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台中央操办了首届“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据说,当选人物是“最令中国公众感动的年度人物”。不是幕后导演,我不知道出场与排序有没有讲究,我总觉得有些“怪怪的”,第一位亮相的是已故湖南省副省长郑培民,今天看有关新闻,在报道中第一个露面的又变成大企业家张瑞敏。我想,台中央大约是想以高官巨贾领衔“感动中国”。昨晚替郑省长到场代奖的是他的妻儿,记者问已经是博士的郑子,父亲生前给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什么,郑博士说,父亲讲,我没有给你留下财富,但我希望你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大意)……紧接郑家出场的,是“上岸”(逆“下海”而动?)的前百万富翁现某村党支部书记“张愚公”,但主持人给出的知名评委的权威评语显然与“愚公”无关,一路高大全的“他他他”下来,分明是奉献给救世主的赞语……看着,看着,我觉得有些别扭,有些耐不住了。还好,第三位是王选,她是过去一年中,通过媒体,我能直面,又能让我肃然的几个人物之一,尤其是她的眼神,我至今觉得有一种震动我灵魂的力量……第四位还没出场,我一眼看到颁奖现场大银幕上出现了坐落在美国的某某大厦,知道更刺激的财富要显摆了,我马上换台……有图象,有事迹,有交流,有评语,劳动模范,英雄人物,体育影视明星,企业家,慈善家,由38名(?)评委“候选”出来,由台中央“候选”出来,于是,“感动”着《中国电视报》的读者,“感动”着《央视国际》的网友,于是,他们投递,他们点击,于是,他们代表,他们决定,他们“感动中国”……“如此这般”的结果,我很反感的,我不排除“十大”(?)是顶级的,优秀的,出色的。但我知道,要“感动中国”,前提是有所感,有所感,
就必须要有所知,我想问,即便乐观地估计,在某些圈子里倒腾出来的角儿,其知名度能放大到全中国吗?评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可靠吗?还有,类似评选,正面意义的“有所感”要有反响外,反响还不应该是反感。我自己就反感昨晚出场和今天报道排序的先后位置以及对财富的评说。当然,我的异议只有个案价值,但自觉我的异议是可以放大,可以成气候的,因为,在过去一年的中国,让人感动,催人泪下的人物很多,但并非西装革履或者意气风发可以前去台中央领奖的,就我个人而言,类似在矿难中“前赴后继”的中国人,才让我落泪,黯然,感动。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今天的报道,我觉得台中央昨晚“特别奖”的颁发对象--“三峡移民”--才真正够得上“感动中国”。除却评选角度以及标准,估计“感动中国”免不了商业运作。我只是希望,再怎么狂炒,类似评选在招牌上切忌花样翻新(哪怕你是台中央),
以免落得欺世盗名或者贻笑天下的结局。我以为,《南方周末》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以报纸自己的名义评选“年度新闻人物”,客观而负责,算得上有“媒体良知”(就事论事,不涉及该报其它观点及做派)。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谁,请不要轻易使用“感动中国”的名号招摇!
凯迪(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