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竞聘会“拍卖”大学生引争议

发表:2003-03-16 20: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3月8日,在西安欧亚民办高校欧亚学院举行的一场就业洽谈会上,该院采取“毕业学生自我推销,用人单位举牌竞聘”的方式,让该院的10名毕业生轮流走上台,面对32家手持竞聘牌的用人单位发表了演讲,对自己的学业、技能、才艺等进行介绍。接着,用人单位在规定的5到7分钟之内向应聘学生提问。最后,在主持人的组织下进行竞聘,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8名优秀毕业生当场竞聘成功。对于这种“竞聘”,在大陆引起了争议:当事人都感觉良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得到的是高薪,失去的却是尊严。反对的人还指出这种拍卖人的活动是违法的。
  
  “这样的结果超过了我的预期。”据以3.3万元的年薪在本次竞聘中拔得头筹的新闻专业专科生史维华介绍,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过分强调学历的现象总让她望而却步。而这样的竞聘形式给了她一个充分展示自信和能力的机会,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欧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耿主任也认为,在今年大学毕业生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公开竞聘正是一次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它一改传统的单向的招聘、应聘方式,而变为双向的、互动的方式,既推介了优秀毕业生,也展示了民办高校的品牌,以点带面地改善了学生的就业状况。

  作为一口气竞得史维华等5名毕业生的单位,西安一家商贸公司人事部赵主任事后说,学生们能够勇敢地站到台上推销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学校能加强竞聘的宣传力度,可能效果还会更好。
  
也有旁观者却对此举表示了质疑、否定甚至强烈谴责。

  “这种拍卖人的方式有点像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在挑选奴隶或牲口的情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姓李的硕士研究生说,现在是公平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选择的过程。学校采取“拍卖”大学生的方式,仅仅让用人单位来挑选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单向选择,学生的选择权利被完全剥夺了。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

  “对这种方式我是不能接受的。”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牛娟娟认为,这种“拍卖”方式实质上是把人当成了货物,有辱人格尊严。她还表示,如果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并强制她先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接受用人单位的竞价挑选,她不但肯定拒绝参加,还要起诉学校,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人权。因为人的劳动力属于商品是有价的,而人格是无价的。


  中国官方媒体千龙网指这一方式非法,并引用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胡钢律师话说这种竞争方式跟拍卖没有任何本质区别,而拍卖人是违法的。

北京电影学院封敏教授则认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她认方这一方式就等于是出卖人格。

  大学生就业难,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见怪不怪了。以大陆的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今年该校有3800名学生面临就业,比上届多了800人,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却下降了30%多。明年由于实行硕士两年学制,2001、2002年两届硕士生在明年同时毕业,届时该校毕业生人数将激增到6300人,就业压力更大。

  全国重点院校尚且如此,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便可想而知了。于是,大学生求职时也开始作践自己,有的简历上出现了“低胸照”、“半裸照”,有的甚至称自己“父母离异”、“家庭困难”等。盼望“雇主”怜香惜玉。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