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國際學者發聯署聲明 批台在野黨提案「顛覆法治」(圖)

發表:2024-05-25 1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立法院會3日上演表決大戰
近日,台灣立法院朝野黨團就國會職權修正法案發生激烈攻防戰,30位國際學者在外媒發表了連署聲明,關切台在野黨顛覆法治的提案。圖為台立法院3日上演表決大戰。(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5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日,台灣立法院朝野黨團就國會職權修正法案發生激烈攻防戰,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國際學者24日在外媒發表了連署聲明,關切台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

《中央社》報導,在台立法院會24日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之際,30位國際學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刊登聲明表示,「作為台灣的長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議者,我們聯名對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

連署人包括了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楊甦棣(Stephen Young)、台灣公報發行人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倫敦政經學院榮譽教授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國立東華大學的匈牙利訪問學者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等。

上述聲明表示,雖然改革是國會的自然過程,但當前的情形應放在「國民黨公然宣稱要以破壞良好治理為目標」的背景下來看。在本屆台灣總統大選中,民進黨贏得了創紀錄的連續第3任期,但3大黨均未國會過半,國民黨和民眾黨結成策略聯盟,共推系列國會改革。這些改革的主要爭議包括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報告並受質詢,及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等。

學者們指出:「雖然表面上這些改革可能看來重要,但其中內容未納入台灣獨特的憲政架構及立法慣例,也超越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的國會權力範疇,甚至使政府官員在備詢時因為提問而被關。」

上述提案若通過,在國會質詢過程中,政府官員可能會因被立法委員判定其言論有隱匿或虛偽陳述,而面臨最高1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些立委似乎成為台灣分歧政治環境中都「真理仲裁者」。如果官員被認定為「反質詢」,也有可能被處最高6個月有期徒刑。

「我們注意到,在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雖然有藐視國會罪的存在,但通常只適用於未理會出庭作證傳票或在司法案調查過程中撒謊的情形。沒有任何民主國家因為政府官員在履行備詢義務過程中被判藐視國會罪,或是僅因為『回話』而被冠上藐視指控。」

聲明提及多名國民黨立委的不當作為: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讓民進黨「找不到人當部會首長」;翁曉玲說,立法院對行政部門質詢是「上對下」的關係;徐巧芯因洩露機密文件案被告,而與外交部發生激烈爭執;馬文君因向韓國政府寄送台灣潛艦計畫的機密資訊而被調查。

「所有情況表明,這些改革的目標不是為強化良好治理,而是盼透過擴大立法院權力,來剝奪行政部門的權力並予以懲罰。這明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五權分立的原則。」

此外,上述國會改革提案還包括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備詢,事實上中華民國憲法只規範總統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也曾說過,如此提議將會「混淆」總統的角色。

再者,藍白提議的擴大國會調查權也引發高度質疑,畢竟目前這項職責主要歸屬監察院。雖然曾有人討論廢除監察院,但目前尚未落實。

聲明指出,鑒於上述理由,在野黨所提出的改革提案可能違憲,並且篡奪政府部門的政治權力,不但損害台灣良善治理的形象,更在當前北京挑戰日益增加且複雜化的前提下,進一步製造台灣的政治裂痕。

「而嚴重的問題是,這些國會改革提案並未獲得充分的討論,也未公布予民眾審查,違反長期以來的立法慣例。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還要求立法院35年來首次以舉手表決代替記名投票通過此案。」

此外,聲明提及,國民黨不允許民進黨立委對改革提案提出修正案、辯論和逐條審查。這限縮了討論的空間,當然也引發「閉門討論」的指控,而這些行為正是改革法案最該防範的事。民進黨立委5月17日試圖阻止國會改革提案在未經充分披露與實質辯論的情況下通過,引爆立法院衝突。許多民眾也聚集在立法院外反對此案。

學者們表示,台灣公民應當擁有負責任、有公信力及透明的政府,而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卻在削弱這些目標。「我們作為國際學者、記者與政治人物,高度憂心這些改革提案使台灣社會分裂以及對台灣國際地位的負面影響。」

《日經亞洲》:立院分裂恐拖累施政

《日經亞洲》報導,國民黨和民眾黨正嘗試強行通過法案,讓立法院享有新的調查權力及實際掌控巨額基礎建設經費,引發數萬民眾在立法院外抗議。

報導指出,掌握立法院多數的國民黨和民眾黨正在反抗外界對其立法提案愈來愈大的反對聲浪,相關法案也會對新任總統賴清德的職權構成挑戰。

賴清德就職隔天(21日),立法院外有數萬人聚集抗議當天立法院會的投票。24日的示威人潮更多,當天藍白兩黨試圖再度通過他們的法案。

報導指出,整起爭議帶來的挑戰,包括賴清德推動施政計畫的能力已被打上問號。對在野陣營而言,民眾的怒火規模及來自律師界、學術界等的尖銳批評,可能出乎他們意料。對台灣來說,立法機關的紛爭恐使其增強國防來對抗中共的努力變得更加艱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