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枕頭為甚麼又高又硬?(圖)

作者:韓雨薇 發表:2025-11-28 1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間定窯白瓷嬰兒枕。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間定窯白瓷嬰兒枕。(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現代人強調健康舒適,枕頭通常用記憶棉、乳膠等較柔軟的材料;古代枕頭從木、竹到瓷,各種硬式材質都有。這不禁令人好奇,古人為甚麼要睡高高的、四四方方的硬枕頭呢?

「枕頭」二字的由來

人類最早被發現有使用枕頭的記錄,是在公元前7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位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也就是現今的伊拉克。

原始時代,人們睡覺時會用石頭或捆草去墊高頭部。直到戰國時期,才陸續出現竹枕、木枕,也開始衍生功用性的枕頭,如:警枕、藥枕等。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枕頭」一詞最早竟然是由曹操所創立的。據傳,有一次曹操挑燈夜讀,突然睡意襲來,他的書僮來不及挪開床頭的一疊木匣軍書,曹操便靠在軍書上呼呼大睡。書僮發現,平時輾轉反側的曹操,那天竟睡得十分安穩。

第二天,書僮便獻上一個雕刻過的木箱給曹操,曹操問,這東西為何物?書僮應答是墊頭之臥具,曹操便將此臥具取名為「枕頭」。之後,「枕頭」就漸漸地普及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古代硬枕的作用

古代枕頭的種類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軟式」和「硬式」兩種,包含玉石、陶瓷、漆器、皮、藤、竹、布等。

但事實上古人還是使用軟枕居多,只不過軟枕不易保存,留存下來的不多,而硬枕利於長久保存,出土的數量相較之下更多,導致給現代人一種錯覺,認為古人每天都睡在又硬又高的硬枕上。

相較於現代柔軟的枕頭,古代的硬式枕頭又硬又冷,為何古人會如此鍾情於硬枕呢?

由於硬式枕頭大多冰涼,可算得上是一件消暑神器,且古人的頭髮比較長、髮髻比較厚,墊在冰冰涼涼的硬式瓷枕上,能夠起到一點緩衝作用,讓他們躺在瓷枕上時不至於太難受。

除此之外,古人認為瓷枕有明目益睛、老而不昏的保健功能,因此不少百姓都喜歡在夏天時,躺在瓷枕上睡覺。

而且,瓷枕對古人來說還是一種文化載體。工匠們喜歡在瓷枕上刻出各種名言警句,讓使用的人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可看到,能夠精神充沛、充滿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古代的硬枕還有讓人發奮讀書的功用。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喜歡睡木枕,因為當他枕著木頭睡覺的時候,若不小心動了一下身子,木頭就會翻滾,從而被驚醒,繼續起來用功讀書,所以這種枕頭也被稱作「警枕」。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