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主政十年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圖)


李克強主政十年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
李克強主政十年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1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1月2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葬禮在北京舉行。十年間,從應對「四萬億計畫」的後遺症,到中美貿易戰、科技戰、新冠疫情等爆發,李克強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

當局為李克強舉行火葬並加強控制與維穩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葬禮11月2日在北京舉行,李克強遺體也於同日火化。儘管中國下半旗致哀,但是仍見低調性質的葬儀顯示習近平希望平息事態,加強的控制與維穩。

當局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附近派出大批警力實施人群管制。警察沿著道路數百米站崗監視人群,現場有便衣隨機抽查民眾,並隨時注意是否有非官方或外國媒體到場。在疑似李克強靈柩通過時,民眾紛紛拿起手機拍攝並大喊:「一路走好」。

法新社指出,北京當局防止對前總理的哀悼變成對現任領導人的批評。因為受民眾讚賞的領導人的死去,有時會導致中國出現不穩定的時刻。

在社交網路微博上,中央電視臺發布的有關李克強的消息下方的統計顯示,有超過兩千條評論,但是只有13條可見。這表明該討論受到了該平臺的審查。

西方媒體認為,李克強是一位受過專業教育的經濟學家,英語流利,是務實且相對自由的經濟政策的支持者,對外國投資非常開放,並注重支持就業。在權力最高層,李克強的路線經常受到更多由中共控制經濟模式的支持者的質疑,這在習近平領導下成為常態,他與習近平在組成了十年的習李二人組。

李克強任內的挑戰

11月2日,英國BBC中文梳理李克強主政十年的政績:十年間,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從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121萬億元,年均6.2%;他頗為重視的醫保改革,覆蓋人群也從5.4億增加到13.6億;「簡政放權」的改革使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縮減到三分之一。

也有分析提到他未盡的改革:從上任伊始就著力「去槓桿」,但在他離任時,中國實體經濟債務槓桿率,比十年前不降反升;李克強著力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再用房地產稅作為地方政府主要稅源,地方政府依然未能擺脫土地財政,債務問題懸而未決。

英國BBC中文並把李克強和前任朱鎔基、溫家寶做了比較:朱鎔基九十年代上任後,實施分稅制、匯率改革、加入世貿、取消福利分房、國企改革,中國的經濟列車有動力前進;溫家寶的十年,則被稱為中國的「戰略機遇期」,美國在「9·11」後把注意力投向中東,中國經濟則沿著「朱時代」的軌道,快速行駛;到了李克強上任之時,積弊開始湧現,抵消之前的改革紅利,同時中國為了應對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推出四萬億計畫,副作用開始顯現,被形容為「飲鴆止渴」。

更大的難題出現在李克強的第二個任期,中美貿易戰、科技戰、新冠疫情先後爆發,讓中國經濟這輛列車不得不降速,甚至不得不停下來,這種級別的考驗,是前幾屆政府所未遇到的。

國際關注李克強提出的經濟信息

一份美國外交檔案中記錄李克強主政遼寧省時,曾向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克拉克·蘭特(Clark T. Randt Jr.)說,GDP作為觀察經濟的指標不可靠,他習慣用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來對經濟體檢。

2010年,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認為這三個指標比GDP更可靠的評價指標,並將其命名為「克強指數」,花旗銀行甚至將三個指標佔比細化後,正式用作研究依據。「克強指數」包括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組成,分別佔比重40%、25%及35%。

2013年6月,巴克萊資本公司提出「克強經濟學」概念,其包含三個主要的構成部分,也被解讀為「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支柱:一、政府不推出刺激政策,而是通過逐步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二、去槓桿化,以大幅削減債務,降低借貸與產出比;推行經濟結構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在2020年5月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稱,「(中國)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這個數字並不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之中,而且從作為總理的李克強口中說出,對國內外頗具震撼力。對於官媒宣傳「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而言,在當局「脫貧攻堅」工程如火如荼地推進之時,李克強用這組數據,揭示出民生維艱的另一面。

在2022年「兩會」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稱,「本屆政府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矛盾和困難疊加。」

中國的「黨政體制」下,黨中央更多負責頂層設計、意識形態、宣傳、軍事等。回顧過去十年,「克強經濟學」依然保持了政治經濟學特色,就是以完成中共的經濟任務為前提,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

習近平棄用李克強經濟學 中國經濟進入高風險未知領域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趙曉此前對自由亞洲電臺分析說,「李克強經濟學」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和失敗,「例如,經濟結構完善以及創新驅動不如人意,經濟增長依然靠貨幣-貸款-投資驅動,消費不足、創新不足,整體債務經濟風險不是越來越低,而是越來越高,地方財政風險已經充分暴露。」

時評人士蔡慎坤則認為,從過去十年看,李克強雖然有經濟學的修養,但他的經濟學認知沒有在其執政過程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能實際掌握經濟的權力。」

近年來,中國經濟「國進民退」的現像一直在加劇。特別是中共政府近幾年對民營企業的打壓,讓外界認為李克強逐漸被邊緣化。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認為,實際上,習近平希望加強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的地位,以更好地控制中國經濟。不然他也不會說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在習近平心中,政治穩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他試圖通過強化國有企業的控制來保證政治的穩定,畢竟國有企業的幹部也有行政級別,甚至要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命。在習近平看來,這種策略是必要的,因為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必須要更加「統一」和「有序」的階段,以應對他所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嚴重的財政和金融失衡已經將中國經濟和全球帶入高風險的未知領域。即使有中央政府為金融系統背書,也無法挽救頹勢,甚至處於岌岌可危的邊緣。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退卻,地方債務岌岌可危,而銀行體系暴露於這兩方面風險之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問題專家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國債務規模過大、經濟增速緩慢,無法掩蓋不良貸款。此外,他還擔心,習近平領導的中共當局治理質量已經惡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