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2035年恐耗盡 國企砸盤 股市不樂觀(圖)


養老金危機
中國養老金危機迫在眉睫(Getty Images)

【看中國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轉折期,摩根士丹利(大摩)9月29日的最新閉門會議揭示了三大結構性難題:養老金體系瀕臨2035年崩盤、房地產市場需中央出手救市、股市短期樂觀但長期難持續。與此同時,北京國企集中拋售房產,李嘉誠家族加速撤離內地房地產,進一步加劇市場對房價下行的擔憂。這些事件交織,凸顯中國經濟擺脫通縮循環、實現結構轉型的緊迫性與複雜性。

養老金危機

《Tom財經視角》油管節目中披露,大摩宏觀分析師蔡志鵬在9月29日的閉門會議上指出,現行社保體系若不改革,到2035年左右養老金將面臨耗盡風險。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生率下滑及早期「視同繳費」制度遺留問題。現收現付模式下,早期未繳費人員享受高額養老金,替代率高達70%,遠超國際50%的合理水平,導致基金長期負擔沈重。中長期看,財政轉移支付需求將剛性增長,社保可持續性岌岌可危。

大摩建議在「十五五」期間推進社保改革,兼顧公平與可持續。核心措施是將農村居民和農民工養老金逐步提高至每月1000元,通過全國統一分層統籌縮小城鄉差距。測算顯示,五年過渡期後,額外支出佔GDP約1%,財政壓力可控。改革需通過國有資本劃撥、提高分紅率及加大財政補貼緩衝成本。中長期,應強化第二、三支柱養老金(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降低第一支柱替代率至20%-30%,讓高收入群體更多依賴個人儲蓄。

蔡博士強調,改革需漸進推進,避免代際不公。財政需通過透明路線圖協調各方利益,確保待機公平。社保改革不僅關乎養老,更與打破通縮循環緊密相關。當前就業預期不穩、收入信心不足導致居民儲蓄率高企、消費疲軟。加強社會安全網可減少後顧之憂,預計到2030年,消費率提升將為GDP貢獻額外0.5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國企砸盤信號明確 

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正經歷深度調整。大摩會議指出,自去年9月24日(「924」)政策拐點以來,北京出臺托底措施,但效果有限。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庫存高企,短期無大規模刺激,需中央動用金庫收儲。大摩建議在大中城市收儲100-200萬套房產,耗資約3萬億元,分三年實施,庫存消化週期可降至1年。這將為市場注入信心,縮短調整週期,否則經濟脫底無望,地方債危機將惡化。

近期國企動作佐證了這一判斷。9月25日,北京天恆集團(西城區國資委)掛牌出售111套房產,總價超33億元,稱「優化資產結構」。同期,浙江紹興、山東煙臺、遼寧遼城等地國企拋售房產、商鋪、車位,規模從幾十到數百套不等。近一年,廣州國企甩賣183套,北京中鐵集團出售154套,福州國企出讓64套,濟南承發集團拋售1312套,廈門國企清倉1472套。這些動作表明,國企不看好2025年房價筑底,寧願降價清倉。

李嘉誠家族的撤離進一步加劇市場恐慌。自2009年起,其賣出至少600億港元房產。2013年內地房市狂飆時,他開始清倉,被質疑「誤判」。但時間證明其洞察力,潘石屹效仿全身而退,而恆大、碧桂園、萬科、萬達等巨頭陷入困境。王健林雖解除限高,但萬達廣場骨折價甩賣預示更大危機。

有評論指出,李嘉誠國際化布局早在二三十年前開始,香港及內地僱員僅佔其全球員工四分之一。他崇拜古代商人范蠡,擅察先機,但資本邏輯使其難以「泛舟湖上」逍遙。李嘉誠的撤離被視為風向標。普通投資者若參考其操作,需等待房價穩定信號。當前國企砸盤表明下行壓力未減,新一輪房價下跌或已開始。

股市展望

大摩首席策略師Laura回顧「924」以來股市表現,歸因於政策、企業、資金「三醒」。政策打破思維定勢,企業堅持創新出海,資金從債市轉向權益。短期看,流動性改善: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5月底見底回升,債市向股市配置剛起步。基本面反彈強勁,2024年6月後加速,金融、網際網路、硬核科技、製藥、原材料、高端製造等板塊盈利上調。大摩上調阿里巴巴目標價至200港元,反映AI投資前景。

但風險不容忽視。國慶長假前投資者傾向減倉,過去幾年「持股過節」多虧損。全球股市波動(如美股9-10月高波動、美聯儲降息與縮表平衡、政府停擺)可能衝擊港股。Laura建議謹慎樂觀,關注外資流入科技股機會。

長期看,科技牛難獨撐大局。AI短期貢獻僅0.2-0.3個百分點,主要來自資本開支。到2030-2035年,AI或提升生產率,但取代入門級崗位,加劇就業衝擊。單靠科技牛無法打破通縮,需社保改革促消費、經濟再平衡。

新能源板塊是亮點。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公布2035年減碳目標:碳排放減7-10%,非化石能源佔比30%。有分析師指出,光伏、儲能成本下降70%,全產業鏈優勢明顯。鈉離子電池、鈣鈦礦光伏技術將再降本20-30%。受益股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寧德時代(儲能)。電力「鴨子曲線」加劇調峰需求,儲能從200GWh增至TWh級,利好天然氣和儲能。

經濟展望

大摩閉門會議總結道,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至4.5%,無大規模刺激,僅邊際托底(如5000億-1萬億支持基建、地方債)。四中全會將批准「十五五」規劃綱要,明年上半年出臺全文,涉及消費KPI、房地產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深化。

內需放緩超預期,消費品以舊換新效用減弱,房地產低迷,反內卷難持續再通脹。出口尚可,但週期政策僅小修小補。結構性改革是關鍵:通過「兩個三零」(零關稅、零准入限制、零產業補貼)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反內卷;中國讓渡WTO發展中國家待遇,與此一致。

中國經濟需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社保改革促消費、中央收儲穩房地產、科技升級增動力。財政可持續性是焦點:短期靠人口紅利積累,中長期增第二三支柱比重。若成功,經濟將行穩致遠。

市場需警惕養老金危機、房地產調整、股市波動。投資者應理性,參考大佬動態,避免盲目接盤。未來,轉型成敗關乎億萬民眾福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