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青青花常開,彩蝶雙雙久盤徊;
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梁祝化蝶這一美麗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即使千年之後人們仍然讀之動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陳鋼將梁祝譜寫成小提琴協奏曲更使梁祝走上了國際舞臺。那麼梁祝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他真的是以悲劇的化蝶收尾嗎?悲劇宿命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安排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玲文化談我是美玲。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翻開歷史畫卷帶您走進梁祝的故事。
民間除了梁祝傳說之外還有許多關於梁祝前世今生的故事。其中有一個「金童玉女風月記」,講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本是王母娘娘身邊的金童玉女。二人在王母娘娘生日宴上因觀看眾神仙的精彩表演而忘記了給王母娘娘斟酒,而被貶下凡間受盡生死離別之苦。
不過我更喜歡神韻舞臺在2019年演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在人世間就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了。那講到這裡有些觀眾會問什麼是神韻?我就來簡單講一下。神韻全名為神韻藝術團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國際性藝術團體。該團以中國古典舞為主要表現形式,旨在復興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並結合音樂服飾動態天幕等元素,呈現一場視聽盛宴。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也融入了對傳統價值觀的闡釋,例如天人合一敬天知命等。2026年的神韻票務也已經啟動,快去看看吧。
真的是以悲劇的化蝶收尾嗎?悲劇宿命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安排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乾淨世界)
聰慧的祝英臺目睹翩翩學子的才情,渴望求學。父母不允,派丫鬟給怏怏不樂的英臺解悶。有媒婆上門,英臺看到馬家之子,與見到的學子差若雲泥。機靈的英臺馬上裝憨扮傻,使求婚者避之。而後英臺女扮男裝,離家求學。途中風吹雨打之際,梁山伯出現為她遮風擋雨,結一善緣。
祝英臺進入學堂之初有學子們欺負她,她機敏的應對。梁山伯出現學子們欺負他時,熱情豪爽的祝英台上前,助梁山伯擺脫詰難再結善緣。同窗三載祝英臺芳心暗許,梁山伯質樸如初。正所謂但聞梁兄皆應諾,不知賢弟是女郎。
英臺終究被父親找尋回家,媒婆上門,攪動口舌,才俊求婚,絡繹不絕。英臺不勝其煩,終於有一日,掛念的梁兄到來,英臺以女兒裝出現,驚煞了梁山伯。為女兒婚事著急的祝父,見到儒雅俊逸神采飛揚的梁山伯,心中大喜。看到女兒的喜孜孜,樂孜孜,含羞蓄笑,明瞭女兒心意的祝父,遂允良緣。
悲劇梁祝,最後是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泡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悽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後來,梁山伯被朝廷召為縣令。然而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情,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山伯祝英臺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有修行人看到,由於人類道德觀念大滑坡,使人類文化走向敗壞。人類的觀念變異,思想敗壞。人們才會把梁祝化蝶這樣的悲劇視為情感的升華。其實另一方面,是那些神知道,演過這些原始劇本的人,生命會保留原始的記憶。他們讓飾演過梁祝的人再次出演他們改編後的劇本,這樣出演劇本的人在生命原有的印記上,會疊加新的烙印,會扭曲原有的認知。他們想看看這樣的生命在歷史走到最後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他們有意的加強悲劇的烙印,想看看他們的傑作會給扮演者帶來怎樣的效應,看看扮演者在劫難中會有怎樣的體現,能不能在修煉中走過這一劫。說通俗一些就是他們把扮演者當作試驗品。他們想把輪迴中的記憶加給修煉人,要迫害修煉人。
其實呢無論是人的一生,還是蝶的一生,都是非常的悲苦。回首祝英臺,曾經穿著美麗的戲服,傾情入戲,可是一段人生主宰不了,一段情緣挽留不住。一副皮囊,盈滿了情意,卻錯過了情緣。徒留一個悲傷的化蝶結局,讓人生感受到靈魂的無奈。那個被浸染過豐富情感的人皮,總會被世間的情緣帶動,傷痛的記憶總會被觸及,而蝶的一生,更加悲哀。明明白白的由人轉化為蝶,有孩童們要抓它、有鳥兒要吃掉它、有自身的經歷在折磨它。在外力的壓迫下,飛了三天三夜,心神疲憊,心力交瘁,生命感覺到支離破碎,卻求死不能,被強迫著飛舞,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即使沒有那場大雨,蝴蝶也要被活活的累死了。當然了,信不信由您了。
黃曆的三月初一,被稱為蝴蝶節。主要是源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唐朝張讀的宜室誌裡面所記載梁祝傳說,文字比較簡單,但已成為眾所皆知的故事。到了清代,梁祝故事比較詳細。寧波府誌記載,「晉梁山伯字處仁,家會稽,少遊學,道逢祝氏子,同往肄業。三年祝先返,後二年,山伯方歸,訪之上虞,始知祝女子也,名曰英臺。山伯悵然歸告父母求姻時祝已許鄮城馬氏。弗遂。山伯後為縣令,嬰疾弗起。遺命葬於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適馬氏,舟經墓所,風濤不能前,祝聞有山伯墓,臨塚哀慟,地裂而埋璧焉。馬言之官,事聞於朝,丞相謝安奏封義婦塚。」
故事記載曲折離奇,觸動心弦而富有情趣。梁山伯與祝英臺淒美愛情故事的傳說,表達男女主角從相識相知到相愛。人們有感於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就把她們讀書的碧鮮庵改為英臺讀書處,又建起了祝陵。每年黃曆的三月初一,青年老少都會到祝陵,英臺讀書處來憑弔一番,緬懷這一對古代青年男女對愛情堅貞不屈的可貴精神。此時,雙雙彩蝶飛舞在滿山的杜鵑花之間。正是:「讀書人去剩荒臺,歲歲春風長野臺,山上桃花紅似火,雙雙蝴蝶又飛來。」此情此景,加上樑祝死後化蝶飛散的傳說,所以人們就把這天稱為是蝴蝶節。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希望您可以有所受益。也請您記得點讚訂閱分享。我是美玲我們下期見。
返本歸真 ,帶您走回心靈的故居......探尋古老的修煉文化......歡迎加入美玲文化談,乾淨世界獨家。https://www.ganjingworld.com/s/6reVQY1ZOV
責任編輯:聞櫻 来源:美玲文化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