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亡加速師大唐守護者 亂世「不倒翁」裴矩(組圖)

作者:趙蘋 發表:2025-07-18 0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裴矩 大唐 隋朝 忠臣 佞臣 明君 昏君
司馬光評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如何解讀?(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中國數千年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歷朝歷代名臣良將輩出,大奸大惡者亦不乏其人。有些歷史名人蓋棺卻不能論定,評價兩極。例如被後世稱作官場「不倒翁」的裴矩,既是導致隋朝二代而亡的加速師,也是輔佐唐太宗鞏固大唐江山的守護者。有人說他是佞臣,也有人說他是忠臣。換朝代就換個腦袋、性情大變?似乎並非如此。當然,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我們還得回溯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觀之,錯綜複雜,見仁見智。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給出的答案倒是獲得許多人的認同。

司馬光《資治通鑑》說得透徹:「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意思是說有「明君」,大臣就正直。裴矩在隋朝為官時,隋煬帝剛愎自用,厭惡大臣說他的缺失,裴矩就諂媚隋煬帝,投其所好,是個佞臣。但到明君唐太宗時期,太宗以「納諫」聞名,心胸寬廣,鼓勵大臣們直言不諱,且虛心接受,裴矩一改以往個性,直言敢諫,成為忠臣。關鍵不在裴矩身上,而是君王的問題。

裴矩能力卓越 身處亂世官運亨通

裴矩(547~627年),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本名裴世矩,後因避唐太宗名諱而去「世」字,單名矩。出身官宦世家,文采斐然。北齊時出仕,北齊亡後入北周;楊堅建立隋朝後,裴矩受到重用;隋煬帝時成為掌握朝政的「五貴」之一,更受寵信;隋亡後,任宇文化及之尚書右僕射;宇文化及敗後,於竇建德麾下為官,為其制定朝儀;後歸順大唐,唐高祖授予官職;玄武門之變後,因功升任民部尚書,曾直諫唐太宗獲賞識。貞觀元年(627年)卒,追諡「敬」,終年80歲。

裴矩一生左右逢源、官運亨通。在改朝換代頻仍的亂世中,侍奉過北齊、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唐高祖、唐太宗,共三個王朝、七個皇帝。他學識淵博、能力卓越,而且非常勤奮、忠心為國,深得眾多君王提攜,委以重任。裴矩最突出的政績集中在隋代,曾經參與隋文帝平陳之戰;自告奮勇率三千兵平定嶺南大規模叛亂,安撫二十餘州。隋煬帝時代奉命經營西域,大力促進商業發展;費心收集西域各國的山川地理、人物風俗等資料,繪製地圖,寫成《西域圖記》三卷;設法打擊吐谷渾,離間、分裂、削弱突厥等國勢力;打通中西商貿管道,促成西域四十餘國臣服、朝貢,開疆拓土數千里等。

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為了革新吏治,特意用計,令人主動送錢財至官員府上,試探其廉潔與否。結果竟然真的有人敢收賄賂,唐太宗震怒,下令將其斬首示眾,藉以殺雞儆猴。裴矩出面力諫唐太宗,直言此官員的確該死,但太宗所用之手段陷人於罪,不符合「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古訓。唐太宗一聽確實有理,公開讚賞裴矩勇於直諫的行為,召百官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隋朝滅亡 裴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隋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勤儉、勤政聞名的隋文帝打下「開皇盛世」富足的根基,短短十餘年就被隋煬帝揮霍殆盡。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不僅大興土木,開鑿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大型工程,役使民力太過,激起巨大民怨。又對外用兵,西巡張掖、親征吐谷渾。更動用舉國之力三次東征高句麗,徵調數百萬民伕和無數財物,致使大量民兵死亡,農村因極度缺乏勞動力,大片土地荒蕪,經濟重創,民不聊生。隋末民變四起,將領叛亂,最終推翻隋朝的統治。

後世認為,深受隋煬帝器重的裴矩對於隋朝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裴矩能歷仕多朝,受諸位國君倚重,能力之強無可置疑。不過,自古以來,中國選官講究「德才兼備」,一個人光有才能是不夠的,排在才智之前的是「道德」。裴矩勇於任事、為官清廉,對隋朝和西域的貿易、交往均有卓越的貢獻,但他為人詬病的部分在「人品」,以致引起後世爭議。

司馬光評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

裴矩聰明絕頂,是隋煬帝身邊的大紅人。他非常擅於察言觀色,揣摩皇帝的心思。裴矩知道隋煬帝好大喜功、喜愛奢華,又貪圖享樂,就想方設法迎合隋煬帝好強、擺闊的虛榮心,諂媚奉承,以鞏固自己的權位名聲。見隋煬帝濫用民力,黎民百姓痛苦不堪,社會經濟衰敗,不僅不勸諫皇帝,還出謀劃策,加劇社會動盪。他進言「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唆使隋煬帝脅迫高句麗王入朝,遭到高句麗拒絕後,隋煬帝藉機下詔開戰,此一戰事直接導致隋朝斷崖式的衰落和滅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