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富人的羡憎交织

作者:高歌 发表:2003-08-11 14: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对畅销小说,我大体上分成两类:一类是靠情节刺激、扣人心弦取胜──《纽约时报》这个星期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六本就属于这一类,包括19个星期以来名列前茅的《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另一类是以文笔细腻、感人肺腑见长──再加上评论家借助媒体大声喝彩,例如一连在《纽约时报》榜上停留了57个星期的《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就属于这一类叫好又叫座的小说。

但还有一类小说也能畅销。它们既不靠情节取胜,也不以文笔见长,是属于“揭秘”“猎奇”、专门描写富人生活的一类书。这类畅销书迎合美国公众们对有钱人与“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近乎痴迷的好奇心与“偷窥”的癖好。说白了,这类小说尽管归入“小说”,标明是“虚构”,但是其诱惑读者的卖点,恰恰是非小说、非虚构,打的是一张“纪实牌”。圈内圈外的明眼人读上几行就能看出其实是在描写或者影射哪个真人、哪件真事,其细节,甚至精确到可以一一对号入座。

比如近年一度十分畅销的《保姆日记》(The Nanny Diaries),就是写一个为住曼哈顿上东城富人家当保姆的年轻女孩的所见所闻。小说由两个真的当过保姆的女孩合写,书中披露了大量纽约富豪的生活细节,从他们家的宝贝上哪个托儿所(在曼哈顿上东城有一批专门给这种富人开设的“高级”托儿所,有的托儿所的候补名单长到这种程度,家长们要等好几年才能等到名额,所以孩子一出生就得挂上号排上队),平时在哪里购物(Barney's,Bergdorf's,以及各种各样时装名牌精品商店),一次疯狂购物信手抛出多少美元,豪华公寓里有什么摆设、乃至去哪个健身房,去哪家餐厅,等等,等等。

当然,除了津津有味地罗列这些繁琐生活细节之外,写富人生活畅销书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是,要揭露他们的“阴暗面”──他们如何阴险自私,冷漠无情,对自己的孩子如何漠不关心,如何随心所欲地折磨手下的佣人们。

揭露这种“阴暗面”也许是迎合了美国公众的另一种心理。美国人对富人们其实是又爱又恨的。他们一方面无比崇尚与迷恋金钱和有钱人,效仿他们的种种所作所为,这种崇拜使《谁想当百万富翁》《谁想嫁百万富翁》、《乔·百万富翁》等等节目收视率高居不下。可以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对想像与偷窥富人的生活方式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在另一方面,不少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又不免对富豪们心存嫉妒:“他们到底凭什么有钱?”“我工作这么努力,一辈子都挣不出他们似乎轻轻松松地就到手的大笔巨款,这实在不公平”这类想法在他们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只好从其他方面找找安慰。每次《人物》这类的杂志在公布好莱坞某名巨星又结婚离婚、出演某部电影赚了多大一个天文数字之后,都会有愤怒的妇女们来信,骄傲地声称“我只是个家庭主妇,可是我爱自己的孩子”,或者悲天悯人地断言“那些人有钱,可是他们并不快乐”,等等。

当然,美国中产阶级对于“上层社会”的想像十分简单化,从那些电视“现实秀”节目可以看出,他们想像有钱人就是一天到晚穿着燕尾礼服、吃着鱼子酱、伴随着轻音乐翩翩起舞。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是需要那些与有钱人真的共事过的中产阶级们来告诉大家。可是在和盘托出这些从客厅、餐厅和卧室到卫生间、车库里一切的同时,也不免大肆地把这些人“妖魔化”。

写这类书的另一个“专家”,坎迪丝·布什涅尔(Candace Bushnell),是一名金发碧眼的美女──美国也时兴“美女作家”!以前曾经是位模特,现在则专门写书揭示有钱人,尤其是模特、影视界的大款大腕们如何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其生活的质量是如何浅薄。她最出名的书《性与都市》(Sex and the City,有人翻译成“欲望城市”,倒也传神),描写曼哈顿几名摩登女性的风流史,被HBO买下版权后改编成电视系列剧集,现在不仅是美国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我听说,这部片子在中国的音像市场上也十分抢手了。它的四位女主角一炮打红,特别是第一主角杰西卡简直是大红大紫。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不论老幼,一律对这部电视系列剧着迷。当然,除了“性”这个敏感话题之外,电视剧中另一个大卖点,就是这四位成功有钱又单身的白领丽人如何泡酒吧、逛时装店、出席各种曼哈顿社交名流的鸡尾酒会……

最近有一部“小说”《穿艳装的魔鬼》(The Devil Wears Prada),也是因为迎合这种大众心理而大受欢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连高悬了15个星期。这部小说,作者是劳伦·魏丝伯格(Lauren Weisberger),写一位刚刚从美国东北部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学生,给某个畅销时装杂志的主编当私人助理,如何在工作中被她苛刻的老板百般刁难折磨,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愤然辞职。中文读者们可能不太熟悉“Prada”这个单词,不太明白标题到底是什么意思。“Prada”是一种意大利的时装名牌,价格昂贵得令人咋舌,一件绸子衬衫可以卖到七八百美元,一个皮包有时标价上千。当然,也不是什么样的有钱人都喜欢“Prada”,像政客们,再有钱也不会去穿它,因为据说它令人想起华丽、糜烂、腐朽的罗马帝国末期。不过这种名牌是电影明星、名模和演艺界其他林林总总的名流们所青睐的。

虽然名为“小说”,放在“虚构类”,但是出版界、时尚界谁还看不出来她写的是谁?小说中时装杂志的名字叫《Runway》,影射的就是现实中大名鼎鼎的时装杂志《时尚》(Vogue)。书中女学生的老板、杂志主编米兰达,就是现实中《时尚》杂志的主编安娜·温托(Anna Wintour)。《时尚》杂志是美国最畅销、也最重要的时装杂志,说它是“新潮流的代言人”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于是,安娜·温托──小说中的米兰达──就是世界时装界最重要的女人。

世界时装界最重要的女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小说原原本本地告诉你。除了小说里的主编一头金发,而现实中的安娜·温托是一头黑发之外,其它各种细节处心积虑地吻合──像安娜一样,小说中的主编米兰达在英国出生,穿号衣服,每天早餐吃严格定量的肉肠与肉片,喝咖啡一定要星巴克的奶咖啡加两包白糖,办公室里每天定时放同样的十几份杂志与报纸,一定要严格按照定好的顺序,每年让助理们用几个月上班时间给她的朋友与助理们包礼物──按照人物的重要程度送不同品种的酒……等等。读过这本书,简直就像通过作者的眼睛见识了安娜·温托本人一样,包括她住在哪里,丈夫是怎样的人物,喜欢在哪家餐馆吃饭,每年在哪里度假,都可以被读者们了解得一清二楚。

当然,主编米兰达是否真像小说描写的如此自私、如此苛刻,其中哪些恶行恶状属实,我们作为局外人一般不得而知;作者借小说形式来大肆攻击某人的这种行径是否涉及法律问题?也有待探究。我关注的是揭露名流的作品屡屡风行一时这件事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曾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民众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所谓“羡憎交织”心理,我看,美国人对富豪名流也同样有这种“羡憎交织”心理。莫非这其实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记得父亲有一次说过:有人将嫉妒分成什么“东方式嫉妒”、“西方式嫉妒”,其实,人性相通,人性中的弱点也相通,不过表现形式和强度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不同而已。证诸此书和类似的书,倒似乎确实如此呢!

(转自多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