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离沙漠覆盖的日子还有多远?

发表:2003-12-06 01: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最近一期亚洲版《新闻周刊》报道,北京附近的沙漠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35年后中国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北京将是荒漠一片。朱熔基非常震惊,说如果不能遏止沙漠化,首都最终可能要迁出北京。
实际上,中国荒漠化的速度一直呈加速状态,只不过在长期报喜不报忧的新闻控制之下,给世人留下了防治荒漠化成就巨大之假象罢了。

中国早已是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蔓延最快、危害最大的国家。1997年中国林业部公布了下列最新调查数字: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6%,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

但是,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确定的定义,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应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3%。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能详细介绍各地区荒漠化的情况。最简单的说法是:除上海市和台湾岛之外,其他29个省(区)、市都有程度不同的荒漠化趋向。连人们印象中与沙漠无关的西藏,和雨量充沛的两广和海南岛,也开始了荒漠化进程,并越来越严重。

多年来,中外媒体都在不停地报道中国防治荒漠化的重大成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陕北榆林的沙地造林,都已经成了“世界治理荒漠经典”。这些先进典型都不是假的,但相反的事例却更加大量地存在:这里毁林开荒,那里草原过牧,这里刨甘草,那里挖发菜……最后,正反两面一切事件加总的结果是:荒漠化趋势不仅未能受到遏制,还在继续加重。

从荒漠化的治理战略层面来说是完全失败的。这个战略可称之为“防堵政策”,就是在沙漠前沿建造防护林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象古代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万里长城一样,建立一条新的“绿色长城”。最先构思并实施的是“三北”防护林。其理由正是防卫北京。

1984年11月,当时主政的胡耀邦提出:北京地区的风沙和绿化要切实解决,力争在本世纪末彻底改造首都周围环境。于是,中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据当时的媒体报导,多年来困扰着北京的风沙开始减缓,扬沙日、浮尘日、沙尘暴日都大幅下降。但是,荒漠化并不是一种荒漠的“入侵”,而是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国土整体“退化”。而“三北”防护林从名称到内容都是防堵“入侵”的思路,因此效用十分有限,内蒙古和全国荒漠化趋势仍继续恶化。于是,只好再扩大防线,用同样的思路,又开始建设太行山防护林,以加强对北京和华北的防卫,还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等,一共是“五大防护林体系”,全部进入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八项生态保护工程之列。

但沿袭“防护”、“防堵”之思路,又如何脱出“局部治理,整体恶化”之旧局?今年春北京连续遭到10次沙尘暴袭击,民众怨声不绝。于是,北京政府又决心加强“防堵”,打算在未来十年内投资200亿人民币,在内蒙古植树治沙,改善北京“生态后院”的环境。可以断言,如果不着力于从整体上扭转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之趋势,中国在防治荒漠化之战中只能屡战屡败。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危机,第一个就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甚于水灾、地震等各种触目惊心的灾难,它冷漠的扩张所毁灭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与环境、社会与文明,并且很难甚至永远无法重建。因此,荒漠化不仅仅关系到北京是否迁都,(当然危及北京生存也不会到遥远的35年之后,)荒漠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兴衰存废的根本问题。

再加之中国人口密度过大,问题就更加严峻。一次有关荒漠化的联合国会议提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的临界值为7人和20人,而目前中国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也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比如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地区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496人,最少的金昌市也有276人,数十倍成百倍地超过了合理密度。这既是破坏的原因,又是必须承受的结果。

最坏的情形早已发生:人口剧增和荒漠化加速恶化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永难挣脱的恶性循环怪圈。如果荒漠化把我们的生存空间继续压缩下去,谁能保证我们就一定能逃脱文明覆灭的命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