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逻辑,胡锦涛出访就是勤政

作者:张明 发表:2007-01-27 00: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从网上读到一篇名为《领袖归来》的贴子,将胡锦涛出访非洲三国的行程解读为勤政,文章最后肉麻地说什么:“胡主席啊!全国人民都在欢度春节,你还在为我们的国家大事操心,你也该休息一下啊!”我呸!看到这里,我差点把前天晚上吃的东西吐出来。马屁也不是这样拍的啊!国是访问一般几个月前就安排好了,并不是你我普通人走亲访友,说来就来,就去就去,胡锦涛完全是按两国外交部谈好的行程,履行自己作为国家主席的职责罢了,与勤政不勤政没有关系。再说了,勤政为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对于一位领导人来说,又能说明什么呢?废寝忘食对任何一个道德健全的人来说,都是很容易做到的,更何况是在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肩负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沉重使命。


我以为,评价一个政治人物,勤政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甚至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一个标准。古人对最高领导人、也就是皇帝的理想标准是:圣天子垂拱而治。意思是说,一个好皇帝应该什么都不要做,天下也就太平了。这和现代的君主立宪有点类似。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几百个,有两个人勉强达到了这一标准。一个是三国时的蜀汉后主刘禅,也就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另一个是明穆宗朱载垕,他一共只做了六年皇帝,一般读者可能对他不太了解,但是提起他当政时的几个文臣武将,如徐阶、高拱、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海瑞、李贽等,一个个都如雷贯耳。有了这群闪耀的巨星,朱载垕乐得清闲。他绝大多数时间都配合大臣们的要求,自己绝对不去干预那些大臣们做事情,因为他知道,那里面比他强的人多多了。比如怎么样搞政治,他肯定不如徐阶;怎么样练兵,他肯定不如戚继光,那他干吗要事必躬亲呢?内阁和各部院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大明王朝的国家机器即便在他朱载垕挂了也能照常运转。但是不做事并不能说朱载垕就是一个蠢货,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从他调停徐阶和高拱的矛盾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大局观之强。就这样,大臣能把事情做好,他不干涉,如果有矛盾他照样帮着解决。所以他的国家治理的很好,生活比孝宗时代悠闲的多。古人理想的“圣天子垂拱而治”,综观中国2,000年的封建社会史,估计也就在这个时代──明朝的隆庆年间最为接近了。
赞扬最高当政者勤政、爱民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立足于维护公民权利的现代民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更何况勤政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好皇帝”勤政,可能还能造福苍生。如果一个坏皇帝也勤政,就不但不能造福于民,可能就要祸民了。象清朝的雍正皇帝据说也非常勤政,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但雍正嗜杀成性,荒淫无耻,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文字狱”就是在他当政时大行其道的。仅吕留良一案,就有数百人被杀。整个雍正时期,被杀的汉人知识份子更是成千上万。有人仅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就被满门抄斩。遗憾的是,这个杀人无数的暴君,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以及同名的电视剧里却被吹捧成了“一代明君”。

胡锦涛上台后,溜须拍马之徒,曲意迎逢之辈,如过江之鲗。在他们心中,胡锦涛就是期待已久的“明君圣主”。我甚至怀疑火爆一时的清宫戏,就是无聊文人在为胡锦涛张目。胡锦涛是不是“明君”,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种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某个人的身上,本来就是不科学、不民主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之所以特别漫长,其原因之一,正是我们的历代祖先忽视了建立一套民主与法制的有效制约机制,而只是把希望一厢情愿地寄托在“好皇帝”们身上所致。我可以断言:“好皇帝主义”实乃误我中华民族,断送我民族前途的一帖“烂药”。制度不相信品质,然而,它却可以培养和规范良好的品质。在“法治”社会里,在一个好的制度下,监督制约机制必然是健全的,它可以有效地纠正坏的倾向,撤换不称职的人,使“坏人”在这种机制下不得做坏事;而在一个“人治”社会里,在一个坏的体制下,则百病丛生,弊端屡出,即使是“好人”也难以避免会被没有制约的无上权力把他“宠”坏,从而做出坏事,把国家和民族推向专制主义的深渊。胡锦涛如果真的想青史留名,就不要搞什么勤政、亲民的“政治秀”,而是下定决心把这个人治的坏体制改一改,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好制度。制度建立起来了,社会自然会按照固有的轨迹良性发展,至于你胡锦涛勤不勤政、亲不亲民,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