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用這7大「陰招」 潰國民黨800萬大軍 (組圖)

發表:2022-12-09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61年,中共特工頭目李克農(中)訪問上海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沈安娜(右一)陪同
1961年,中共特工頭目李克農(中)訪問上海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沈安娜(右一)陪同。(網絡圖片)

概述:共產黨七「陰招」消滅國民黨蔣介石800萬軍隊

第一招:大批印刷法幣、金圓券假鈔,瓦解國統區的金融。

第二招:爭取國民黨黨政軍高幹的子女參加革命。美人計、美男計。

第三招:化裝成國軍鎮壓國統區地主。製造地主對蔣介石政府的不滿。

第四招:用穿牆拆房法攻堅。

第五招:共產黨自己玩失蹤,再發動群眾遊行示威,登報廣告向國民黨政府要人。

第六招:就是派大量的共產黨員打入國民黨內部,大肆貪污腐敗,敗壞國民黨的聲譽,讓它徹底失去民心。

第七招:秋毫無犯,不拿窮人一針一線,宣傳解放軍軍紀嚴明;掃地出門,拿光富人一針一線,充作軍費。實際上窮人本來就沒有油水,鬥地主搶完富人,把不動產分給窮人,再收買人心,鼓動窮人參軍。

幾百萬地主的地,幾百萬窮人的命,推動了戰爭機器,動產和錢歸公,就是歸解放軍。1958年人民公社大躍進,地又歸公了。

詳解:七「陰招」消滅了蔣介石800萬軍隊

口述者:李典維,89歲,戡亂戰爭時期解放軍秘密戰線高級幹部,文革時受迫害入獄,文革後出獄離休。

記錄:何卓群

戡亂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蹟,領導全國軍民,用七大超級奇謀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800萬大軍,建立了「新中國」。

1936年發行之一百元法幣
圖為1936年發行之一百元法幣(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第一招

大批印刷法幣、金圓券,瓦解國統區的金融。從國外引進印鈔機,大批印刷法幣,投放國統區市場,法幣很快貶值。國民黨又發行金圓券換法幣。解放軍隨機應變,改印大批金圓券投放國統區。結果國統區物價飛漲,民怨沸騰,廣大人民認定國民黨腐敗無能,有力支援了國統區的反蔣介石鬥爭。蔣經國曾經親自到上海主持經濟工作穩定物價,以失敗告終。當時在國統區秘密工作的同志,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分錢,花錢,發錢,既解決了活動經費,又取得了加速國統區金融瓦解的效果。

網友補充:戡亂戰爭剛開始,法幣、金圓券假鈔在蘇聯印刷。後期在東北印刷。

另一例是:一九四七年夏,葉劍英利用美方提供軍調部執行處使用的專機,每隔兩三天就從各地運送二、三十袋法幣舊鈔到北平,大量搶購民生物資,造成嚴重通貨膨脹,且以此鼓動大城市的「反飢餓反內戰」群眾運動……

早年曾看到個一篇回憶葉劍英的文章,說到北平解放後,為了盡快摧毀國民黨在上海的統治,葉把在北平收繳的大量法幣通過地下組織投到上海,導致上海物價飛漲,上海的老百姓立馬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當時平滬間民用航線尚保持通暢,中共利用航空公司內線將現鈔大批空運到上海。給風雨飄搖中的國民政府致命一擊。

這個策略的核心是:在攻城前先用現鈔圍剿一個城市的經濟,製造恐慌末日氣氛。先圍剿北平(即北京),再圍剿上海,這兩大城市經濟垮臺,物價飛漲,全國城市跟風漲價。

陳璉和袁永熙的結婚照。
蔣介石的智囊陳布雷的女兒陳璉於1947年與地下黨袁永熙結婚,成為解放軍的優秀情報員
。圖為陳璉和袁永熙的結婚照。(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第二招

爭取國民黨黨政軍高幹的子女參加革命。派出大批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青年,與他們接近,通過各種方式談心,爭取了大批國民黨高幹子女。例如北平守敵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隨時向解放軍通報機密情報,最終促使幾十萬國軍起義加入解放軍。蔣介石的智囊陳布雷的女兒陳璉於1947年與地下黨袁永熙結婚,成為解放軍的優秀情報員。通過陳璉,有的消息,解放軍比蔣介石知道還早。

第三招

化裝鎮壓地主。地主階級是國民黨在農村的支柱,必須堅決鎮壓。解放軍派出小分隊,利用繳獲的國軍衣服裝備,化裝成國民黨敗退的部隊,先期南下為解放軍大部隊開進作準備。這些小分隊的主要任務一是宣傳解放軍神勇無敵,第二是殺掉一些地主,籌集錢糧。結果在農村不僅貧下中農恨國民黨,地主階級也恨國民黨。蔣介石軍隊的中下級軍官大多數來自地主階級,聽到家人被蔣介石軍隊殺掉,紛紛支持甚至促使上級軍官起義投誠。新解放區實行保留富農政策,富農以下都是解放軍的團結對象,地主不殺(建國後鎮壓了一批反動地主),還分一些地,地主們都說解放軍好,只要交出部分土地就可以活命安居樂業。

第四招

用穿牆拆房法攻堅。

國軍守城市,準備巷戰,把街道,街口作為防守重點。解放軍攻城,發明了穿牆拆房法,不走街道,從民房連續穿牆拆房,迫近敵軍火力點,出奇制勝。打長春、四平、天津,都用這個方法。後來國軍有人提出預先拆除部分民房掃清射界,地下黨組織市民抗議,或者要求高額賠償,有力阻止了國軍的拆房計畫,支援了解放軍的攻城作戰。

轉貼者評論:這個帖子和說法對照,可以發現歷史的真相,換一種說法,就是印假鈔,美人計,栽贓計,拆房隊。

第五招

網友補充第五大奇謀,共產黨自己玩失蹤,再發動群眾遊行示威,登報廣告向國民黨政府要人。

鐵證:《奇特的尋師運動》

柳州市鄉土教材

鄉土教材:《柳州市歷史》(1997年修改版),書中的一段課文標題是:《奇特的尋師運動》。

說的是1949年5月的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將五位已經暴露身份的某中學黨員教師安全轉移後,在社會上放風,說五位教師是被「國民黨政府」迫害而失蹤的。

文中說造此輿論是「藉以揭露敵人」。不明真相的中學生信以為真,憤怒地走上街頭,抗議國民黨迫害自己的老師。在中共地下黨的秘密宣傳和嚴密的組織下,全市各中學紛紛響應,學生們四處奔走,集會遊行,街頭巷尾張貼「尋師啟事」,還在報紙上刊登老師失蹤的消息。事情越鬧越大,普通百姓都以為真有此事。當時學生們衝到柳州專員公署、柳江縣政府、柳州警察局去「找人」。校長高天驥(也是中共黨員)明知真相,卻裝模作樣地到市長家裡「質問」。

課文結尾說:「反動當局被這事搞得矛盾四起,相互猜疑,束手無策」。「尋師運動」歷時半月,達到了揭露敵人,教育群眾的目的。

注意細節:當時學生們衝到柳州專員公署、柳江縣政府、柳州警察局去「找人」。校長高天驥(也是中共黨員)明知真相,卻裝模作樣地到市長家裡「質問」。

《奇特的尋師運動》原文:1949年5月,龍城中學在地下黨領導下,開展了一場反對特務暴行的「尋找失蹤教師」的運動。5月19日,龍中的五名黨員教師方宏譽、丘行、毛恣觀、羅傑林、唐美真,接到上級關於撤退的緊急通知,要他們趕在敵特圍捕之前撤離柳州。

黨組織為掩護他們安全撤離並打擊敵特氣焰,向社會各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把幾位教師的撤離說成是受特務迫害而「失蹤」,成立了以龍城中學學生自治會理事、中共地下黨員周民震、明樂、劉明文、周民霖、潘瑞才、刁蘊冰等為骨幹的「尋師委員會」。

在尋師委員會領導下,各班學生紛紛向國民黨柳州專員公署、柳江縣府、警察局、參議會查找「失蹤」教師,要當局交出人來。尋師委員會還巧妙地利用廣告的形式,在《廣西日報》上刊登了五位教師「失蹤」的消息。十字街頭、影院門口,到處張貼著大幅的「尋師啟事」。

市內各中等學校也紛紛舉行集會,聲援龍中師生的「尋師運動」。各界人士也到處奔走呼號,龍中校長高天驥和一些校董事會成員還跑到特務頭子、警察局長家質問。尋委會還發動全校師生捐款救濟「失蹤」教師家屬。這場「尋師運動」歷時半個月,達到了發動群眾,教育群眾,揭露敵人的目的。「尋師運動」以後,龍城中學生運動更加活躍,地下黨、愛國民主青年會、地下學聯等組織得到迅速發展,一批學生運動的骨幹被輸送到農村參加武裝鬥爭。

圖為共諜夫婦華明之、沈安娜
圖為共諜夫婦華明之、沈安娜。(網絡圖片)

第六招

網友補充第六大奇謀:就是派大量的共產黨員打入國民黨內部,大肆貪污腐敗,敗壞國民黨的聲譽,讓他徹底失去民心。這條最厲害。

實例:張克俠將軍。1929年起聯合共產黨,20年在國民黨陣營當高官,不斷大肆貪污。淮海戰役臨陣起義。他的士兵為何起義?

張克俠帶兵,長期剋扣軍餉,在國軍中眾人皆知。

事後方知,張克俠並非貪污,而是早就與地下黨聯絡,用剋扣軍餉,讓士兵俄肚子怨聲載道,不想為蔣介石賣命。

當時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前線的劉伯承、粟裕都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一口吃掉徐州五十萬國民革命軍,淮海戰役的真正發起人是兩位國民革命軍中將張克俠、何基灃。起義瓦解了蔣介石軍隊。

第七招

網友補充第七大奇謀:秋毫無犯,不拿窮人一針一線,宣傳解放軍軍紀嚴明。

實際上,掃地出門,拿光富人一針一線,充作軍費。窮人本來就沒有油水,鬥地主搶完富人,把不動產分給窮人,再收買人心,鼓動窮人參軍。

幾百萬地主的地,幾百萬窮人的命,推動了戰爭機器,動產和錢歸公,就是歸解放軍。1958年人民公社大躍進,地又歸了共產黨。

責任編輯:一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