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与小白鼠---漫谈奥运与科技

发表:2004-08-26 16:5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更高!更快!更强!”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

一阵阵的口号声中,奥运会的记录一次次的被改写,人类的‘极限’也一次次的被突破。。。

既然称为人类极限,人类底线,必然难于,甚至于不可逾越,但不知从几何起,高科技的渗透,已经将这‘绝不可能’一次次的变成了现实! 当观众们为着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的改写而起立欢呼时,他们并不知道,那些为之疯狂的明星们,早已沦落成为了一只只‘高科技的小白鼠’。

估计不会有人对科技渗透了体育大惊小怪,几乎每一届的奥运会,都有几件高科技产品助世界冠军们一臂之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造出的7.4公斤重的碳纤维自行车,让美国夺得100公里团体赛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斯皮多公司的“快皮”仿鲨鱼皮泳衣让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上披荆斩棘;
2004年,雅典奥运会,又会有啥新鲜玩艺儿呢?你等着瞧吧。。。

体育科学家,应运而生,他们是一群靠研究体育中的科技问题,并把科技最终运用在体育竞技中的超级‘体育迷’。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批十几个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金牌是被科研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资料显示,一名美国滑冰运动员在每天的训练中,他的肌肉神经、心血管、骨架、新陈代谢甚至心理状态,都由一群体育科学家仔细评估与分析;训练中,运动员也是全副武装,背负氧气筒,胸带监测仪。更有甚者,对运动员每一秒的活动状况,进行电脑软件分析,然后再和其他著名选手动作或自己以前动作进行精细比较,改进技巧,争取超越。 运动服装上,除了上面谈到的各国采用的“快皮”仿鲨鱼皮泳衣外,美研制出特种滑冰服,几百万元一件,完全根据运动员身体具体部位设计,像两肘极其腿弯处,用几千颗超细小珠子制成,使得肢体运作灵活,让人称绝。。。如此看来,不得不相信,运动员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了如同‘小白鼠’一样的体育科学家们的实验产物。

这些改进还算老实的,基本都是利用物理中力学的原理,奥运会对此尚无任何反对。 可实际上,当今运动竞技早已经转到运动化学上了。 运动化学,就是臭名昭著的‘兴奋剂’了。

兴奋剂的英文为Dope,原为南非黑人方言中的一种有强壮功能的酒。该词汇1889年首次被列入英语词典,释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中鸦片麻醉混合剂”。兴奋剂在医学中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在体育界泛指可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亦称禁用药物。

有句行话: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运动界默认的规则:只有当新发明被规定为兴奋剂时才违法。只要你的高科技不断翻新永远走在‘被规定’前面就没事。于是乎,世界各国,夜以继日,马不停蹄的研究新的药物,新的掩盖方法,新的‘夺金’窍门。。。但悲惨的是,那一个个本来象征着‘健康’的运动员们个个都成了笼子里试药的‘小白鼠’,竞技场也成了他们检验药效的实验台了。

基因工程,这个词估计大家不会陌生。克隆,让大家确实兴奋,困惑了一阵子。但你可知道基因工程已经瞧瞧的进入了体育。 悉尼奥运会天才游泳选手索普估计大家印象颇深,据传言,他的超异的如蹼的大手大脚就是基因工程的结果。生物工程的介入让‘干净’体育蒙上更深的阴影。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优秀运动员的基因保存,并进行基因克隆,你将一下子可能会有11个贝利在足球队,2个姚明在篮球队,5个郎平在排球队。。。 

科技对体育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得不警惕的时候,要么大家一起努力消除影响,还体育本来的干净面目,要么大家一边欣赏着一群‘高科技的小白鼠’的‘精采’表演,一边等待体育的灭亡?朋友,你愿意哪一个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