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樹的秘密 森林地下龐大的「互聯網」(圖)

發表:2024-05-08 07: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來源:Adobe stock圖
森林中的老齡樹在完全腐爛之前,會把「智慧」沿著自身的樹幹,透過菌根網絡「傳承」給下一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966年2月的一個早上,美國中情局前測謊儀專家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正為一盆牛舌蘭花澆水,不知怎麼想的,他將測謊儀的電極接到葉片上,當水分從根部傳遞到葉尖時,儀器竟然畫出圖形,是人在高興時應有的圖像,植物居然有情緒!

為了證實這個概念,他做了許多實驗,說明植物可以「感知」周遭的一切,甚至還能「看到」人類的想法;實驗結果於1968年發表在《國際超心理學雜誌》,引起世界轟動。但是在1974年的學術會議上,很多學者說他們「無法重複」相同的實驗結果,於是所謂的「巴克斯特效應(Backster Effect)」不被當時的科學界所接受。

許多年以後,加拿大卑詩省大學(UBC)的森林教授蘇珊‧西馬德(Suzanne Simard),以不同的方式證明植物有相當高的智慧,而且還會互相交流,相當支持了當年巴克斯特的發現。

西馬德教授說,大約90%的陸生植物都維持互利共生的關係,真菌是大家維持關係的管道,真菌菌根所發展出的「地下網路」,與人類的網際網路有不少相似之處,所以被稱作「木聯網」。我們在森林中看似一株株獨立的植物,它們的根部與真菌菌根實則在地下織綜如大腦神經叢般的生態系,從中展現驚人的「智慧」。

西馬德教授舉例說,森林中的一棵老齡樹,我們稱為母樹或樞紐樹,可以透過地下網路聯繫數以百計的小樹,然後傳遞碳、氮、磷、水及防衛訊號給這些幼苗,支持它們成長。

母樹還可以在根與根的交流中,「分辨」出鄰近的幼苗是否與自己是同一樹種,對於自己的幼苗,會「偏心」地用更大的菌根網佔據它,供給更多的營養,或是騰出空間讓子樹生長。這種認知能力在生態及演化歷程上非常重要,除了厚此薄彼外,也可避免幼苗與自己的同伴或親戚相互競爭。

每當遭遇害蟲啃食時,樹木間會彼此「通報」。溝通管道可以是地下的菌根網路,也可以是釋放在空氣中的「氣體訊號」(植物荷爾蒙)。其用意除了「提醒」左鄰右舍敵人來襲外,也可以「呼叫」敵人的天敵來協助處理害蟲,可見樹木不僅懂得「分享」食物,還會試著「幫助」對方存活。

植物與外在環境之間複雜的互動,如同智能般的行為,是因為它們擁有類似大腦的訊息處理系統,可以對光、水分、重力、溫度、土壤結構、營養、毒素、微生物、或其他植物的化學訊號等,進行分析、計算,然後做出回應。

最後,在西馬德教授的研究結果中,得知當森林中的母樹受傷或快枯萎時,在完全腐爛之前,會把「智慧」沿著自身的樹幹,透過菌根網「傳承」給下一代,增加幼苗抵抗未來生存壓力的能力。因此在共生機制中,森林裡的老齡樹代表的是基因、是母親、是龐大的資料庫,一旦摧毀老樹,不僅影響其他小樹的存活,也等同摧毀一整個供需平衡的生態系統。這也是為甚麼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後,後續取代原始林的人工林很難存活的原因。



責任編輯:保真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