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在美中夾縫中「如走鋼絲」(圖)


加拿大總理卡尼
加拿大總理卡尼(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報導)加拿大總理卡尼上任六個月,面臨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加拿大鋼鋁木材加征關稅的嚴峻挑戰。安省省長福特7500萬美元反關稅廣告更激怒川普,導致美中談判暫停。與此同時,卡尼轉而尋求修復加中關係,於10月底APEC峰會與習近平會面,標誌2017年以來首次高層互動,卡尼還接受訪華邀請。《華爾街日報》稍早發表《美加貿易戰正把卡尼推向習近平》一文,時評人馮志強認為加中意識形態迥異,相信加拿大不會「琵琶別抱」,同時也呼籲卡尼不要因經濟利益而「與虎謀皮」。

10月31日在韓國APEC峰會期間卡尼與習近平會面持續39分鐘,這是2017年以來兩國領導人首次正式互動。卡尼稱此為加中關係「轉折點」,雙方同意「再次會晤」並努力減少「摩擦點」,包括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100%關稅與中國對加拿大油菜籽、豬肉等農產品的報復性關稅。習近平邀請卡尼訪華,卡尼接受,期待推動清潔能源和農業貿易合作,但未公布具體關稅減免或量化協議。隨後,中國恢復加拿大為團體遊客批准目的地,顯示外交緩和跡象。不過,如何在美墨加協定制約與國內安全擔憂中平衡對華合作,是卡尼任期內的核心挑戰。

背景:加美貿易摩擦與轉向中國的動機

川普(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對加拿大鋼、鋁和木材等商品加征高達50%的關稅,嚴重衝擊加拿大經濟。川普甚至提出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的挑釁言論,進一步加劇了雙邊緊張關係。加拿大多次嘗試通過談判說服美國降低關稅,但進展甚微。尤其是安省省長福特(Doug Ford)斥資7500萬美元在美國投放反關稅電視廣告,引用前總統里根的講話攻擊川普的貿易政策,試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一舉動非但未能軟化美國的立場,反而激怒川普,導致談判於上週中斷。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皮特.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公開批評加拿大「燒燬了美加之間的橋樑」。川普在亞洲峰會期間也明確表示,暫時不會與卡尼會面。

馮志強對此評論道,福特的廣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莽撞且貽笑大方」,不僅讓加拿大在國際舞台上出盡洋相,還扯斷了加美之間微妙而敏感的談判聯繫。他認為,所謂川普「將加拿大推向中國懷抱」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加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不過是「大家庭裡分蛋糕的吵鬧」,而加拿大與中共之間存在明顯的意識形態鴻溝,價值觀方面的分歧不可彌合。加拿大不會「琵琶別抱」,因為中共並沒有體量能吸收加美之間的貿易額。他指出,福特的魯莽行為連累卡尼不得不「陪笑」請求美國重啟談判,但至今僵局依舊,福特應承擔很大責任。

在加美關係受挫的背景下,卡尼試圖通過開拓中國市場為加拿大經濟尋找出路。加拿大正努力為菜籽油、豬肉和海鮮等農產品重新打開中國市場,這些產品因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而遭到中方報復性關稅。卡尼強調:「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影響力巨大。我們與中國的七年高層接觸空白必須結束。」自2018年華為高管孟晚舟事件以來,加中關係陷入低谷,中國逮捕兩名加拿大人麥克、指責中共干預加拿大選舉、以及加拿大在印太戰略中將中(共)國稱為「破壞性全球大國」,都使雙邊關係雪上加霜。卡尼與習近平的會面為打破僵局邁出了關鍵一步。

卡尼在「與虎謀皮」?

卡尼的加中關係修復計畫以經濟利益為核心,旨在抵消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加拿大已開始向中國出口天然氣,並將中國稱為「戰略夥伴」。中國方面也表示,中加關係呈現「積極勢頭」。卡尼與李強總理在6月通話、9月在紐約會面,為APEC峰會上的領導人會晤奠定了基礎。然而,北京明確提出,只有在加拿大降低對電動汽車100%的關稅後,中方才會取消對加拿大農產品的限制。這迫使卡尼在保護本國農業與汽車產業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卡尼與習近平的會面可能在某些領域達成初步共識,例如有限的農產品貿易協議,但CBC和CTV報導均未披露具體關稅減免或量化協議,指出「尚不清楚是否會導致減少對加拿大油菜和中國電動車的毀滅性關稅」。據CBC報導,曾被北京當作「外交人質」拘押逾千日的加拿大前外交官邁克爾.科夫裡格(Michael Kovrig)於10月下旬受訪時表示:「看到總理或外長與曾參與拘押我並敲詐加拿大的那些人微笑握手‘令人不適’」。他警告中共可能用「外交包裝」掩蓋實質威脅,敦促政府透明評估風險、權衡經濟回報,並勿忽略中共對加拿大的脅迫歷史,以免重蹈覆轍。

布魯塞爾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雅各布.芬克.柯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指出:「中國非常擅長將某些關係武器化。」他認為,中國以農產品市場准入為籌碼,試圖迫使加拿大在電動汽車關稅上讓步,這可能導致廉價中國電動汽車湧入加拿大,衝擊本地汽車產業。加拿大油菜籽主產區的領導人支持以電動汽車關稅換取農產品市場准入,但卡尼對此持謹慎態度。他警告,若與中國達成汽車協議,可能損害與美國的關係。「事情並不簡單,」他在會晤前表示,「汽車行業的情況複雜,我們不能指望向中國敞開大門而對美關係不受影響。」

曾擔任特魯多副幕僚長的布萊恩·克勞(Brian Clow)也告訴《華爾街日報》警告與中(共)國打交道要小心,因為北京也會利用關稅懲罰其他國家。

馮志強指出,卡尼政府舍近求遠,越過太平洋追求中共來改變加拿大的經貿現狀,是不明智之舉。在當前美國強力干涉下,全球經貿體制正與中共脫鉤,卡尼卻試圖將加拿大帶進死胡同,可能讓加拿大成為中共經濟崩潰的陪葬品。他認為,中共從來不拿加拿大當回事,調低進口中國電動車100%稅率以換取放寬加拿大農產品出口的舉措不過是敷衍。加拿大作為美國北方後院的地理位置才是中共真正看重的,中共利用加拿大進行如芬太尼前體出口等「不對稱戰爭」,殘害美國和加拿大年輕人。這種行為反映了中共的真實居心,卡尼的策略如同「與虎謀皮,緣木求魚」。

美墨加協定的制約與地緣政治風險

卡尼的策略受到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的嚴格制約。該協定包含一項條款,禁止締約國與「非市場經濟體」簽署協議,這明顯針對中國。馮志強指出,儘管北美自由貿易2.0(USMCA)已不完全適應當前環境,但地緣形成的經貿依賴對加拿大是一把雙刃劍。若加拿大與中國的經貿互動發展起來,勢必削弱加美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因為美國立法會攔截包含中國成分的加拿大出口商品,例如使用中共加工零部件或含有中共科技內涵的產品,這些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他警告,加拿大若試圖擺脫對美國經貿的依賴,轉向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將如「走鋼絲,如履薄冰」。

卡尼還嘗試與印度接觸,但馮志強認為這一路徑同樣充滿障礙。他指出,莫迪領導的印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採取投機作風,趁歐美切割與中共的供應鏈,吸納西方投資和科技代工訂單,同時低價採購俄羅斯能源。然而,加拿大與印度因移民問題和歷史上的航空劫機事件存在宿怨,印度未必將加拿大視為優先經貿夥伴。馮志強質疑,與中共或印度做生意是否能為加拿大帶來長期利益,認為任何經貿發展都是「短期行為,飲鴆止渴」。

國內質疑與平衡盟友關係的挑戰

卡尼政府在修復加中關係時,需應對國內對北京的強烈質疑。自2018年孟晚舟事件以來,加拿大民眾對中共干預選舉、投資安全及人權問題的擔憂加劇。卡尼與習近平的會面可能被視為緩和關係的積極信號,但也可能引發國內批評,認為政府在國家安全和價值觀上妥協。馮志強警告,卡尼政府的舉措累及國家安全,不僅與提升加拿大經濟無緣,甚至可能損害加美共同的文化價值。他認為,加拿大在經濟和文化強勢的美國身邊,200多年來始終面臨被吞併的危險,但絕不能通過與「意識形態的異類」(指中共)交善來擺脫困境。他批評卡尼的策略可能導致加拿大與中共的關係淪為「浮士德與菲費斯特關係的合同模式」,犧牲長期利益換取短期經濟緩解。

卡尼面臨的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既要應對美國的關稅壓力,又需謹慎處理與北京的關係,以免激怒關鍵盟友美國,同時還要平息國內對國家安全的擔憂。馮志強的批評反映了部分加拿大人對卡尼策略的擔憂:加拿大不應在美中之間選邊站,而應在民主供應鏈陣營中尋求妥協與發展。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