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感慨

作者:追梦 发表:2006-08-26 13: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回国感慨(一)

七年一次的回国之旅,感想是很多的,大多数是感激,快乐和感动,但偶尔也有些许的感慨。像婚姻一样,每个人的快乐,感动和感激大多相同,而感慨却各有不同,是每个人对于不同事物的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就想写一写我自己的感受。

感慨之一,是关于国内那些老同事们的工作环境。

回国后的第一周,我随父亲去医院看医生,我们去的是家乡的第一大医院,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全面的和当地人们信得过的医疗服务,所以,在人口众多的河南省,大家可想而知这个医院的医务人员会有多么忙碌。挂号,门诊,化验的忙碌且不必说,连药房窗口外也是条条的长龙。为了见一见过去的老朋友,趁母亲排队交费的空档,我到小儿科门诊去寻人。

一间房的儿科门诊室,房间中间有两张书桌,一边坐着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儿科医生。而他们周围却围满了怀抱生病的孩子的家长,从里到外,将两位医生围得严严实实,在炎夏的七月,房间里虽然安装了空调,但是因为房门的大开和待诊家属的众多而仍然是站在那里不动就已经令我汗流浃背,我感叹这些我昔日的同行们的工作环境的恶劣,并为他们遗憾。

问了门诊医生何处可见到我要找的人,便直往儿科病房,去看我那15年前曾经在一起进修过的老朋友。原以为病房要比门诊安静和清洁一些,但进入病区后,那10年前熟悉的儿科病房的气味立即将我带回了过往15年的儿科临床生涯。这种熟悉的气味并不是我所怀念的,我原以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病房的卫生条件也会改善,事实证明,那是我离家乡太远,太久了所产生的幻想。来到病房,从窗外看到已经是科主任的老朋友正在查房,她倒是没有变化,一如既往的认真,耐心,投入,一如既往的敬业,连正在检查着的几个月的小病号翘起小鸡鸡旁若无人的放水于铺着洁白床单的病床上也没有注意到,而家属和邻床的病号也都毫不在意这小鬼的恶作剧。我刹时明白了那种儿科病房特有的气味的来源,那是天长日久小鬼们恶作剧的积累,是家长们任由小鬼们随处“唱歌”的结晶。

回国后第一次,我感到了自己的幸运,是脱离了国内儿科临床工作的幸运。

然后,是到我曾经工作了15年的家乡的第二大医院看望老同事们。这里的门诊没有两样,当我站在围满了病人和家属的诊室内,看着忙碌着的同事们出神时,一个家长正把着孩子撒尿,我几乎用这“珍贵”的童子尿洗脚,我不得不赶快给还没有看到我的朋友讲一声“回头见”落荒而逃。到了病房,看到的则是30张床位住了70多名病人的景象,拥挤,吵闹,倒是那儿科病房特有的气味没有另一所医院的儿科病房浓重。

她们,我过去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在同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任劳任怨,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全部,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甚至没有一点私人空间!连她们自己付费的手机都是24小时为病人敞开,就在朋友与我谈话的午休时间里,就有数个电话打入,那可真是忙啊!可以说,我的家乡的医生们是在把整个的身心毫无保留的贡献给病人们,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却极差,我为他们感到不平。

回国后我再次认识到她们的付出真是太多,太多。

感慨之二,是家乡的朋友们工作的人文环境。

回到家乡后,我拜访了很多的朋友。对于医院的老同事们,我大多是到科室里见一见,聊一聊。对已经退了休的,我则是到家里去看一看,他们都曾经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并没有要任何人的电话号码,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使用电子邮件的,所以,等我回美国后也就很少有机会联系。也是我的一时疏忽,对于高升到院办公室做了院长的同事因为在科室不可能见到,就拖着,一直没有见,也许是想到来日方长吧,忙起来也就忘了。但是,想不到却给朋友们带来了麻烦。

原以为过往没有太多的交往,如今人家又贵为院长,况感觉来日方长,就没有刻意的去院长室打扰,看望。却不想引起了一些的误会,言说是儿科的某些人告诉我不要去看院长,等等,真不知道此话从何谈起。就连忙要到了电话号码,立即给院长打去了电话,并对院长的一切安排欣然接受,由院长召集小儿科的老同事们聚一聚,叙一叙往事。也好,为了朋友,为了和平。

但是由此使我对过往的老同事们工作的人文环境生出了一丝的感慨。看来仍然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啊”!正是这种繁琐的人际关系,耗尽了本来聪明的中国人的智慧,致使今日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也许就是国人的遗憾?!

回到家里,与老父亲谈起此事,想不到这位一生正直,两袖清风,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离休老干部对此却是异常的冷静:人际关系古已有之,不算稀奇。

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如今,生活在国外,生活是平静,简单的,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是平平安安。曾经不止一次的与国内的朋友谈起过自己对这样的生活的适应和欣赏,谈过自己简单的个性和永远也学不会的圆滑生活在美国的顺心。是啊,在国内生活工作了38年,由于个性的耿直和所谓的“不会事儿”可是没有少栽跟头。虽然本人无欲无求,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工作,但是却有仍然是有该得的得不到的烦恼;而如今生活在美国,单位里健全的规章和国家健全的法律使得人们的生活简单,明了,对于本性简单的我来说真像是进入了天堂一样。

这种“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例子还有病人和医生的斗争。现在国内的同行们可是人人自危,一边是无保留的为病人奉献,另一边是要谨小慎微的堤防指不定何时就被告上了法庭。对于玩忽职守,草菅人命的医者败类自当声讨,但是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社会上也应该给与理解。医者非圣贤,绝不可能时时刻刻做到医到病除,而疾病也不是都可医好的,况医疗技术既然是技术,就有不尽人意的一面,假如不给与医者于部分的理解,只能给他们添加精神上的压力,更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我并不是说国内医疗界没有黑暗面,比如由来已久的开回扣检查单,和提成药的作风就要好好的杀一杀,看人情病,开人情药的习气也该打一打。但是对于从事医疗技术工作的工作者们的辛苦和奉献却也是需要有一份理解和支持的。否则,他们一腔的热情也会化为冰水,这就是为什么医生都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学医的一个原因。

国内医者工作的人文环境太差了。

我再次为自己感到幸运。但却仍然是希望有一天,国内的朋友们也有像我一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再为小事,无意义的事而耗费他们宝贵的精力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