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既神奇又空靈 整座寺院憑空落地(圖)


寺院
二位庶子一夜之間將寺院搬到了峽山。(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飛來寺的傳說

飛來寺,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崇信佛門,為其御題「至德」匾額。所以,飛來寺最初名為至德寺。

該寺建成後,由於歷朝皇家御題賜額之故,所以寺名有過多次變更。到了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趙昀為寺廟御題「峽山飛來廣慶禪寺」,「飛來」之名最終確定,沿用至今。

據清朝孫繩祖編纂的《禺峽山志》記載,傳說中上古時期,人文始祖黃帝有兩位庶子,分別名叫太禹、仲陽。他們曾經「採竹協鳳凰之律,降居南海」。兩人見峽山山水景致奇勝,堪為世外桃源,從此與世隔絕,隱居山中。在一些記載中說,「其地稱十九洞天,古謂禹陽兩帝子讀書處,東林其下院也」。

到了梁武帝普通元年十月十八日晚上,這二位庶子化身為遊方居士,來到安徽舒州延祚寺,請求貞俊禪師將寺院搬至清遠峽山。在徵得禪師應允後,他們施展神通,運用法力,頓時一時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一夜之間將寺院搬到了峽山。

寺院雖是憑空墜落,卻也落地生根,穩固不倒。整座寺院連帶著廟宇樓閣憑空落地,故而聲名遠播,「飛來」二字也就成了寺院出現的最佳寫照,既神奇,又空靈。

民間還傳說,黃帝的二庶子搬運寺院時,其中的偏殿不小心被撞掉了一角,落在了現今的南雄梅嶺雲霧山中,這就是世稱的「掛角寺」,也稱雲封寺。

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登臨飛來寺,留下了不少雋永詩篇。譬如明朝郭棐作「峽山飛來寺」詩曰:

「何處來蘭若,茲山自梵宮。潭虛金鎖冷,洞古玉環空。

峽路松杉合,川流舴艋通。揚帆從北去,何必問東風。」

再如明朝馮紹京作「飛來寺」,其詩曰:

「百轉丹梯歷翠微,古壇燈火映岩暉。來經梁晉年華遠,得駐名山不復飛。

一水縈紆開峭峽,萬峰迴合擁禪扉。余心亦動幽棲念,何怪猿聲黯客衣。」

北宋向敏中作「峽山飛來寺」,全詩云:

「峽山勝地安禪處,萬仞危橋壓要津。世上豈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來人。

倚門怪石狂遮面,入座寒雲碎繞身。日暮西風懶回首,滿林幽鳥語聲頻。」

這座飛來寺由於它傳奇的來歷,又因歷代官員文士題詞碑刻之故,成為嶺南的三大寶剎之一。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