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泡沫经济几乎成了国内外经济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2002年10月中旬国务院召开的有关当前经济工作和形势的研讨会上,连朱镕基都坦承泡沫经济正在中国大陆形成。专家和学者们在该研讨会上论证中国大陆泡沫经济有如下基本状况:违规入市资金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达八千亿元以上,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九。积极扩大内需市场政策在五年里基本停滞不前,受阻于产业结构、低效率。金融不良资产、贷款坏账高达百分之四十,超越了金融破产的界限。国民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和外资投入的拉动。国债、外债具有高度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中央和地方的国债累积共达四千五百八十亿元 (另一说为九千亿元),其中外债为二千三百亿美元。中长期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社会失业率以百分之十五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达二亿五千万人。在出口增长中,外资的比例由九O 年占百分之十五上升到百分之六十,而国有企业积压的产品每年达千亿元以上。资金外流失控,年达五百至五百五十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引进外资额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即流失额超过引进额20%[2]。
现在,该研讨会已开过两年多。中国经济泡沫化的势头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强。有人断言“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全面崩溃”[3]。有人宣布中国“银行已达破产标准”[4]。查辞海“泡沫经济”条,全文如下:“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卷、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5] 通俗地说,泡沫经济源于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在此心理驱动下,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争先恐后地对某一领域--通常是股票、证卷、房地产等--投入大量资金,造成该领域的迅速膨胀,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在短期内带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大幅增长,使GNP注水膨胀,形成富有欺骗性的虚假繁荣。(例如,在房地产行业的虚假繁荣表现在:一面是新房空置多年无法售出,一面是新的建房工地纷纷开工;一面是拔地而起的高档商品楼,一面是囊中羞涩的购房者;一面是竞相攀升的房价,一面是购房者买不起所需的房屋。)这种虚假繁荣随时都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大萧条。
泡沫经济并非始于今日,并非始于中国,也并非只限于股票、证卷、房地产领域。笔者打算在此文对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泡沫经济现象略加介绍。望广大读者以史为鉴,正确认识祖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1、郁金香热:最早载于史册的泡沫经济不是以股票、证卷或房地产为投机对象,而是以观赏花卉郁金香为投机对象。郁金香在十六世纪中叶由土耳其传入西欧,随即在荷兰王国身价大涨。罕见品种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异常上涨。在1 636年,一个罕见品种的郁金香球茎可以换回全套马车(即两匹马、成套马具和一辆马车)。于是,对郁金香的变异品种进行培育变成了一本万利的事业。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名著《黑色郁金香》就是以这个年代为背景的。当时,贵族、贫民、农民、工匠、水手、店主、仆人……都在倒卖郁金香。许多人把终身积蓄都用来对郁金香投资。有的人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财主。郁金香买卖越做越大、供不应求,现货交易无法满足需要,又展开了期货交易。当时,谁都以为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仿佛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有钱人都在订购郁金香球茎……但是,人类对郁金香球茎的需求量毕竟是有限的,这种畸形经济不可能持久。1637年2月4 日,交易所里挤满了想卖出自己手头的郁金香球茎的“倒爷”。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急剧下降,市场迅速崩溃。以贷款从事这一投机买卖的肩客突然变得不名一文。大批的破产者使城市陷入混乱,有的国家甚至发生了骚乱。
小小的郁金香球茎会惹出这么大的祸,是不是因为四百多年前的人太愚昧?我们不可以这么想。就在不久前,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也时兴过培育君子兰吗?如果你能培育出一棵变异品种的君子兰,你可以卖得上万元。尽管培育君子兰还没有成为一种影响国计民生的泡沫经济,但是也出现了为了君子兰而偷窃、抢劫、甚至杀人者。青年女作家张辛欣在其短篇小说《疯狂的君子兰》中对此“盛况”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2、南海公司泡沫:英(国)西(班牙)战争(1701-1713)给英国政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促进国债的销售,英国政府给予认购国债的企业商业特权。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获得了奴隶贸易的垄断权和与西班牙殖民地的通商权。人们对它的前途看好,纷纷对它的股票投资。其股价迅速攀升。1720年1月为128英镑,2月为330英镑,5月为550英镑,7、8月份达到1000英镑。许多人因此发了财。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对它投资。一时间抢购南海公司股票成了风气。“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交易,医生丢弃了患者,店主关闭了店门,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骄傲的夫人们也忘记了高傲和虚荣。” (加尔布雷斯:《大恐慌》)大家都疯狂地抢购南海公司股票,连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都不例外。在南海公司的激励下,各种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诞生。其中许多公司只是想浑水摸鱼而已。为了限制这些“泡沫公司”,英国政府制订了“禁止泡沫公司法(The Bubble Act)。”该法于1720年6月生效,许多“泡沫公司”被指名解散,其股价随即暴跌。最后秧及南海公司股票,原来每股1000英镑,9月份降至174英镑,12月份降至124英镑。许多地主和商人失去了他们的财产,英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6]
3、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黑色星期一”:1922-1929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繁荣的七年”。它的辉煌成就差不多每天都醒目地刊登在各地报纸的头版。然而,波士顿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1929年9月5日发出警告,“一场大恐慌迟早要到来,而且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几小时内,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下跌了大约10 个百分点。胡佛总统为了安定人心,宣布美国的经济从根本上是健全的,以国家元首的声誉人为地使股市再度上涨,上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是,这种人为的景气是无法持续的。9月至10月,股市时起时落。终于,10月21日,“黑色星期一”到来了,出现了600多万股的抛售狂潮,股值急剧下降。以后的几天股值略有回升,但在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突然崩溃。在一天抛售了1200多万股。交易所大厅里一片混乱。有的人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轻生自杀。1 0月28日是又一个“黑色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的所有股票平均下跌约50个百分点。第二天,10月29日,作为1929年大恐慌之日被载入史册。 1600多万张股票转手,持续的抛售狂潮将股票变成一堆货真价实的废纸。从此,美国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胡佛总统则成了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饥饿”总统。
4.日本的泡沫经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作为韩战和越战的就近加工场,在经济上突飞猛进,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然而,1985- 1990年,日本出现了对金融市场管理松弛和对投机行为放纵的现象。在企业投资总额406万亿日元中,64%(258万亿日元)不是用于生产资料的投资,而是流向证卷市场和房地产。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使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从而,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务价格相对稳定的同时,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的“资本价格膨胀”现象。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的股票资产额和土地资产额分别都不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从1986年起,股票资产额和土地资产额飙涨,在短短的1 -2年内各自超过了GDP。1988年末,土地资产额已是同期GDP的1.4倍。1989年末,股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股票资产额达527万亿日元,为同期GDP的1.3倍。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飞涨表明日本经济已经泡沫化。1990年起,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年未,股价较1989年跌落近40%。 1991年股价相对平稳。1992年股价再次大幅度下滑,股票资产额降至297万亿日元,也就是说,与1989年末股票资产额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230 万亿日元消失在无形之中。同时,土地资产额也比其1988年的高峰值减少了100万亿日元。泡沫的破裂使日本经济受到强烈震撼,严重的经济衰退发生了。中小企业因资不抵债而大批破产,大企业的利润也急剧减少。1986年,对世界大银行按资金额排列,前7名全部在日本,其中第一劝业银行名列第一。1992年重排座次的时候,第一劝业、三菱、兴业和富士等大银行均被挤出了前十名。泡沫经济的破裂使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或准萧条时期,至今还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5.科技泡沫:科技泡沫永远是那么五彩缤纷、引人入胜。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总是会引发不同的科技泡沫。例如,1 835-1836年的运河投资热、1868-1873年的铁路投资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收音机、飞机、汽车和电力设施投资热,以及近年来的个人电脑、电信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投资热。远的不谈,本文只谈近年信息技术投资热所产生的泡沫经济。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使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包括振奋人心的高增长与低通胀。经济学家还没有来得及充分理解这些现象、对它们作出科学的解释,媒体就开始盲目乐观,“新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华尔街的经济分析家闻风而动,推出了“新经济学”。“新经济学”把信息技术革命等同于产业革命,认为它开辟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宣称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和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已经过时,应该用全新的思维和方法来研究新经济。华尔街的分析家放弃了传统的以公司盈利为基础来为股票估值的方法,创造出价格/毛收入比、点击率等估值方法,以此为几百倍市盈率或连年亏损的网络公司制订定价基础。
于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对新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欢呼声中,纳斯达克(Nasdaq)指数一路上升。从1999年10月开始扶摇直上,到2000年初达到了4131点,在3月10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049点。这种没有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泡沫是不可能持久的。3月下旬,纳斯达克开始第一次重大调整。从此,美国的科技股市场就进入了多事之秋。投资者在对“新经济学”进行冷静思考之后,逐渐认识到价格/毛收入比、点击率等估值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股票价值,将股票定价重新转回到公司盈利上。他们发现大量的科技公司并没有盈利前景,于是开始抛售这些公司的股票。科技泡沫的破灭就这样开始了。纳斯达克指数不断下滑,2000年底降至2471点。和3月份的高峰值相比,下跌了50%。网络股情况更加糟糕,大多数都损失了市场价值的90%以上。日本、韩国、欧洲的科技股也无一幸免,价格全部下跌一半左右。科技公司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从老牌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到新秀雅虎 (Yahoo)都发出了盈利警报,使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和投资者纷纷降低他们的盈利预测。许多排队上市的科技公司推迟或取消了上市计划。原本财源茂盛的网络公司或者在市场上焦急地寻找买主,或者关门大吉。整个科技世界仿佛突然从如日中天的巅峰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至今难得好转。[ 7]
由以上这些历史上的重大泡沫经济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呢?概括而言,我们可以说:
1.泡沫经济不是真实经济,而是虚似经济。它可以在短期内产生虚假的经济繁荣,但是泡沫的破裂是必然的。泡沫经济破裂之时就是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之日,而人民群众、特别是投资(投机)于泡沫经济的人,则是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灾难的最后承受者。
2.盲目地大量投资(投机)于证卷、股票、房地产或其它非生产性行业,忽视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务价格的投入,使国家的实际生产能力下降,往往是引发泡沫经济的根源。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在挣够捞足之后携款外逃从而导致资金外流则更加为泡沫经济雪上加霜,会进一步促成泡沫的早日破裂。
3.对任何投资对像(无论是美不胜收的观赏花卉郁金香,还是神通广大的信息技术)都不可以盲目乐观、一哄而起,而要进行郑重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以避免最后落得一哄而散、血本无归的结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中国知识份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份”一样,是邓小平时代提出的三个貌似有理却又很值得商榷的论断。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对“中国知识份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份”,笔者曾着专文评述。[8]
[参考文献]
1. 叶世昌:《梁启超论泡沫经济》,人民网2005年7月16日
2.岳山:《中国泡沫经济正在形成》,新生网2002年11月12日
3.草庵居士:《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全面崩溃》,新世纪2005年5月3日
4.何清涟:《中国经济最薄弱环节--银行已达破产标准》,新世纪2004年8月12日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二册244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6.翁杰明等:《与总书记谈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7.许小年:《世界科技泡沫破灭》,赛迪网,2001年2月20日
8.辛明:《为知识份子正名--知识份子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份》,《议报》第93期
转自《议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