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廢止中程核飛彈條約 回擊美國核潛艦威懾行動(圖)


俄羅斯 核武
俄羅斯近日正式宣布不再遵守《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並針對美國與北約的相關軍事部署與政策,提出強烈表態與警告。圖為俄羅斯核動力導彈彈Topol M出現在莫斯科紅場準備參加勝利日(Victory Day)閱兵。(圖片來源:Konstantin Zavrazhi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俄羅斯近日正式宣布不再遵守《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並針對美國與北約的相關軍事部署與政策,提出強烈表態與警告。這一動作,不僅讓已名存實亡的條約進一步喪失實際效力,也讓全球戰略穩定局勢再添變數。本文將綜合各方資訊,全面剖析此次事件的背景、最新發展、俄美北約及各界反應,以及未來可能衍生的戰略影響。

俄羅斯正式宣告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

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1日下令,部署2艘核潛艦,回應梅德韋傑夫的挑釁言論之後,俄羅斯外交部8月4日對外發表聲明:“莫斯科自認不再受中程核飛彈條約所規範的『自我約束』拘束。”

聲明直指,美國和北約積極在歐洲、亞洲地區推動中程飛彈部署,因此俄方認為自己單方面暫停部署的基礎已經不存在。這意味著俄國將隨時恢復在相關地區部署中短程飛彈甚至極音速飛彈,例如伊斯坎德爾等型號,並明言未來若有必要,將採取新一輪“實質軍事行動”作為回應。

前俄羅斯總統、現任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則明確表示,這一決定完全是由北約及美國近年持續東擴與威脅俄國安全政策導致。他強調俄方的應對將“堅決有力”,並預告未來會有更多相關軍事部署或行動推出。這項宣布被外界視為冷戰式核威懾回歸的重大信號,戰略軍備競賽風險明顯上升。

川普先前揚言,由於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沒有打算停火,因此他將對俄羅斯祭出新制裁。沒想到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反唇相譏,稱川普在玩「最後通牒遊戲」,並要川普「牢記」,俄羅斯還具備強大武力,威脅俄羅斯,對美國沒好處。

梅德韋傑夫徹底激怒川普,川普立即下令,在俄羅斯附近部署兩艘核子潛艦,以回應梅德韋傑夫「極為挑釁」的言論。川普說,國與國之間,應對的言語非常重要,常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他希望這不會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事件背景及條約內容簡述

中程核飛彈條約》原本由美國與蘇聯於1987年簽訂,兩國當時同意全面禁用及銷毀射程介於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不論是否攜帶核彈頭。該條約生效後,大幅緩解冷戰期間歐洲和亞洲的核威脅,也成為全球軍控體系支柱之一。多年來條約為歐美地區帶來穩定,但蘇聯解體、軍事技術發展與地緣政治變動,使條約逐漸面臨生存危機。

2019年,美國以俄羅斯違規研製新型導彈為由宣布退出,引發俄方強烈不滿。雖然雙方均認為對方違約,但事實上自那時起條約便已失效,俄羅斯雖未立即部署同類型飛彈,卻持續保留“暫不主動部署”的單方面政策。

美、俄、安全組織及地區國家的反應

俄羅斯官方

俄方在一系列聲明中充分展現“受害者”姿態,認為美國及其盟國才是推動惡化的主因。梅德韋傑夫持續批評西方對俄不友善政策,並抨擊北約不斷擴軍令俄無法維持自我克制。此外,外交部也指控美國近期將兩艘核潛艦部署至歐洲地區,為俄國“採取對等或超對等回應”提供正當性91519。

美國及北約

美方則強調,軍事部署及核潛艦靠近俄領是回應俄方挑釁言論與持續威脅鄰國安全,並認為俄方多次違規發展、測試新型中程飛彈,才最終導致軍控體制崩潰。北約發言人重申,組織本身並未在歐洲大規模部署新型中程飛彈,目前所有部署均屬防禦性質,但不排除視未來情勢變化擴大部署規模,以確保歐洲安全。

歐洲與亞洲相關國家

歐洲多國、包括德國、法國等表示高度關切,認為條約徹底失效後,歐洲長久未見的飛彈危機與軍事壓力恐將再現,甚至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與大國對抗。部分東歐國家則呼籲北約加強安全承諾,以因應可能的俄國導彈部署。亞洲部分接近俄羅斯遠東或北極圈國家亦提高警覺,關注極音速飛彈等新型武器在亞太可能擴散的態勢。

分析:事件原因與深層背景

美國—俄羅斯互不信任加深

《中程核飛彈條約》之所以瓦解,一方面如前所述,美俄互信基礎早已蕩然無存。近十餘年來,俄方多次被指秘密試射、部署對條約有爭議的新型導彈,甚至於克里米亞、加里寧格勒等地區展示對歐洲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美國則在軍事上釋放更強硬訊號,包含增派戰略核潛艦造訪北極圈、復活冷戰時期的核彈頭現代化計劃等26。

北約東擴、亞洲軍事態勢升溫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北約全面擴張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東南歐地區的軍事存在,強化區域導彈防禦和部隊戰備。今年美國亦公開表態,將於亞太地區(如日本、韓國)試點部署陸基中程飛彈,作為遏制中國新型巡弋飛彈發展的戰略一環,這使俄羅斯感受更大包圍壓力18。

武器技術躍進帶動軍備競賽

近期俄羅斯超音速武器、極音速導彈及先進巡弋飛彈的現代化大幅提升,且明顯展示能打擊冷戰時期北約無法防禦的多重目標。美國則在歐洲現代化部署進行地對地飛彈、防空殲滅系統的更新換代。這種技術競逐,造成條約內原本“武器發展封頂”的框架不復存在117。

後續可能影響

1. 歐亞軍事態勢升溫、軍備競賽再啟

俄國已暗示,未來可於歐洲西部、中亞,甚至遠東地區部署中短程乃至極音速飛彈。美國亦有望恢復冷戰時代“駐歐導彈基地”概念,雙方徹底解除自我限制,軍備競賽螺旋上升117。特別是新型武器佈局,將降低警報反應時間、增加誤判風險,相對提升區域軍事衝突機率。

2. 歐洲地區安全壓力大增

自30餘年前歐洲中程飛彈危機解決以來,歐陸國家首次出現大規模導彈威脅重臨的憂慮。未來俄方導彈部署可直接威脅波蘭、德國、北歐等要地,甚至逼使歐洲國家提升自身導彈攔截及核威懾能力,進而影響區域軍事預算與科技發展結構。

3. 國際控武、核不擴散體系受挫

《中程核飛彈條約》曾被視為冷戰後最有效的軍備管制典範。今日條約形同失效,恐削弱全球多邊軍控信心,也讓以往依賴大國承諾的“核不擴散”政策出現裂痕。未來其他科技中堅國家,如日本、韓國、伊朗,有可能加速自我武裝步伐,以防自身安全遭受忽視。

4. 地緣政治板塊與區域聯盟動態變化

俄國此舉會否引發中、美、印等國之間軍備合作或制約新格局,值得持續觀察。亦有觀察家指出,北約及歐盟將進一步整合兵力,共享情報、防禦技術,亞太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組織或將聚焦於區域集體安全,也增加俄國對亞洲地區勢力施壓的驅動力24。

現有軍控體系與條約前景

至今美俄在核軍控僅存一份《新削減武器戰略條約》(New START Treaty),該條約2026年就將到期。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已於2023年宣布暫停履行該條約部分義務,雙方持續就戰略核目標、數量等問題僵持不下。自INF條約失效後,尚無取而代之的新多邊或雙邊協議談判成效,大國間信任進一步下滑。

當前俄羅斯正式不再遵守《中程核飛彈條約》,已為全球安全局勢增添劇烈變數。美、俄以互信崩解、軍備競賽再啟為特徵,歐洲地區再次被迫面臨冷戰式軍事威脅,現有國際軍控體系岌岌可危。如無有效的新多邊協議取代條約並建立驗證與防擴機制,區域及全球安全前景恐將更趨不穩。未來美俄中三方動向、歐洲亞太國家自主軍備政策,都將牽動新的地緣格局與危機演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