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習近平封殺?彭博:李嘉誠將如期出售港口(圖)


香港首富李嘉誠(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香港首富李嘉誠(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3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彭博報導,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日前計劃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內的多個世界港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儘管中共黨魁習近平對這項交易「深感憤怒」,但這項交易仍會如期進行。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指,李嘉誠成功在中國經濟危機及美中政治對壘等衝擊下脫身且穩健增長。即使李嘉誠被禁絕中國市場,多項分析指,對其業務影響有限。

星島日報網站今天(28日)在報導中引述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表示,長和出售全球43個港口權益的最終協議本定於4月2日之前簽定,但下週並不會簽定任何協議。

關於不簽定原因,報導轉述消息人士說,「大家明啦!」

南華早報今天報導,美國前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接受專訪時直言,「儘管北京方面明確表達對這筆交易的擔憂,我希望中國謹慎行事,因為這是一項私人交易」,倘若中國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將可能引起美國的反應,導致美中關係進一步複雜化,還可能會「破壞人們對這座城市(香港)的信心」。

康達表示,香港仍然至關重要的金融和經濟中心,外界希望香港保留原有的重點領域。

南華早報今天還披露,要從長江和記手中收購43座港口資產的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現正以購買價3分之2的價格,出售其在上海最後一項主要資產,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

彭博社27日則報導,儘管習近平對李嘉誠家族這項交易「深感憤怒」,但這項交易仍然會如期進行。

彭博報導,長和集團擬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業務給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財團,惹怒中共,進而開始對李嘉誠施壓。

彭博引述消息指,中共高層官員已經要求國有企業,暫停跟李嘉誠家族展開任何新合作,至於現有合作關係則不受影響。根據指令,國有企業跟李嘉誠相關的商業活動不會立刻獲批,監管機構則在審查李嘉誠家族在中國及海外的投資,以利掌握其中的商業往來。

對此,財經評論員利世民認為,中共企圖重新塑造李嘉誠形象,由愛國商人抹黑為賣港商人,也將商業交易政治化問題提升至另一個層次,相信對身處中國人士造成不小的影響,令人擔憂「連李嘉誠都岀事,還有誰不會出事?」

利世民指出,過去「地產黨」以為中共要靠他們,但李嘉誠出售港口一事,在中共眼中卻是屬於「策略性部署」,相信「地產黨」跟中共不再是合作關係,而是各自為自身利益出發。他認為,大財團必須要好好思考在香港到底應如何部署。

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相關各方正努力敲定稅務、會計及其他交易條款,希望能按照計畫,即4月2日之前簽署交易協議。

由於有不少人士認為李嘉誠最終恐在習近平壓力下,取消這項交易,但學者章天亮於美東時間3月27日的自媒體節目「天亮時分」上表示,他認為李嘉誠不太可能會讓步,並以李嘉誠兒子曾遭綁架一事為例,認為在沒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李嘉誠應該還是視生意第一,除非中共拿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來威脅他。

不過,章天亮表示,這樣中共也就成了綁匪,而中共也不至於走到那一步。畢竟中共這樣做,會對自身造成傷害,不僅僅是國際觀感很差,加上李嘉誠的背後有川普,若李嘉誠拒絕出售港口,屆時川普會非常生氣,造成的後果會很嚴重。所以,李嘉誠最後會讓步的可能性就極小。

章天亮指出,雖然習近平會進行報復,但得到的反噬也會不小,因此習近平應該是看清楚形勢,雖然對李嘉誠進行了相關政策報復,但這樣的報復其實非常輕。因為僅是國有企業暫停跟李嘉誠家族展開新的合作,原有的合作並不受到影響。由此看來,習近平也不想把事情做絕。

根據瞭解,中共方面原本是希望以長和實業擁有的巴拿馬港口營運權,作為跟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卻沒想到竟被李嘉誠的出售計畫,給殺個不知所措。

儘管中共官方近期接連發布文章,要求這項交易「停止交割」,但有分析認為,李嘉誠之所以不懼怕習近平發怒,底氣全在於長和實業的財報中。截至2024年6月,長和實業的收入,有一半來自於歐洲,香港收入的部分僅佔7%,中國更僅有5%。分析指,這可能是李嘉誠敢「先斬後奏」出售港口經營權的原因。

自由亞洲電台指出,李嘉誠過去在多個關鍵時刻「自主走位」以守住江山,而值得留意的是,早在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李嘉誠就開始大舉將中國資產業務減剩至10%,其中包括脫手上海東方匯經中心、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北京盈科中心等。李嘉誠還另拆售多個香港基建業務的部分股權,包括港燈、HGC固網服務等。

與此同時,李嘉誠持續增強其外資定位,藉著擴展歐洲和澳洲基建、能源等業務,建立了最大的資產實力,在中國經濟危機及美中政治對壘等衝擊下成功脫身,並穩健增長。

李嘉誠也再加速國際化,於2015年合併「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並將這些公司註冊地遷至開曼群島,被視作鞏固其國際地位,且以外資身分持續擴大國際版圖。

正因李嘉誠出現大舉撤資中國,轉投向歐洲,中共早在10年前就已揚言「別讓李嘉誠跑了」。盡管受到中共官方批評,李嘉誠的商業王國仍按照計劃邁向國際,10年間資產總額從10329.4億港元,增加至10645.5港元,提升逾3%。據長和年報,在過去10年,中、港資產總額已由佔19.2跌至9.7%,僅有1036.9億元,佔整體資產9.7%。

雖然表面數字在多年間看起來增長輕微,但相較不少中資民企近幾年的風風雨雨,連香港房地產商也面臨的結構性衰退,李嘉誠的商業王國算得上是逃過一劫。究竟李嘉誠是如何守得江山?若被禁絕中國市場,對他的王國影響有多大?

目前李嘉誠的集團超過一半資產和收入來自歐洲;其次為「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佔比逾1成半,香港與中國大陸僅約1成。目前單計歐洲收益,就已達775億港元,是中港業務總數(225億港元)的3倍。

外界聚焦李嘉誠與北京關係持續惡化將會如何?其實,就以其中國業務而言,過去10年地產佔比從逾30%,縮減至低於5%;港口及基建約占20%,降至目前低於10%;零售(屈臣氏)則維持增長,成為收入主力。至於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的「盈科拓展集團」旗下「富衛保險」正在計劃拓展大業市場,而李澤楷本月23日受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且跟中共總理李強同場大合照,展現其「誠意」。

然而,不少分析指,盡管李嘉誠的集團仍有意在個別項目投資中國,但因為過去早已部署削減大中華的投資,相信即使李嘉誠被北京封殺,真正遭受的影響仍有限。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