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语文考试 (下)

作者:王丽 发表:2004-06-05 21: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出于某种好奇心,我开始寻觅当年参加过这些考试的考生。我先询问了宗璞先生。她的父亲冯友兰先生曾是当年西南联大的名教授。宗璞先生很热情,她说自己也是1946年考上西南联大的,但对当年的情形也记忆模糊了。不过她可以帮我问问别人。就这样,我找到了她的学友----文洁若先生。文先生告诉我,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的考号----350003,前头的“35”是民国三十五年的意思。西南联大是1945年复员的,那年是三校解散前的最后一次联合招生,考试地点是在沙滩的老北大红楼。后来这个号就成了她的学号。她的校徽上也是这个号。这枚校徽她一直保存着,今年清华90年校庆捐给学校了。谈起当年的国文考试,她说她依稀记得题目中有“社会”两个字,是一篇议论文。我说是不是《学校与社会》。“对对,就是这个题目。我还发挥得挺好的。因为这个题目不刁,发挥的余地大。”文先生说。我又问她当年考国文需要不需要复习准备。“没有什么可准备的,全靠平时的基本功。”她还告诉我,那年考的人特别多,是三万人里头录取一千人,英若诚先生也是那年的考生。我又打电话跟英若诚先生联系。他证实了文洁若先生说的一些情况。他还说:“国文考试嘛,肚子里有多少东西就考多少,没法准备的。”不过他印象里作文题目是《我理想中的社会》。

  尽管时光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青春年少的考生都已成了华发满头的老人。但这些陈旧发黄的试卷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与事,却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值得重视的信息----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语文考试。并且,可以推想,它与当年的语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由此而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的国民文化素养以及当时的中国文化学术。

  有意思的是,在今天----不知是否应该感到庆幸----作为一种传统,这种语文考试形式仍然可以找到它绵延的经脉。 

  我曾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见到几份华东师大招收保送生的语文试卷,兹将其中一份(1997年)引录如下---
  华东师大招生语文试卷
  一、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鲍西娅给求婚者出一测试题:这里三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金盒子上写“肖像在这只盒子里”,银盒子上写“肖像不在这盒子里”,铅盒子上写“肖像不在金盒子里”。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鲍西娅的肖像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娶她为妻。一位聪明的求婚者猜中了:肖像在银盒子里。请你帮他写出这一思考判断的过程。(13分)

  二、有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幅画着崇山峻岭之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第二幅不见寺庙,只见山脚下有一和尚在溪边担水;第三幅是山林之中露出庙宇的一角。请根据上述简单的提示构想画面,然后作出评价:(1)给这三幅画各写一句评语。(2)评出“最好”、“较好”、 “一般”三个等次。(15分)

  三、给下面的文言文加上标点,并将这段话译成英语。(1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四、作文:我看流行(45分)

  五、将下面的小诗译成中文(10分)
       The Coming of Spring
   I am coming , little maiden,
   With the pleasant sunshine laden,
   With the honey for the bee,
   With the blossom for the  tree.
   Every little stream is bright ,
   All the orchard trees are white,
   And each small and waving shoot,
   Has for thee sweetflowers of fruit.

  有关这份试题的思路,命题者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巢宗祺先生有这样的说明:“试题的设计意图在于观察学生的智慧、情趣、想象力和语文基础。题目的设计,要考虑减少审题障碍,减少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偶然影响。考生全凭平时的基础作临场发挥,考前的复习不起作用。考题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尽可能大一些。”华东师大1998年的试卷也颇别出心裁,其中一题是一段中外思想家谈什么叫幸福的短文,要求学生给这段短文起一个题目。作文是将两首宋人的七绝选一首改写成一篇文章。

  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语文考试命题专家们看了这些试卷会作何感想。但我想,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不论是三四十年代的老国文试卷,还是华东师大招收保送生语文试卷,都不需要考生花费整年累月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专门的应试训练(这些训练除了能帮助考生应付考试之外,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只有天知道)- ---全凭平时的基本功;并且,也决不会把今天的大学中文系教授和作家们给考倒考翻考不及格的。

  我想,单凭这一点,这些试卷便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作者:
王丽(1957-),北京文汇中学教师。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