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 何故终崩溃 ——国家社会主义不可能走向现代化

作者:郑海麟 发表:2003-09-21 05: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郭罗基先生在《动向》第七、第八期(2003年)发表的《治国不能没有政治教练员》一文提到:“中国的现行制度是与现代民主相对的现代专制。现代专制一方面是古代专制的延续,具有巨大的历史的惯性;另一方面又与现代民主共恃,对民主产生了抗体。”文章对现代专制与现代民主的比较分析,发人深省,也是笔者多年思考的问题。在此借端申论,就廿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专制的形成之历史和社会根源及其来龙去脉,略陈卑见。社会主义运动走进死胡同

二十世纪的中国,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列强的压迫,外敌的侵入,使民族国家陷入空前的危机,为救亡图存计,必须高扬民族主义,而当时的共产党人顺应了这种民族主义的潮流,承担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因而顺理成章地将这种民族主义潮流引导进入国家社会主义。

另方面,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以来,亦曾尝试通过借贷外资加快原始积累实现工业化,但成效甚微,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始终无法达到工业革命所要求的临界点,现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至使有些政治人物不得不选择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最终陷入闭关锁国与世界市场隔绝的死胡同。

无法实现走向现代化

翻开廿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在它的初期确实曾被许多不发达国家误认为是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捷径。中国的共产党人也不例外。如邓小平就说过,“社会主义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就是说利用公有制,通过国家权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办对全社会最迫切、最紧要的事情。据云其好处之一是在内可以将国家由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过渡到快速实现工业化;好处之二是集中全民力量抗御外侮;好处之三是有力量对抗国际资本主义的各种垄断势力。

但是,经过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条捷径是个死胡同,初期的迷人色彩也纷纷剥落。开始几步,它借助洞外的回光还可看清路径,但往深处再走几步,便是一片漆黑,步履艰难。因为现代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展过程,它必须商品化、工业化、民主化同步进行。然而,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并不能达到以上三个目标。

(一)以国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生产不是国际化的商品生产。当然,它的产品无法国际化有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本身的产品质量低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至使社会主义生产难于实现商品化。这也是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原因。

(二)由于没有世界市场的吸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必然朝着畸形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对抗国际资本主义集团的压力,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这种以防御战争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如果没有战争,它的工业便没有出路。又由于这种工业没有与国民生活直接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