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中国媒体的“旧瓶新酒”和“脱胎换骨

发表:2003-05-05 04: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大陆社会现有的政治机制当中,新闻舆论具有相当特殊的指标意义,自然也就成爲各派政治力量角逐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共十六大和最近结束的两会前后,可能涉及最高权力的重新洗牌的因素,新闻控制与突破新闻控制的较量,显得更趋频密,同时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也受到强大惯性的左右,致使今日中国媒体越来越像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新闻松绑与控制之间的拉锯战

新上任的中南海新贵公开主张对新闻媒体适度松绑:有据报披露,在十六大闭幕之后,胡锦涛对中央电视台做了三点批示,大意是:一、中央电视台对十六大的宣传报道做得很好;二、最近以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是积极向上的;三、只要是无害的,就是有益的。中宣部据此对新闻传媒提出"三个贴近"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3月28日,在胡锦涛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讨论了涉及中央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要少报道领导人的活动,多报道爲群众所关心的内容,并再次提到"三个贴近",同时敦促各级政府要支援新闻媒体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从十六大到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新闻媒体进入了新一轮的"周期性"宽松时期。

有人将此视爲中国新闻改革开了"绿灯",然而,很快就被严峻的事实证明这仅仅只是一厢情愿:依然掌握最高决策权的江泽民,利用急速膨胀的上海帮轻而易举地做出了回击,《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对中共开明派李锐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采访报道,一度被认爲"受到老中青三代普遍赞成"。李锐因此说,(最早发表李锐十六大上书的)《炎黄春秋》没有挨批评,反而受到称赞,希望这是一个言论有了点自由的信号。李锐的话言犹在耳,《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遭到了停刊一个月的处罚,其所在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传出高层“大洗牌”的消息,在被称爲“釜底抽薪”的整肃中,集团多名副总编辑遭调整,省委宣传部主管处长“空降”南方集团,出任副总编辑,并亲自执掌屡出问题的《南方周末》,据报道,高层被大幅整顿后,《南方周末》大批记者均感到心灰意冷,近日已陆续辞职;与此同时,由赵紫阳时代任新闻总署署长杜导正主持的《炎黄春秋》也遭到中共通报批评。

这种新闻媒体的紧缩并不仅仅体现在明感的政治问题上,就是在配合落实加入世贸协定方方面:北京一方面颁布了于5月1日生效的准许外国企业投资于中国国内图书、报刊零售和批发业的规定,允许外国企业,通过向当地现有的零售商或批发商投资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据信早前已获准进入中国大陆的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杂志《新闻周刊》中文版、大型杂志《福布斯》和《哈佛商业评论》,也遭广泛公开的否决,英文的官方《中国日报》报道说,中国官员否认已经准许这三家美国精英刊物进入中国市场,并警告这三家杂志可能由于非法进入中国而遭到查禁。这种反复和摇摆,表面上是新闻松绑与控制之间的拉锯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南海权力斗争在新闻媒体上的延伸--主管意识形态的常委李长春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权力两极之间走钢丝;到底多大程度是受政治机制传统惯性的左右,尚待进一步观察。

中央电视台报道伊拉克战争的"双丰收"

3月20日伊战一打响,中央电视台就前所未有的开辟了两个"特别报道",一是四台的"关注伊拉克战事",每天约20个小时,差不多是全天候;二是一台的"伊拉克战争",每天也有好几个小时。其阵容之强大、气势之威猛、报道时间之长(自4月1日后,两个"特别报道"都大幅度缩减了),在报道"9.11"事件中大出风头的《凤凰卫视》顿时相形见绌。除了现场直播、"同声传译"、战争简报、新闻报道外,就象西方的CNN 和BBC 滚动新闻报导那样:他们请专家到演播室分析战况,展示战事的示意图,主持人跟战地记者进行现场对话等等。……
中央电视台要学美国CNN进行滚动式新闻报道的传闻由来已久,趁这次伊拉克战争推出这种对中国媒体来说属于全新的报道形式,也几乎收到了一炮走红的效果。国内评家认爲"央视这次算是做了回真正的新闻人,使人们觉得新闻正在艰难而稳步地走向回归。" 中国著名政治学者,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军宁说,中国媒体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报导至少在覆盖面上可以说是最充份的一次。这是在以前的国际事件的转播上是很少有的。的确中央电视台在转播这些消息时大量采用了西方电视台提供的画面,也包括一些内容,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驻北京记者齐福德看来,中央电视台所做的伊拉克战争报导是首次采取专业化形式,"新的播报形式使得中央电视台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板着一成不变老面孔的电视台了。"

很显然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已经获得了政治经济的"双丰收"。在政治上,它成功的把全国舆论"统一"引导到中南海的对伊战争的立场上来,形成了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氛围--中国俨然成了伊拉克萨达姆统治集团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过去,这种"统一口径"的事务主要是靠中央文件或中宣部的协调执行来达成的,现在由中央电视台竟然"自觉地"发挥了这种功能,当然在此过程中也确立了央视高于其他中共喉舌的实际话语权威,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共意识形态系统重新分配权力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的地位完全可能互相更换。

在经济上,据报道使中央电视台收视率大幅飙升近28倍,连带广告价格也上涨12倍(美国之音报道称央视广告收入增加了8亿元人民币),每小时节目中插播广告的时间也从原来的3分钟提高到9分钟。据法新社报道,战事爆发后,中国平均每天有4亿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战争的即时报道。以中央电视台爲例,自从开播战地实况报道后,央视的收视率翻了28倍,三月的广告收入增加了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央视预计四月份的广告收入还会增加1亿元,这样,央视今年仅三、四月份的广告收入就达到了去年全年的广告收入(8亿5千万元)的20%左右。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丁俊杰认爲:"实况战事报道给央视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广告收入,它还有助于央视在公众中树立品牌,这比广告收入更爲宝贵。以后如果发生了什么大事,观众的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迅速打开电视看中央电视台。"当央视把伊拉克战事的新闻焦点变成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时,不仅掩盖了举世震惊的非典型肺炎(SARS)的疫情,而且成功转移了全国老百姓在两会之后热切关注中南海权力斗争、腐败、失业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的的视线;同时又营造出中南海爲新闻改革开绿灯的"新政"空气。中共不着痕迹地转移焦点、偷梁换柱的策略,显示了它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从这些方面看,中央台这一次取得的成就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自以爲聪明的人往往会犯搬起石头砸脚的错误

但是,上述中央电视台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同它自身的历史比较之中,也来自于它自身所享有的无与伦比的特权--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新闻或其他资源依附在央视身上、并继续固守传统的比较之中,只要你稍稍转换一下角度,把它与海外媒体,或者是把它放在新闻自由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其局限或缺陷立刻就暴露无遗。尤其在报道的内容上,因爲中国没有新闻自由、舆论必须是要被"引导"的,所以其观点立场的偏颇乖张也是触目惊心的,对伊拉克专制独裁者和其统帅的军队近乎歌功颂德的评论,以及对美英联军明显属于妖魔化的报道,包括把"反战"事实上报道成"反美",让受众"自然而染"的得出一个结论:美英联军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受到了伊拉克顽强地抵制和反对,英勇无畏的伊拉克人民经由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武装,将最终埋葬侵略者……

这种"舆论导向"如果是在一个资讯流通受到全面封闭的环境里,往往会收到当局者所期待的特殊的效果,事实上这也是中共控制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屡试不爽的法宝。但是,这一次可遇到了麻烦了:伊拉克偏偏就不争气,几乎没有一个像像样样的战役,萨达姆就被蒸发了,巴格达就突然"沦陷"了;其次,新闻媒体的变革应运而生--世界各大媒体的表现是史无前例的,由于对这场战争采取了全方位的实况报道,使之变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透明"战争,有人甚至称其爲"现场直播的军事演习"。不管是北京政府发言人是如何义正词严,还是解放军军事专家地所谓讲评如何头头是道,都逃不过实践的检验;此外,具备世界上第二大用户市场的中国互联网也发挥了它的神奇功能,他几乎向每一个关心战事的网友提供了成爲独立军事评论家的条件,观众不再像开始那样仅仅满足于央视在形式感官上带来的突破,而逐渐开始本能的比较不同的消息来源形成自己的观点。

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作爲中共喉舌权威的中央电视台再也无法一手遮天,相反它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星期三(4月9日)当成千上万伊拉克民众走上巴格达街头,捣毁萨达姆的巨型雕塑、用鞋底抽打萨达姆的画像、向英美联军士兵欢呼献花,被恐惧压抑了多年的伊拉克人民对自由解放的渴望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伊拉克人民脸上的笑容和他们各种形式的公开表达,揭示了萨达姆去年以百分之一百选票当选国家元首的真相,并且爲这场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侵略战争还是自由解放的正义战争的激烈争辩做出了结论,同时也再次凸现中共对伊拉克战争的政策站到了历史发展的错误一边,并且令以中央电视台爲首的中国大陆新闻媒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在此前的几乎所有报道评论伊拉克战争的内容,大都已经遭到战争实践的无情否定。

在BBC驻中国记者马庆龙看来,央视有关美军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报道可以说是一种谨慎的平衡报道,一方面报道了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杜里"游戏已经结束"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引述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今后仍然有大的战斗要打"的话。但是,对美军进城的报道就做了手脚:萨达姆塑像被拉倒的画面一晃而过,而且经过了精心的剪辑,使观众感觉不出伊拉克民众的欢呼和表达的愤怒,解说词也非常简洁。中国的报纸也差不多。萨达姆塑像被拖倒的照片被安排在报纸的里页。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媒体的这等做法,被有些人形容爲 "技巧处理",爲的是要刻意避免在观众脑海种下政权更叠的观念,"中国当局急于避免的联系是:如果萨达姆的塑像可以被拖倒,那么,毛泽东的塑像也可以被拖倒。" ……也许是出于新闻同业的缘故,我一边看各大国际新闻媒体对获得自由的巴格达市民庆祝狂欢的实况报道,一边却在担忧:这下中央电视台可怎么"善后",如果继续前些天的报道逻辑,无疑于信誉扫地,自绝于它的广大受众;反之就陷入了自相矛盾、自我否定,而且中共意识形态的主管及其政策也来不及转弯……这种玩火自焚的表演,对于"声誉"日隆的央视,实在是莫大的尴尬。

雄辩的事实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广大受众从上当受骗的"舆论导向"中逐渐醒悟过来的时候,中国媒体的声誉就会随之跌落,与战争之初人们多数肯定中央电视台的成就占主导相比较,眼下海内外中文互联网上批评央视的帖子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些批评甚至认爲这些天来中央电视台事实上成了"伊拉克电视台"--萨达姆统治集团的喉舌。如果讲在战争中播送萨达姆画面的伊拉克电视台,结果得到的是美军炸弹的回应,中央电视台明显倾向萨达姆统治集团的立场,遭受越来越多观众的批评,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便如同无形的炸弹。

署名刘越的网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搞感情挑拨,萨达姆电视台比不过央视,萨达姆的家丁只会在镜头前咬大牙,央视则可以催人泪下,战争爆发至今只哭不笑,夺人眼泪的小提琴声每10分钟响一次,不知伤了多少中国人的心。难怪有人怀疑我党的喉舌怎么一夜间就变成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的宣传工具,整个围着伊方打转转。……指望中国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国内或国外所发生的一切是不切实际的。的确如此,但这并不丢丑,丢丑的是,他们还以爲并宣称他们这是在"按新闻规律办事"。在指责别人搞单边主义政治的同时,他们却在大张旗鼓地搞新闻单边主义。(http://www.ncn.org/zwgInfo/da-KAY.asp?ID=22822&ad=4/7/2003)

纸包不住火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如果不是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不合时宜的折腾坏事,中央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事报道的成功几近"天衣无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非典型肺炎疫情得流行,溢出了国界,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并且成爲与伊拉克战事同样炙热的国际新闻焦点。然而,恰恰是在疫情源产地的中国的新闻媒体上,除了铺天盖地的美伊战争,在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里,几乎很难找到SARS疫情的蛛丝马迹,就象这么大这么严重这么危险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样。眼下,在巨大的国际社会空前巨大的压力之下,算是挤了一点"牙膏"--迟至4月1日才答应每日公布疫情(其继续弄虚作假的伎俩已经被蒋谚永等有良知的中国医生所揭穿)。从各种迹象来看,中国媒体充分的与政府联手"合作",封锁消息,隐瞒举世关注的疫情,以极度扭曲的报道来刻意渲染美伊战争,俨然是以一个新闻焦点掩盖另一个新闻焦点!这种做派有可能包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那就是回避甚至掩盖被舆论批评爲"配合伊拉克抗击美国入侵中国发动的恐怖攻击"的--SARS疫情。

有一种解释:因爲美伊战争离中国读者比较远,充分而及时地报道有助于释放民间社会对政府腐败的日益不满,而SARS疫情不但贴近现实生活,而且与老百姓生死相关,一旦报道失控,引起社会恐慌事小,酿成民变或动乱才是中南海最担心的。还有一种解释:江泽民十六大和今年两会连任军委主席,引起极大的民愤,美伊战争的超级报道,可以放大国际安全受威胁的效应,以此凸显他连任军委主席的必要性,进而爲江泽民垂帘听政作舆论铺垫。我也相信有另一种可能: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揣摩到中南海的意图,回避或帮助政府掩盖疫情以减少风险的同时,抓住时机大肆报道伊拉克战事,最大限度地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这也许是爲什么在中共的舆论导向架构内,中国媒体在报道美伊战争时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火爆的原因。

不管是哪一种解释,SARS被中国媒体有意"忽略",使之成爲全球泛滥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地对前往中国香港的旅客发出警告、原定在北京举行的世经论坛峰会被迫推迟、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副总统切尼推迟了访问中国的计划、瑞士政府颁布法令:宣布禁止香港商人前往参加全球最大的" 2003年巴塞尔钟表珠宝展" 、新西兰拒绝了一个43人的中国代表团参前往惠灵顿加一个会议,"红遍天下"的滚石乐队取消了已经准备多时的中国演出行程、大部分外商取消参加广交会的行程广州酒店入住率暴跌五成、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出国访问遭到菲律宾拒绝……,这些变化公开和不公开的原因都是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疫情。已经有专家预测,中国当局在处理SARS疫情不当引起的后遗症,将严重影响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甚至有可能令繁荣多年的泡沫经济提前破碎。 中国外交出人意外地再次陷入了"六四"后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其中有中国新闻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报道SARS方面,中国新闻媒体与海外新闻媒体截然相反的行爲方式,划出了一道有没有新闻自由的分界线!有人以爲,中央电视台爲首的中国媒体在报道美伊战争中表现出了某种"进步",意味着中南海对媒体控制的松绑;我却认爲:这倒不如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中共用一个焦点掩盖另一个焦点,对新闻控制的手法已经有了更加隐蔽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恰恰是控制变得更加技巧了而绝不是放松。也许中国政府在自鸣得意之时,已经种下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祸患--中国媒体在报道SARS方面的不作爲,非单暴露了作爲政府喉舌剥夺人民知情权的本质,同时也已经极大的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危及了国家利益。

中国新闻媒体的取向和记者的运作技巧

在现实的政策环境和媒体机制中,新闻改革的整体取向和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运作技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处理伊拉克战事和SARS疫情这两个新闻焦点时,多大程度上是当权者决策因素,多大程度上是媒体自身趋利避害的选择,多大程度上又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具体运作中的自由发挥,这些因素之间的比例与过去有些什么样的变化?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就中国大陆媒体的现状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潜力而言,其形式硬体正在跟上国际主流媒体的发展潮流,但在体现内容的核心软体方面,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传统的惯性所驾驭(有时甚至都错过了最高层某一政治势力发出的松绑信号),继续与新闻自由的国际潮流背道而驰,即目的和手段经常是在打架。作爲御用工具的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本质上依然是官方政策的喉舌,这次在伊拉克报道上大显身手,充其量也只是"旧瓶装新酒"。

不过,以央视爲首中国媒体突显的尴尬,是整个中国外交战略尴尬、也是整个政治体制的尴尬。 也许,只要中国媒体在成爲新闻自由环境中的独立媒体之前,这种尴尬就是一种常态,在所难免。但愿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伊拉克战事显现的尴尬,是转型中的尴尬而非继续传统惯性的尴尬。不管是哪种尴尬,也许都是探索新闻自由发展进程要付出的代价,它标志着中国新闻改革快到一个新的临界点了。从央视"谨慎的平衡"之"技巧处理"来看,它已经完全具备了应对一个开放性质新闻市场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中南海当权者权力失衡,第三代太上皇对所有政务的最终拍板权,使得上任伊始的新官们对包括开放新闻在内的"新政"努力都胎死腹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对央视表达的所有不满,其实都是对中南海的不满;人们期待央视率先新闻自由的呼吁,事实上就是对中南海启动政治改革的期待和呼吁。

中共在控制新闻媒体上的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政治制度的弊端。严重的地方主义、政策的不透明、媒体的不自由化、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实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现有制度繁衍出来的,而所有这些弊端的核心问题就是缺少民主。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阿马塔辛曾经向人们展示民主的制度和不民主的制度对饥荒的影响,发现民主可以有效地控制饥荒的蔓延,而专制则助长其蔓延。这一理论现在被中国媒体在处理伊拉克战事和SARS疫情两个新闻焦点中得到了印证。中国媒体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式舆论引导问题,不是官员的个体行爲问题,而是总体政治制度的问题。政治制度再不进行民主化改革,中南海当权者所有一切的承诺都会骗人的。

与此同时,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新闻媒体的传统惯性还很强大,所以在迎接或面对新闻改革的机遇时,中国新闻工作者惟命是从的驯服工具角色、媒体已露端倪的唯利是图商业化取向,都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我觉得,聪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身上并不缺少这种本能:他们会不断汲取教训,因爲他们越来越明白: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迷失客观公正的立场,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媒体自身,结果会把自己也赔进去。尽管,眼下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持言论控制权力的决策者,如何审时度势以顺应变革的潮流,爲央视和中国的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发展和竞争提供应有的空间;但是中国新闻媒体自身,也需要以脱胎换骨来告别舆论引导式的传统机制,而绝不是满足于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文章。

-- 转自《新世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