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利用AI虛擬主播與社群平台干預台灣輿論(組圖)

作者:王逸本 發表:2025-08-13 16: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台灣如何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訊戰中守住民主防線?
台灣如何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訊戰中守住民主防線?(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北京當局正透過AI虛擬主播、深偽影片與社群平台滲透台灣,從假帳號帶風向到文化包裝植入政治訊息,手法精密且擴散迅速。國際媒體與台灣國安單位一致警告,這已成為認知作戰的新型態。

生成式人工智慧(AI)正成為資訊戰的新武器,而台灣已被推向這場無形戰爭的前線。國際媒體與研究機構觀察到,北京當局不再單靠傳統宣傳,而是將虛擬主播與深偽(Deepfake)影片融入既有的輿論與統戰系統,在重大政治時刻集中出擊,試圖在社會中播下不信任與分化的種子。

AI技術成為新一代輿論工具

微軟威脅分析中心(Microsoft Threat Analysis Center,MTAC)在2024年4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與中國政府有關的組織,如Storm-1376與Spamouflage,已經採用AI生成影片、圖片與虛擬新聞主播的方式,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民主國家展開輿論攻勢。這些AI生成內容雖然在單次事件中的影響力有限,但因製作成本低、擴散速度快、可批量生產,一旦大量投入政治戰場,可能對民主制度構成長期威脅。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同年專題報導補充,中國大陸媒體已將AI虛擬主播應用於涉台議題,甚至模仿新聞節目的播報形式批評台灣領導人與政策。雖然部分影片製作仍略顯粗糙,但外觀擬真,加上新聞化呈現,足以讓部分觀眾誤以為是真實新聞內容。

社群平台成為滲透新戰場

台灣國家安全局指出,中國近年透過Facebook、X(原Twitter)以及TikTok等社群平台,大量傳播有爭議訊息與假消息。根據國安局2024年的統計,假訊息數量比前年增加了60%,總量達21,600件,其中包括利用AI技術製作的假影片,以及大量由不實帳號傳播的親共立場內容。

國安局分析,這些假訊息不僅以新聞短片或政治評論的形式出現,還包裝在看似無害的生活影片與娛樂內容中,讓受眾在不知不覺間接受訊息。進一步的監測顯示,2025年截至目前已偵測超過50萬則相關訊息,顯示這並非零星事件,而是中共系統性地運用生成式AI與社群平台,配合假帳號與自動化操作,製造特定話題的「聲量優勢」,引導輿論走向並削弱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任。抖音與小紅書等平台已被納入長期統戰策略,其運作模式可用「先吸文化,再植政治」來形容:先以娛樂、旅遊、美食等輕鬆內容吸引用戶長時間停留,建立情感連結與使用習慣,再逐步滲入政治訊息或帶有立場的評論,長期累積下來對年輕族群的認知與價值觀影響深遠。

2024年12月舉辦的中國認知作戰座談會。
2024年12月舉辦的中國認知作戰座談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美國安全機構的警告

美國《紐約客》(The New Yorker)在2024年10月的專文中指出,美國「Foreign Malign Influence Center(FMIC)」已將中共當局列為最積極運用生成式AI干預外國選舉的國家之一。該機構特別關注深偽影片在政治攻擊中的應用,認為這種技術可能在選舉期間大幅降低選民對公共資訊的信任。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在2025年1月發布的報告則警告,生成式AI對民主社會的威脅包括三大面向:

1.破壞資訊真實性,使真假消息難以分辨;

2.降低假訊息製作的門檻與成本,讓更多行為者能快速投入製作;

3.擴大社會撕裂與不信任感,即使事後澄清,初次接觸的印象往往難以消除。

罷免案期間的輿論操作

除了全國性選舉,近期的立委罷免案同樣成為中共輿論操作的目標。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共官媒在短短幾天內發布數百篇文章,內容與部分在野黨的競選論述高度相似,並集中使用「綠色恐怖」、「戒嚴」等充滿情緒性的字眼,試圖激化政治對立。

部分文章還引用台灣政論節目或名嘴的批評片段,經過選擇性剪輯後放大推送,讓觀眾誤以為這是台灣社會的主流聲音。事實上,這種「以台批台」的方式,是中共認知作戰中常見的策略之一,藉由引用本地人的話,來提高假消息或偏頗言論的可信度。

AI深偽的危險與影響力

專家指出,AI深偽影片的危險不僅在於「假裝成真」,還在於它結合了速度與規模的優勢。過去製作一支假影片可能需要數天,如今AI可以在幾分鐘內生成數十個版本,並且針對不同平台與受眾客製化內容。

例如,在YouTube上可能出現長版的「假新聞專題」,而在TikTok上則被切成15秒的短片,更容易引發情緒反應並鼓勵分享。假帳號與自動化留言機器人會同步推波助瀾,使這些內容在短時間內占據社群討論的焦點。

台灣的應對措施

面對這種新型態挑戰,台灣正從多方面著手防範:

1.加強媒體識讀教育:讓民眾學會辨認深偽影片與AI合成內容,例如觀察嘴型與聲音是否完全同步、背景細節是否自然。

2.事實查核與揭露:民間查核團體與政府單位合作,及早發現與揭露假內容,阻止其擴散。

3.立法規範:研擬要求AI生成內容在選舉期間必須明確標示,並限制特定形式的假訊息傳播。

4.國際合作:與美國、歐盟等民主國家共享檢測深偽影片的技術,並交換可疑帳號與內容的情報。

多位學者也強調,台灣必須將科技防護、法律規範與公民意識結合,並與國際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訊戰中守住民主防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