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謝幕信 最後的人生建議 強調善良(圖)


巴菲特
巴菲特(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3日訊】2025年11月10日,95歲的沃倫.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下簡稱「伯克希爾」)官網發布感恩節致股東信,宣布年底退休,交棒格雷格.阿貝爾,並完成超過13億美元的捐贈。這封信被視為「股神」的謝幕之作,充滿感恩、睿智與幽默,引發全球關注。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自幼展現投資天賦,11歲開始買賣股票。1956年創立巴菲特合夥公司,1965年接管伯克希爾,將其從紡織企業轉型為全球最大投資控股公司之一,市值超萬億美元。他與查理.芒格締造投資傳奇,其價值投資哲學——買入優秀公司並長期持有,影響深遠。巴菲特以節儉著稱,至今居奧馬哈舊宅,承諾將99%財富捐獻慈善,累計超500億美元。

在信件開篇,巴菲特引用一句帶有英式幽默的表達:「我將安靜地離開」。他表示,自今年年底起,格雷格.阿貝爾將接任伯克希爾CEO。巴菲特盛讚阿貝爾為「一位傑出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同時也是坦率誠實的溝通者」,並祝福其長期任職。他透露,自己仍將通過年度感恩節信與股東及子女交流。伯克希爾作為全球投資巨頭,其領導層更迭備受矚目。分析師認為,阿貝爾將延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同時為公司注入新活力。

信件核心是巴菲特的懷舊之旅。他以感恩節為契機,對長壽表達驚訝:「感恩節臨近之際,我對自己能活到95歲感到既感恩又驚訝。年輕時,我可沒料到能活這麼久。」他回憶1938年的生死經歷,因闌尾炎險些喪命,幸虧家庭醫生哈雷.霍茨及時送他到奧馬哈聖凱瑟琳醫院手術。住院期間,他與修女們聊天,收到同學來信,幽默地說:「我大概把男生寫的信都扔了,但女生寫的信卻反覆讀了好幾遍,原來住院也有好處嘛。」他還用姨媽送的指紋採集工具給修女們按指紋,幻想助FBI破案,甚至調侃FBI局長胡佛:「諷刺的是,許多年後事實表明,我當初真該把胡佛本人的指紋也採集了。」

巴菲特將奧馬哈視為人生與事業的理想之地,稱:「美國中部這片土地是出生成長、組建家庭和發展事業的絕佳之所。」他分享了與幾位奧馬哈「男孩們」的交集,包括查理.芒格:「他是我64年來最好的夥伴。」芒格兒時住處距巴菲特現居僅一街區,兩人1959年相識,成為投資界黃金搭檔。巴菲特感慨:「六十多年來,查理對我影響至深,堪稱最完美的導師以及庇護我的兄長。我們雖有分歧,卻從未爭執。」其他人物包括斯坦.利普希,助伯克希爾收購併扭轉《奧馬哈太陽報》與布法羅晚報;沃爾特.斯科特,引入中美能源公司並成為慈善領袖;唐.基奧,從咖啡銷售員成長為可口可樂總裁;以及阿吉特.賈因和格雷格.阿貝爾。巴菲特調侃:「難道是奧馬哈的水裡藏著什麼神奇成分?」這些故事展現了奧馬哈的「人脈魔力」與他對故鄉的深情。他的孩子和孫輩也在此成長,延續家族傳統。

巴菲特多次提及「幸運」主題。他出生於1930年,作為白人男性在美國成長,抽中了「不可思議的長簽」:「哇!感謝幸運女神垂青。」但他警告:「幸運女神是善變的,沒有比這更貼切的形容了她極端不公。」他對比自己與姐妹的命運,指出女性在當時面臨的侷限,並反思全球不公:「倘若出生在世界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我很可能過著悲慘的生活,而我的姐妹們處境會更糟。」他將長壽歸功於奧馬哈醫生的多次救治,但提醒時光老人的無情:「當平衡感、視力、聽力和記憶力都持續走下坡路時,你就知道時光老人正在附近徘徊。」

信件另一重點是遺產分配。由於意外長壽,巴菲特加速向子女基金會贈與,確保財富服務慈善:「為提高他們在其他受託人接替前,處理完我基本全部遺產的概率,我需要加快向他們三個基金會進行生前贈與的步伐。」他強調子女繼承了母親蘇西的優良基因,具備管理巨額財富的能力,每年經手超5億美元善款。他準備了三位候補受託人,並保證:「他們既無需創造奇蹟,也不必害怕失敗或失望,這些都是人生常態。」

對伯克希爾未來,巴菲特信心滿滿:「我的決定加速向子女基金會捐贈,絕不意味著我對波克夏前景的看法有任何改變。」他稱阿貝爾的洞察力遠超自己,建議避免追求炫富的CEO:「只要運氣不太差,波克夏未來百年間只需要五到六位CEO就足夠了。」他批評企業薪酬攀比:「那些極為富有的CEO們,畢竟他們也是凡人,常常困擾於其他CEO變得更為富有,極度於貪婪如影隨形。」他預測伯克希爾雖可能被超越,但其股東導向的管理使其成為「美國的資產」。

信件結尾是人生建議:「別為過去的錯誤苛責自己,至少從中吸取些教訓,然後就繼續前行。自我提升,永遠為時不晚。」他推薦效仿湯姆.墨菲,引用諾貝爾的故事:「想清楚你希望復稿怎麼寫,然後活出與之相襯的人生。」

他尤其強調善良的價值:「偉大並非源於積累巨額財富、博取大量名聲或掌握政府大權。當你以千百種方式幫助他人時,你就是在幫助世界。善良無需成本,卻價值連城。」巴菲特進一步闡述,善良是人性的基石,不論財富多寡,每個人都能通過小善舉改變他人生活。他以自身為例,稱多年來通過慈善捐贈和分享智慧,感受到助人的喜悅。他呼籲讀者將善良融入日常,從傾聽朋友的煩惱到支持社區項目,這些微小行動累積起來,能讓世界更美好。他補充道:「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很難找到比這些黃金法則更好的行為準則。」他以幽默結束:「是的,包括那些混蛋,改變永遠為時不晚。別忘了感謝美國,它為你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機遇。」

這封信引發熱議。投資者視其為伯克希爾新時代的開端,股價小幅波動但整體穩定。慈善界讚揚巴菲特的捐贈,13億美元將支持醫療、教育等領域。媒體稱其為「最後的告白」,字裡行間流露深情凝視,展現95歲智者的從容與智慧。巴菲特的信不僅是投資指南,更是人生教科書,鼓勵讀者「謹慎選擇你的英雄榜樣,然後努力效仿他們。你永遠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但總能持續變得更好」。

回顧巴菲特的職業生涯,他從奧馬哈起步,執掌伯克希爾60餘年,將其打造成投資帝國。他的哲學影響無數人,如「買入優秀公司並長期持有」。此次謝幕信強化這一遺產,提醒世人:成功源於幸運、努力與感恩。未來,伯克希爾在阿貝爾領導下將繼續前行,巴菲特的智慧通過信件永存。作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淨資產超1300億美元),巴菲特此次加速贈與是其慈善承諾的延續。

在當下全球經濟動盪中,這封信如強心針。面對股市波動與地緣風險,巴菲特提醒:「我們的股價將繼續反覆無常地波動,偶爾會下跌50%左右……不必絕望,美國終將復甦。」他的樂觀源於對美國的信仰:「感謝美國,它為你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機遇。但這個國家在分配回報時,不可避免的既反覆無常,有時又顯得貪婪。」

總之,巴菲特的謝幕信不僅是退休宣言,更是人生總結。它激勵人們反思幸運、珍惜故土、追求自我提升與善良實踐。正如他所說:「寫下這些文字的我,曾無數次輕率行事,犯過許多錯誤,但幸運地從一些了不起的朋友身上學會了如何做得更好,儘管離完美仍有距離。」這或許是巴菲特留給世界的最後金句,值得銘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