人在紫禁城或圓明園裝一批空調進去。

乾隆在位的時候,肆虐於明末清初的那次小冰期已經結束,夏天溫度之高不亞於現在。北京城更像是一個大火爐,上至文官武將,下至升鬥小民,走在熱氣蒸騰的大街上都得揮汗如雨。那時候還沒有北京大學,但已有了未名湖。未名湖是和珅別墅的一部分,估計和珅每次到湖邊納涼,都會有毅然決然跳入湖中的衝動。至於乾隆,圓明園是常去的,炎炎夏日下瞧見昆明湖的粼粼波光,大概也會想像自沉下去的暢快吧。

寢宮雖然節能,昆明湖雖然可以游泳,但只能抵擋一部分酷熱。誰要說乾隆過夏天不出一點兒汗,那是不可能的。他作為一國之君,上朝總得全副披掛吧?退了朝總不能光膀子吧?清代皇帝衣服常用孔雀毛撚線,金銀絲橫界,馬蹄箭袖也束得嚴嚴實實,不靠外力降溫還真不行。

那時怎麼個降溫法兒呢?

一是從房子上打主意,窗戶弄成活動的,早晚支起來,讓涼風吹入,白天放下去,把熱氣擋住。另外窗戶前面,屋簷下面,再掛一張大竹簾子,陽光曬不到時卷起來,陽光曬得到時放下去,堅決不讓陽光照到窗戶上。這種辦法不是乾隆首創,打明朝就有了,而且不光皇宮裡流行,民間也常用。

二是用冰塊降溫。從周朝開始,中國的天子就離不開冰窖了,冬天讓人把冰塊藏進去,夏天再刨出來,一塊一塊運進宮廷,可以給食物降溫,做什麼冰鎮酸梅湯,也可以讓皇帝及其宮眷避暑。清朝宮廷常備一種大木桶,有圓的,有方的,一尺多高,二尺見方,裡面用錫箔貼壁,外面用銅片包裹,上面有蓋兒,底下有座兒,冰塊擱進去,整日不化,冷氣嗖嗖地竄出來,一室生涼。這種桶叫冰桶。冰桶也不是乾隆的首創,也是很早就有了。

三是讓太監宮女們打扇子。這個辦法誰都會用,無需贅述。你看現在演戲,皇帝一上朝,後面准有兩宮女拿著一米多長的大扇子預備著,似乎隨時要給他扇風似的。

太監或宮女打扇子,那涼風是斷斷續續的、一陣一陣的,乾隆吹著不夠舒坦,他更喜歡吹風扇。當然,他吹的風扇不可能有電機,而且結構簡單,只有幾片扇葉、一個轉輪、一個把手、一個基座而已。沒電怎麼用呢?讓太監宮女做動力,站在風扇後面,抓著把手,像後來的日本放映師操作手搖放映機給末代皇帝放電影那樣,均勻而有力地搖著,讓扇葉呼呼呼地轉起來,乾隆則半躺在風扇前面很舒服地受風。

實在地說,手搖式風扇也不是乾隆的首創,根據內務府檔案,雍正剛即位的第二年夏天就讓工部製造過一批手搖風扇,而且是用鐵片做的扇葉,除了沒有電機,已經很接近我們現在常用的立式電風扇了。

有一年夏天,雍正睡午覺,兩太監站在龍榻之前,輪流給他搖風扇,搖得汗流浹背,汗臭味兒隨著涼風吹進雍正鼻孔,把雍正熏醒了。雍正下旨說:「人在屋內推扇,天氣暑熱,氣味不好,不如將後簷牆拆開,用繩子從床下透出牆外轉動。」工部立馬照旨意做了一架改進的風扇,這回是牽引式的,讓太監們離雍正遠遠地用繩子拉,雍正再也聞不到汗臭味兒了。

乾隆比雍正還有創意,他發明了水激式風扇——大概在乾隆九年,下旨在圓明園某宮引入流水,從宮牆外嘩嘩流入,繞室一圈再嘩嘩地流出去,入口處則安一風扇,以水流為動力驅動。完了一試,果然好使,有風有水,清涼無比,乾隆高興極了,御制《水木明瑟詞》:「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轉風扇,冷冷瑟瑟,非絲非竹,……斯時斯景誰圖得,非色非空吟不成。」他在為自己的創意而驕傲。

責任編輯:衍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