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臺灣陸軍軍官在新竹參加首批美製先進M1A2T「艾布拉姆斯」戰車的實彈射擊訓練。此次訓練與年度漢光軍演分開進行。 7月9日,臺灣啟動了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常規部隊與預備役軍人一起參與了為期10天的訓練,旨在防禦中共入侵。(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7月,臺海局勢進入關鍵轉折點。美軍第一特種部隊正式進駐臺灣金門與澎湖,標誌著美臺軍事合作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同時,臺灣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漢光41號軍演,展現全民防衛決心,而席捲全島的「大罷免運動」則反映了民眾對親中勢力的強烈反彈。時評人公子沈與文昭分別從軍事與內政角度探討美軍駐臺、漢光演習、大罷免運動及美國「金穹防禦系統」對台海局勢的深遠影響,以及臺灣如何在內外挑戰下捍衛民主與安全。
美軍駐臺:從模糊到清晰的戰略轉向
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SOFREP於2025年7月11日報導,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群第二營阿爾法連首次進駐臺灣金門與澎湖。這是40年來美軍首次在臺長期駐軍,依據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執行,該法案授權美軍派遣專業化軍事人員協助臺灣訓練與防禦。公子沈指出,這一行動終結了美國對臺「戰略模糊」政策,顯示美臺關係進入實兵整合階段。
駐軍地點的戰略意義
金門:金門距離中國大陸廈門僅10公里,是台海最前線。美軍駐紮金門猶如冷戰時期駐軍西柏林,意在震懾中共,表明一旦台海衝突爆發,美軍將迅速介入。公子瀋強調,金門部署意味著台海中線已失去關鍵性,美中軍事對峙延伸至中國家門口。
澎湖:位於台海戰略要衝,澎湖可北援臺北、南援高雄、東援臺灣本島、西對福建海岸。據情報,美軍與臺軍正聯手打造「空中熱點反制網」,整合雷達預警、飛彈攔截與無人機監控,甚至可能引入E-2D鷹眼預警機,形成類似以色列「鐵穹」的防禦系統。公子沈認為,澎湖正成為印太戰略中的「浮動指揮所」,具備情報中樞與戰場主導能力。
美軍任務與影響
駐臺美軍特種部隊的任務包括夜間兩棲滲透、敵後破壞、電子干擾及協助臺軍構建多層防禦網,直接針對中共可能的登陸行動。公子瀋表示,這不僅是心理威懾,更是實戰準備,顯示美國從「支援臺灣」轉向「站在前線」。文昭補充,美國正在研發的「金穹防禦系統」將進一步強化對臺安全承諾,削弱中共「拒止戰」策略(將美軍航母推離台海)的效果。
漢光41號軍演:全民防衛的壓力測試
2025年7月,臺灣展開漢光41號軍演,規模空前,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歷時10天,模擬中共全面封鎖與突襲情境。公子沈強調,這是臺灣史上最接近實戰的軍演,旨在驗證全民防衛體系的韌性。
演習亮點
- 全民防衛:演習首次納入警察、港務單位、民防系統及台電、中油等關鍵基礎設施人員,模擬全島封鎖下的應對機制。公子瀋指出,這參考了俄烏戰爭經驗,打造軍民協同的韌性防衛網。
- 網絡戰模擬:首次大規模模擬中共對臺灣通訊、交通、電力及軍用衛星導航的駭客攻擊。美軍現役人員參與網路聯防,打造離線備援系統與緊急指揮鏈,標誌美臺數位作戰合作進入實質階段。
- 美式裝備與臺軍自主武器:M1A2艾布蘭姆斯主戰坦克與HIMARS高機動火箭系統首次參演,搭配臺軍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與劍翔無人機,展現非對稱戰力。演習模擬快速突襲下的縱深防守,顯示臺軍從陣地戰轉向動態反擊。
- 無劇本真突襲:演習採用無預警突襲設計,模擬中共「灰色地帶」威脅(如漁船包圍、網路滲透),訓練軍警在模糊戰爭情境下的快速反應能力。
公子沈認為,漢光41號軍演不僅是軍事演練,更是對全民防衛體系的壓力測試,驗證臺灣在中共入侵下的應對能力,顯示「能頂住且準備充分」的積極答案。文昭則指出,美軍的參與與先進裝備的引入,強化了臺軍戰力,同時凸顯美國在印太戰略中對臺灣的關鍵定位。
大罷免運動:民主的自我救贖
運動背景
2024年以來,臺灣爆發大規模罷免運動,針對被指控親中、背棄民意的立委及政治人物。公子沈以一部模擬中共武力犯臺的短片開場,強調臺灣正處於存亡關頭,呼籲民眾透過罷免行動清除親中勢力,防止臺灣淪為「下一個香港」。他指出,中共近年對臺政治作戰愈發精緻,透過社群媒體假訊息、基層組織操控及影響立法進程,削弱臺灣國防與民主體制。
罷免對象與爭議法案
公子沈列舉多位國民黨立委的親中行為,如:
翁曉玲:在微信稱臺灣奧運選手奪金是「中國人的驕傲」,並提案刪除限制退役將領參與中共統戰活動的條款。
錢雪生:提案允許政黨與軍方間接持有媒體股份,疑為中資進入臺灣媒體開路。
馬文軍:指責臺灣潛艦國造項目竊取機密,唱衰臺灣國防,並涉嫌外洩潛艦資料。
傅崑萁:帶領國民黨立委訪中,與中共統戰高層密談,回臺後推動爭議法案,癱瘓國防預算。
這些立委推動的法案(如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被指製造司法漏洞、掏空中央財政、削弱國防建設。公子瀋援引《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些行動間接協助中共分化臺灣,削弱其戰略部署能力。
罷免機制與挑戰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33條,罷免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但高門檻(提案1%、聯署10%、投票需超過選區1/4選民同意)使罷免難以實現。公子瀋指出,隨著社群媒體動員能力提升,公民團體如「公民割草聯盟」與「民主先鋒守護臺灣陣線」積極發起罷免,2025年7月26日將針對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進行投票。若罷免成功,這些人將立即喪失職權,且4年內不得在同一選區參選。
運動意義
公子沈強調,大罷免運動不是政黨惡鬥,而是民主與集權的價值對立。他認為,國民黨部分立委已淪為中共代理人,透過立法癱瘓國防、促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統戰目標。罷免行動是臺灣人民拯救自身命運的歷史機遇,展現民主制度的自我調節能力。德國之聲評論指出,這場運動既是民主救贖,也是制度壓力的公開測試。
金穹防禦系統:臺海安全的未來保障?
文昭近日在自媒體節目《文昭思緒飛揚》中介紹了美國耗資1700億美元的「金穹防禦系統」,這是一套基於太空的多層防禦體系,旨在攔截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及高超音速飛彈。該系統參考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網路及現有反導技術(如愛國者三型、薩德、以色列鐵穹),計畫在三年內實施。
金穹的戰略意義
應對高超音速飛彈:文昭援引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的觀點,中共東風-27高超音速飛彈射程達8000公里,理論上可迅速摧毀美軍航母。金穹系統透過太空衛星實現早期偵測與攔截,縮短反應時間,有效應對此威脅。
保護印太盟友:金穹系統不僅保護美國本土,還涵蓋臺灣等盟友。文昭認為,若系統上線,中共「拒止戰」策略將失效,臺灣安全將獲顯著提升。
國際反響:中俄於2025年5月8日反對金穹系統,稱其打破戰略平衡。中國外交部批評其違反《外層空間條約》,但俄羅斯隨後改變立場,顯示國際態度的複雜性。
臺灣的謹慎態度
臺灣對金穹系統持觀望態度。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指出,金穹可能引發軍備競賽,刺激中共提前行動。其攻守兼備特性也可能被視為挑釁,增加台海緊張。文昭認為,臺灣選擇「默默關注、只看不說」,既避免刺激中共,也符合國際生存之道。
鐵穹與金穹的比較
文昭提到,以色列鐵穹系統因成本高(每枚飛彈約10萬美元)且防禦範圍有限(4-70公里),無法滿足臺灣對抗中共高精度中遠程飛彈的需求。金穹系統的太空攔截能力更適合臺灣,但其高昂造價與地緣政治風險使臺灣保持謹慎。
中共的反應與挑戰
面對美軍駐臺、漢光演習及大罷免運動,中共迅速回應。演習開始後48小時,中共宣布對20家臺灣軍工企業實施出口限制,凍結其在中國資產,但避開臺積電等大型企業,顯示其顧忌國際市場反應。公子沈認為,中共的「嘴炮反擊」與技術封鎖效果有限,難以動搖臺灣的軍事資源。
文昭進一步指出,中共的高超音速飛彈與電子戰能力對美軍構成挑戰,但金穹系統的上線可能削弱其優勢。中共的強硬表態更多服務於內部宣傳,實際行動受限於國際壓力與經濟考量。
臺灣的未來
美臺軍事合作升級與全民防衛體系的強化,顯示臺灣準備充分,足以應對中共威脅。大罷免運動則是民眾對親中勢力的反擊,捍衛民主自由的關鍵行動。同時,金穹系統將重塑印太戰略格局,為臺灣提供更強大的安全保障。
然而,臺海和平仍面臨挑戰。中共的軍事壓力與政治滲透持續加劇,臺灣需在美中博弈中謹慎平衡,同時清除內部安全漏洞。臺灣的未來取決於全民團結與國際支持,唯有堅定守護自由,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香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