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诚信

作者:大壮 发表:2007-01-01 23: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诚信是自古以来就备受中华民族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睦。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老子这句话旨在强调说话要谨慎,处理大事更要认真。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却做不到甚至忘的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怎么能有信用呢?所以对别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孔子还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在古代,朋友与君臣、兄弟、夫妇一样,是最基本的伦理关系,统称“五伦”。诚实守信是处理朋友间关系的常识,背信弃义则为人所不齿。清朝有一个叫蔡璘的人,朋友在他那里寄存了千金,没有立任何字据。不久,朋友死了,蔡璘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钱还给他。朋友的儿子惊愕的说:“怎么可能寄存千金而不立字据呢?再说,我的父亲也没有和我说过这件事。”蔡璘笑着说:“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你父亲了解我,所以没有告诉你。”

 
孔子又说:“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失去人民信任的执政者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讲诚信,才有立足之地。如果执政者将诚信束之高阁,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有句话叫做“失信不立”,意思是说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周易•干•文言》上记载“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也就是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论要与行动相符,口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关于诚信,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管子•乘马》),大意是不论从事贾(商)、工、农、士哪一种行业,都要讲究诚信,否则,就不要以此谋生。

 
古人经商讲究“童叟无欺”,足见商家的诚信态度。管子的这几句话主要是告诫各种行业的人都要诚信责己,诚信待人,不自欺欺人。尤其最后一句强调为官者必须是诚信之士,不然就没有资格立足于朝廷。





来源:明心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