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離沙漠覆蓋的日子還有多遠?

發表:2003-12-06 01: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最近一期亞洲版《新聞週刊》報導,北京附近的沙漠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南推進,35年後中國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北京將是荒漠一片。朱鎔基非常震驚,說如果不能遏止沙漠化,首都最終可能要遷出北京。
實際上,中國荒漠化的速度一直呈加速狀態,只不過在長期報喜不報憂的新聞控制之下,給世人留下了防治荒漠化成就巨大之假象罷了。

中國早已是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最大、分布最廣、蔓延最快、危害最大的國家。1997年中國林業部公布了下列最新調查數字: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17.6%,近二十年來土地沙化速度為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經濟損失540億元。

但是,根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確定的定義,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應為262.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之27.3%。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處於荒漠化威脅之中。

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不能詳細介紹各地區荒漠化的情況。最簡單的說法是:除上海市和臺灣島之外,其他29個省(區)、市都有程度不同的荒漠化趨向。連人們印象中與沙漠無關的西藏,和雨量充沛的兩廣和海南島,也開始了荒漠化進程,並越來越嚴重。

多年來,中外媒體都在不停地報導中國防治荒漠化的重大成就。寧夏中衛縣沙坡頭的「草方格沙障」、陝北榆林的沙地造林,都已經成了「世界治理荒漠經典」。這些先進典型都不是假的,但相反的事例卻更加大量地存在:這裡毀林開荒,那裡草原過牧,這裡刨甘草,那裡挖髮菜……最後,正反兩面一切事件加總的結果是:荒漠化趨勢不僅未能受到遏制,還在繼續加重。

從荒漠化的治理戰略層面來說是完全失敗的。這個戰略可稱之為「防堵政策」,就是在沙漠前沿建造防護林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像古代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萬里長城一樣,建立一條新的「綠色長城」。最先構思並實施的是「三北」防護林。其理由正是防衛北京。

1984年11月,當時主政的胡耀邦提出:北京地區的風沙和綠化要切實解決,力爭在本世紀末徹底改造首都周圍環境。於是,中國政府大張旗鼓地開始了「三北」防護林的建設。

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多年來困擾著北京的風沙開始減緩,揚沙日、浮塵日、沙塵暴日都大幅下降。但是,荒漠化並不是一種荒漠的「入侵」,而是由於生態破壞造成的國土整體「退化」。而「三北」防護林從名稱到內容都是防堵「入侵」的思路,因此效用十分有限,內蒙古和全國荒漠化趨勢仍繼續惡化。於是,只好再擴大防線,用同樣的思路,又開始建設太行山防護林,以加強對北京和華北的防衛,還有長江中上游防護林、農田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等,一共是「五大防護林體系」,全部進入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八項生態保護工程之列。

但沿襲「防護」、「防堵」之思路,又如何脫出「局部治理,整體惡化」之舊局?今年春北京連續遭到10次沙塵暴襲擊,民眾怨聲不絕。於是,北京政府又決心加強「防堵」,打算在未來十年內投資200億人民幣,在內蒙古植樹治沙,改善北京「生態後院」的環境。可以斷言,如果不著力於從整體上扭轉生態環境整體惡化之趨勢,中國在防治荒漠化之戰中只能屢戰屢敗。

1992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確定了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危機,第一個就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甚於水災、地震等各種觸目驚心的災難,它冷漠的擴張所毀滅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與環境、社會與文明,並且很難甚至永遠無法重建。因此,荒漠化不僅僅關係到北京是否遷都,(當然危及北京生存也不會到遙遠的35年之後,)荒漠化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的興衰存廢的根本問題。

再加之中國人口密度過大,問題就更加嚴峻。一次有關荒漠化的聯合國會議提出,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的臨界值為7人和20人,而目前中國人口密度較小的地區也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字。比如甘肅河西走廊綠洲地區人口密度已經達到每平方公里496人,最少的金昌市也有276人,數十倍成百倍地超過了合理密度。這既是破壞的原因,又是必須承受的結果。

最壞的情形早已發生:人口劇增和荒漠化加速惡化互為因果,形成一個永難掙脫的惡性循環怪圈。如果荒漠化把我們的生存空間繼續壓縮下去,誰能保證我們就一定能逃脫文明覆滅的命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