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两手抓”

发表:2005-12-26 00: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若想笼络人心、聚集人才,就必须懂得“市恩”:让别人明白你的好。然而,常有“俏眉眼做给瞎子看”、“热脸贴着冷屁股”的事,所以向别人示好也并非毫无诀窍。但这个诀窍太过于微妙,难以笔述,只能意会。对那些重视情感、懂得变通的人,以违背常理的方式示好,会有良好的效果,而对那种重视原则的人,则不露痕迹的示好效果最佳。
   袁世凯手下著名的“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被称为袁世凯门下的“龙、虎、狗”,对他是为命是遵。袁又如何让这些威名赫赫的将领臣服?
  其实,如果不是投到袁世凯手下,则此后际遇能否如此腾达真在未料之数。段祺瑞因为袁称帝而和袁闹翻,袁克定一度有不利于段的举动,袁知道以后将袁克定训斥一顿,说段是家里人,不要什么事情没做就先家里人内讧了,段这才保住一命。不料袁死后,反而是段祺瑞对袁的威望和名声竭力维护,有人不解,段于是说起一段小站往事。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重要军官提拔都要经过考试,袁已经先后经过考试将王士珍、冯国璋提拔上来,段祺瑞虽然才干过人,在考试上却没有考过其他人。高级军官名额有限,再不考上,眼看段就要“英俊沉下僚”了,段祺瑞惴惴不安,患得患失。又一次考试来了,袁于考前偷偷将段祺瑞叫到自己房中,嘱咐他好好复习,还让他看一些资料,说不妨背下来。结果第二天考试的题目,就不出这些资料范围。经此一番“考试”,段祺瑞感激涕零,从此对袁的知遇之恩永志不忘。
  这一段故事,有似于当年理学大师徐桐提拔曾国藩:曾国藩在翰林院散馆时,按例,要经过皇帝殿上考试,徐桐在曾上殿觐见之前将他唤到旁边密语,要他将大殿两边廊柱上的对联背下来。曾国藩大惑不解,但他对老师向来是言听计从的,就照着背下来。结果皇帝问话时就专门问到这一对联,只有曾国藩一人答出来,皇帝对曾国藩的事事留心极为称赏,将其拔为头筹。原来,徐桐曾经是皇帝的师父,对皇帝的这些小把戏烂熟于心。只是,徐桐就照顾了曾国藩这一个得意门生,段祺瑞如果知道王士珍、冯国璋也是这么“考上”的,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袁世凯最绝的一点,是让段祺瑞明明白白知道是袁某人一手将他提拔,毫无任何掩饰。但在另外的场合,对不同的人,他却又做得十分含蓄。
  林长民(其女即是民国大美人林徽茵)长期在参众两院任秘书长,国会解散后,袁任命他为参政院秘书长。林父重病,袁送人参、鹿茸、皮货等贵重物品价值总数在两三千两。后来林父在上海病逝,林长民奔完丧到袁世凯处消假,袁对林百般慰籍。他最了不起的是,他居然还当场将林长民撰写的哀启(等在报纸上)从头至尾一字不拉背出来,背完叹息不已。林长民既惊诧又佩服还伤感,感戴不尽,无以为报,竟涕泗横流跪地而拜!林长民有一次对友人说,袁于日理万机之外,对这样一个与军国大事毫不相涉的哀启都强记而面颂,他对于我看重到如此地步,我要不从他,他怕会要我的命啊!
   袁世凯对林长民这样有风骨的人,市恩则有又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真所谓大象无形,林长民哪知道袁世凯的“强记而面颂”,皆是刻意为之,却不露丝毫做作痕迹,难怪后世要骂袁世凯是“巨奸”,“作伪”了。
  
   袁世凯的“两手抓”
  
  袁所用之人个个都是非凡之辈,他如何治住这些飞扬跳脱之士?其实诀窍也很简单,一句话就是“恩威并重”。他小站练兵时的种种手段就是如此。袁世凯后来由直隶总督调迁军机处(明升暗降),和张之洞同为军机大臣,张之洞也是个热心练新兵的人,闲谈中就问起袁世凯练兵的秘诀。袁世凯说:“很简单,练兵主要就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从就吃刀。”他练兵时的确如此。有一次,他巡营的时候看到一个军官在偷偷抽鸦片,那军官当场翻倒跪地求饶,但袁世凯二话不说,抽出腰刀,亲手斩下了这人的头!因为,他的军令中规定官兵不许吸鸦片。
  但这种玩弄人的手法向来被正统的儒家道德观点所不齿。袁帝制失败时,梁启超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袁氏自身原不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何在,以为一切人类通性,惟见白刃则战栗,见黄金则膜拜,吾挟此二物以临天下,乎何求而不得者。四年以来,北京政府曷尝有所谓政治,惟有此二物之魂影,纵横披猖,盘旋熏灼于人心目中而已。四年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麻木者十人而七八,此无庸为讳者;而此种种罪孽谁造之,吾敢断言曰袁氏一人造之。。。。。” (李剑农)其实,中国道德的败坏,真的要由袁氏一人负责么?他能负得起这样的责任么?他不过“因势利导”,在道德败坏的氛围中“发挥出色”罢了。民国道德败坏,纲纪废弛,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是晚清政治颓败的演变结果,袁世凯当政,不过“承其余绪”罢了。有的学者论及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说“恶政是一面筛子”,将清官筛掉,贪官留下,此言极有见地。袁世凯就是经过这“筛子”千淘万选留下的“精华”,他不遵循这样的筛选规则,在晚清的政局中就不可能矗登高位。但袁世凯绝对不是一个爱钱的人。他几十年高官大宦的仕途经历中,并没有积攒巨额钱财,死时竟然连丧事还要故旧和手下捐钱才能打点得风光一点。他花钱如流水,气派雄阔,手面豪华,但都是为了结交笼络部下同僚,自己决不奢靡挥霍。大抵这世上值得英雄杰出之士追求的东西,不外乎金钱、权力和名誉,这些追求达到极至,皆可称为“不朽功业”。袁世凯追求的就是权力这一不朽功业。
  钱和刀,就是恩威并重。但要真正做到这一条,则非得有天赋不行。恩从何来,威又何恃?还不都得靠着点天生的威仪和手腕?袁世凯五短身材,圆颅圆脸,腿短身长,实在谈不上仪表堂堂,但他双目炯炯有神,精光四射,尤其发怒的时候,虎目圆睁,的确有让人肝胆俱裂的气派。但他很少发怒,平时一脸威严,不苟言笑,纵是笑了那笑容也是转瞬即逝,决不会有袅袅余波。加上中年以后开始蓄起两撇大胡须,有事没事往两边抚溜着这两抹“虎须”,坐在椅子沙发上从来都是背直腰挺,双腿叉开,作骑马姿势,象足了关云长夜读春秋时的那一付做派,所以无论是行止还是言谈,袁世凯的确是威严不可轻犯的姿态。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二子,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名士贵公子,在外边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得,还是有名的昆剧票友,在袁世凯死后他居然还混到了青帮“老头子”的地位,黄金荣、杜月笙之流都得敬他为长辈的。就是这样一位名士派的浪荡子,在袁世凯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他所有的名士派头都是在外面创出来的。但袁世凯对袁克文其实是最宠爱的,因为克文极为聪明。有一次,袁世凯叫袁克文陪他吃饭,在袁克文已经吃得很饱的时候,袁世凯又递给他一个馒头,“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这是古礼,也是袁氏家教,袁克文不敢说不吃,但又真的吃饱了,无奈,他一面假装掰着馒头吃,一边把掰的馒头块偷偷往袖筒里塞,馒头太烫,把他骼膊烫掉了一块皮,他也不敢叫出声来。父子之间尚敬畏若此,部属对他的畏惮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他看中的人才,除了市恩示好,袁世凯也使出流氓手段。他就是用无赖手段逼迫熊希龄当上总理的。
  民国初年,自唐绍仪去职之后,袁世凯揽权越来越厉害,赵秉钧因宋教仁案辞职后,谁都不愿当总理了,因为这总理难当。袁想请张謇出山,张謇极力推荐财政专家熊希龄,但熊也不愿淌这趟混水,坚辞不就。袁这时候声称要组成天下第一的“人才内阁”,对熊是势在必得。熊希龄当时在热河都统任内,管着承德避暑山庄这一藏宝之地。那时候对文物管理不是很严格,避暑山庄的管理人员往往拿山庄里的零碎文物做晋身之资贿赂上级,熊希龄视察避暑山庄的时候大概不免从众拿了几件文物。袁世凯算准熊在这事上面不会一尘不染,所以特派人去避暑山庄秘密调查,将熊中饱的文物造册上报。于是袁再请熊到京来“叙旧”。会见时, “恰巧”有重要外宾来见,所以袁世凯请熊希龄暂避里间办公室,熊希龄进去就看到桌上随意摊开的文件,参劾他“贪污文物”的密报赫然在目!这一下,熊惊惶失色,手足无措。不一会儿,袁进来拍着他的肩膀,温勉有加,若无其事地和他商谈组阁的事,熊如坐针毡,汗如泉涌。左思右想,不得不从,不然,一生名节就毁了。用吴稚晖讽刺汪精卫投日的话来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这么个向有令名的大人物居然小偷小摸,说出去太丢人!这人丢不起。此后,袁世凯就是拿着这把柄挟制熊希龄解散了国民党,解散了国会。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