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誰是黃埔正統?藍綠:「中華民國在哪,黃埔就在哪」(圖)

發表:2024-06-16 17: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6月16日,陸軍官校舉辦黃埔軍校創校100週年慶祝活動。
6月16日,陸軍官校舉辦黃埔軍校創校100週年慶祝活動。(圖片來源:總統府)

【看中國2024年6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在廣州黃埔建軍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今(16日)在高雄鳳山舉行百年校慶典禮,中國方面也同時舉行中央層級紀念活動,並有臺灣校友至廣州舊址參加活動,面對有統戰意味爭搶代表權的活動,藍綠政治人物對此均強調「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那裡」。

中央社消息,陸軍官校今天舉辦黃埔軍校創校100週年慶祝活動,由賴清德總統親自校閱國軍。總統致詞時表示,陸官成立之時,是國家危亡、國事內外交迫之際,當時走進陸官年輕人,滿腔熱血,為「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踏上東征、北伐、剿共、抗戰的征途,展現出「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然而,卻也在後續國共內戰中失利,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臺,隔年陸軍官校於鳳山復校,軍民更團結一致,打過八二三」戰役,成功守護臺灣。

賴總統表示,在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與共裡,中華民國已經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陸軍官校更在鳳山開枝散葉。因此,一百年來,縱使歷史景物場景物換星移,但堅定確信,「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那裡」。

他強調,在這裡,鳳山訓練繼往開來;在這裡,黃埔精神扎根茁壯;在這裡,秉持「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才是真陸官,沒有這份雄心壯志就是假黃埔。

賴總統也表示,當前台海和平穩定不僅受國際社會關注,也是全球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因此陸軍官校舉行百年校慶此時,全體師生應該要體認新時代的挑戰和使命。

最大的挑戰是,面對中國強勢崛起,破壞台海現狀,視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為其民族大業之偉大復興,最高的使命是勇敢承擔起守護臺灣,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責大任。

賴總統對陸官提出三點勉勵,包括深刻體會犧牲、團結、負責歷史意義;全心全力奉獻給國家人民及捍衛國家主權。

此外,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投身陸軍官校,就是將保衛國家的重責大任扛在自己肩上,「我們絕不能夠敵我不分,也不能夠敵友不分,更不能夠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賴總統強調,軍人是國家忠誠的守衛者,是民眾的倚賴、國家的驕傲,他希望堅守國軍的信念,務必要維護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捍衛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民眾共同決定,一起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尊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在中國近代與世界華人的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就是「團結、奮鬥、肯犧牲」的黃埔軍人。走過東征、北伐、剿共、抗戰,到保衛與建設民主臺灣的百年風雨,黃埔軍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淚,成千上萬的黃埔子弟從操場走向戰場,秉持「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信念浴血奮戰,為的就是捍衛中華民國、守護民主憲政、傳承中華文化,更要讓每一位民眾都過上和平繁榮的好日子。

朱立倫表示,當年黃埔軍校開訓典禮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書面訓詞就是現在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從廣州到高雄鳳山,黃埔從創校時期的革命軍隊,到落實民主憲政,轉變為守護國家與國民的國防武力,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軍人守護的民主自由在哪裡,黃埔軍魂就在哪裡。

朱立倫指出,黃埔人是中華民國的驕傲,適逢黃埔百年校慶的今天,國民黨共同銘記光榮歷史,也更應該展望未來,全力支持「積極備戰,全力避戰」的國防建軍方向、捍衛軍人與榮民應有的權益,為黃埔軍校與中華民國共創下一個輝煌的百年。

陸軍官校對此也表示,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哪裡,無論是百年前或百年後,黃埔人投身軍旅,守護中華民國的初心不會改變。

今天出席典禮貴賓分別有立法院長韓國瑜、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及三軍司令、歷任國防部部長、三軍退(備)役上將、歷任陸官校長;還有來自友邦駐華使節及武官、瓜地馬拉軍校長及校旗隊、巴拉圭軍校長伉儷及校旗隊、美國維吉尼亞軍校長、北喬治亞大學校長伉儷等人。

美國之音報導稱,美國駐高雄最高外交官張子霖(Neil Gibson)也出席了這場紀念活動。

近年來,中國也熱衷於舉行黃埔紀念相關活動,意圖搶奪話語權,同時藉此作為統戰手段,招攬臺灣退將赴中國活動。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